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貓乳

鎖定
西藏貓乳(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 & Melch.)為貓乳(綠柴)屬,鼠李科灌木,高2米。
中文名
西藏貓乳
拉丁學名
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 & Melch.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鼠李科
貓乳屬
西藏貓乳

西藏貓乳形態特徵

西藏貓乳,幼枝綠色,無毛或被短柔毛,老枝深褐色。葉紙質,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2-5釐米,寬1-2釐米,頂端鋭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中部最寬,邊緣具不明顯的細鋸齒,或僅中部以上具細鋸齒,下部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側脈每邊4-5 (6)條;葉柄長2-4毫米,無毛;托葉狹披針形,早落。花黃綠色,單生或2-5個簇生於葉腋,或排成具短總花梗的聚傘花序,無毛。核果近圓柱形,長6-8毫米,直徑3-4毫米,頂端有殘留的花柱,成熟時桔紅色;果梗長3-4毫米。花期5-7月,果期9月。
木質莖(直徑11cm)的局部橫切面:外樹皮(落皮層)木栓層較厚,棕黑色或棕紅色,皮層薄壁細胞增厚,已木栓化,棕紅色。韌皮部細胞多壓縮,強木化的晶鞘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呈十幾個同心環。射線寬由2~3列細胞,多彎曲,內含棕色物質。其內為內樹皮層,木栓層有十餘層細胞,外數層栓化。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韌皮部較寬,有較寬長的晶鞘纖維束,明顯木化呈斷續成層環。
射線2~3列細胞,微彎。形成層明顯,由切線向延長的數層細胞組成。木質部導管眾多,類圓或橢圓形,直徑45~120μm,常單個或2~3個呈徑向排列,木纖維眾多木化。射線由2~3列長方形細胞,木化,有壁孔,細胞內含黃棕色的樹脂狀物質。木薄壁細胞木化,多數圍繞於導管的四周,有具緣狀紋孔,壁增厚木化。樹心木質部棕紅色,組織排列與上述木質部相同,但細胞較小,排列更緊密,木化程度差。
西藏貓乳線稿圖 西藏貓乳線稿圖
小葉鼠李 粉末灰黃色。纖維眾多,主為纖維管胞,大多成束,纖維胞腔大,完整者呈長稜形,直徑12~19μm,壁呈念珠狀增厚,具緣紋孔圓形,紋孔口為交叉十字狀或斜向裂縫狀。石細胞較少,呈類方形、類圓形,直徑18~62μm,有的一面較薄,呈馬蹄形增厚,孔溝明顯,層紋隱見,內含紅棕色物質。薄壁細胞表面觀呈類方形、多角形,直徑10~32μm,長25~29μm,壁呈念珠狀增厚,多呈皺縮狀,細胞內含淡黃色至淡棕色顆粒物。木栓細胞成片,淡黃色,表面觀細胞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勻增厚,可見裂隙狀紋孔。具緣紋孔導管多見,直徑25~63μm。 [3] 

西藏貓乳生長環境

生長於亞高山灌叢或林中,海拔2600-2900米。

西藏貓乳分佈範圍

本種據文獻記載,僅見於喜馬拉雅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在我國西藏東部至東南部(芒康察雅)、雲南西北部(德欽)和四川西部(鄉城)均為分佈新記錄。模式標本採自克什米爾地區的吉爾吉特。 [1] 

西藏貓乳主要價值

西藏貓乳藥用價值

醫藥:木材(生等):微苦,涼。涼血,消腫。用於風濕關節痛,黃水病,高山多血癥。

西藏貓乳藥物活性

首次從西藏貓乳中分離並鑑定了3個化合物,它們是Maesopsin(Ⅰ),山奈酚(Kaempferol,Ⅱ)和右旋肌醇甲醚(Pinitol,Ⅲ).利用二維核磁對(Ⅰ)和(Ⅲ)的全部氫信號和碳信號進行了確切歸屬,並由此而確定了(Ⅲ)的立體構型。化合物(Ⅰ)為其中主要成分。初步篩選結果顯示,化合物(Ⅰ)有較強的抗癌促進因子作用和細胞毒作用。

西藏貓乳製作用途

炮製: 松生等劈成碎片。松生等膏 取松生等片,加水2倍,用文水煨泡3~4天,煮沸4小時,濾過,殘渣再加水1.5倍,煮、濾二次,合併濾液,用文火濃縮成膏。
性味: 微苦,涼。
功能與主治: 涼血,消腫。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黃水病,高山多血病。
用法與用量: 9~15g。外用膏劑塗敷患處。
貯藏: 置乾燥處。松生等膏應密閉保存。

西藏貓乳辨別特徵

本種外形酷似卵葉貓乳Rhamnella wilsonii Schneid.,但後者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通常基部最寬,與本種可以區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