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鎖定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於1997年,下設《格薩爾》搶救辦公室(即西藏自治區《格薩爾》研究中心),主要從事藏族(包括西藏境內門巴、珞巴等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以及《格薩爾》史詩的搶救和研究工作,是西藏社會科學院傳統學科研究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文名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創辦時間
1997年
所屬地區
西藏
主要從事
藏族的歷史
現有科研人員
15名
下    設
《格薩爾》搶救辦公室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機構簡介

現有科研人員15名,其中2名研究員、5名副研究員、2名實習研究員和1名《格薩爾》説唱藝人。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機構職能

20世紀90年代中期,西藏社會科學院根據自治區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將原民族歷史研究所、語言文學研究所(均為1980年成立)和《格薩爾》搶救辦公室(1984年成立)合併組建為民族研究所。該所成立後將傳統學科研究和以傳統研究為現實服務定為其兩大學科發展方向,並把多元一體歷史文化中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史、藏族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在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語言等方面的親密關係作為主要研究領域、密切關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積極參與重大現實問題的調查研究,努力服務於西藏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決策需要。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成果

20多年來,通過全體科研人員的辛勤工作,民族研究所在不同學科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該所科研人員以藏漢、英文種編著的學術著作(專著、譯著)有《歷史造就的統一體》、《西藏地方歷史基本知識》、《歷代噶瑪巴傳》、《西藏民間體育及遊藝》、《協噶教法史英譯本》、《當代西藏文學作品評論集》、《瓦協英譯本》、《詩學概論》、《門追林寺志》等15部,參與編著《西藏封建農奴社會制度研究》、《民族文化大觀·藏族卷》等8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多次承擔國家、自治區和國外基金會所安排和委託的重大 科研項目;完成多項重要調研報告。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對外關係

民族研究所與國外學術機構有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民族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先後多次在奧地利、英國、法國等國作訪問學者,舉行學術講座,並出訪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瑞士、挪威、比利時、日本等10多哥國家,與各國學術研究機構和學者進行學術交流。2003年月在英國牛津大學召開的國際藏學會議上民族研 究所所長巴桑旺堆研究員被選為國際藏學會理事。,

西藏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機構領導

民族研究所現任所長:巴桑旺堆(研究員);副所長:次仁平措(副研究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