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沙蜥

鎖定
西藏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theobaldi ),是鬣蜥科沙蜥屬爬行動物。四肢短小,背和胸、腹鱗光滑無稜,無腋斑。第三、第四趾有弱櫛。成蜥腹部常有大型黑斑。尾的腹面黃白色,無黑環。
西藏沙蜥是沙蜥屬中的高寒種,營卵胎生繁殖。廣泛地分佈在喜馬拉雅山北部地區,主要生活於3000-4800米或更高的高山荒漠環境。活動的頻繁程度與氣温有密切關係,常在草叢、石塊間和灌叢中覓食,以小型昆蟲及其幼蟲為食。
西藏沙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文名
西藏沙蜥
拉丁學名
Phrynocephalus theobald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鬣蜥科
沙蜥屬
西藏沙蜥
亞    種
2亞種
分佈區域
中國、印度、尼泊爾
命名人及年代
E.Blyth,1863

西藏沙蜥形態特徵

西藏沙蜥
西藏沙蜥(6張)
西藏沙蜥體及四肢短小,頭體長40-52毫米,尾長45-55毫米。頭似倒心臟形,長、寬大致相等,眼前部往上唇斜下,眼間凹陷。吻尖,鼻鱗2-3(4)枚,鼻孔朝向前上方,鼻間鱗3-4枚。頭部背面的鱗片平滑而大,眶上鱗較小。鼻孔至眼前鱗之間有鱗2-3枚。上睫鱗除最後二、三枚外,前面諸鱗扁平,覆瓦狀排列。上、下瞼鱗與上唇鱗之間有縱列鱗3-4行。上唇鱗13(14)-16枚,下緣呈缺刻狀。下唇鱗12-15枚。鱗大,由此至喉褶的一縱列鱗41-52枚。 [1] 
西藏沙蜥體平扁。背、腹之鱗光滑,無稜或突起的鱗叢。四肢短小,前肢貼體前伸僅拇指不超越吻端,指、爪均短,櫛緣不發達,指長順序4-3-2-5-1。後肢貼體前伸到達腋部、肩部或部,腿的背面被少數稜鱗,第三、第四趾外側的櫛緣不發達,內側之櫛更小,趾長順序4-3-2-1-5,趾爪尖長。尾長為頭體長的1.5倍以上,後部的背、腹面覆有弱稜鱗。背面灰色、淺棕色或淺藍灰色,有2縱列淺色鑲邊的圓形黑斑,但也有背斑不顯或為4縱列圓斑之蜥體。四肢和尾背也有同樣的斑紋。腹面連同尾下黃白色,前胸有黑色小點,腹面有大型黑斑。尾梢腹面深黑色,但雌蜥腹面及尾梢的黑色較淺。幼蜥的縱列背斑不顯,腹面全為黃白色。 [1] 

西藏沙蜥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於3000-4800米或更高的高山荒漠環境。棲息在山麓沖積洪積的傾斜沙礫地帶、丘陵緩坡、河湖沿岸的乾燥沙礫地或沙丘上,植被的覆蓋度低,生長着駝絨黎,而在基岩顯露和植被茂密的山嶺坡地,以及草木繁盛的山間谷地與河岸濕地則杳無蜥跡。 [1] 

西藏沙蜥生活習性

西藏沙蜥活動的頻繁程度與氣温有密切關係,氣温升高時極其活躍,行動敏捷,陰雲蔽日或天陰颳風時,常匍匐於地面很少活動。只在風雨或冰雹交加之際,才深居洞內不出。夏天的活動時間為8:30-20:00,然其活動高峯在中午11:30-12:30和下午15:30-18:00,傍晚即返回洞中。受驚常迅跑2-5米,立即止步昂首側視,若有危情迫近,則急速逃竄,奔跑雖甚迅速,但不能持久。 [1] 
西藏沙蜥常在草叢、石塊間和灌叢中覓食,以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等小型昆蟲及其幼蟲為食,其中尤以鞘翅目的步行蟲科、偽步行蟲科、豆象科和叩頭蟲科數量最多。此外還兼吃少量植物的花和幼莖嫩葉。當發現捕食目標時,即伏身地表,搖尾徐進,俟近昆蟲後便縱身躍起張口咬捕。 [1] 

西藏沙蜥分佈範圍

世界:印度、尼泊爾。
中國:西藏(定脊吉那、扎達、莎爾、江孜、柳區、日喀則、拉薩、吉隆、聶拉木、噶爾、普蘭、日土縣、獅泉河、斑公湖、改則)、新疆(于田、喀什)。 [2] 
西藏沙蜥的分佈範圍 西藏沙蜥的分佈範圍

西藏沙蜥繁殖方式

為適應高寒氣候特點,西藏沙蜥營卵胎生繁殖,未成熟卵為圓形,成熟時呈橢圓形,無卵殼,7-9月曾於母蜥輸卵管內發現1-3個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幼蜥胚胎。8月上旬起,母蜥相繼產仔,初產幼蜥頭體長約23毫米,與尾長略相等。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沙蜥,腹面有大塊黑斑,但幼蜥剛產出時腹部白色。以後隨着生長髮育逐漸出現黑斑,並不斷擴大,在雄蜥中甚至佈滿整個腹面和尾基部,以利吸收更多的地表輻射熱量。 [1] 

西藏沙蜥亞種分化

西藏沙蜥分化為2個亞種
中文名
拉丁文名
命名者及年代
西藏沙蜥指名亞種
Phrynocephalus theobaldi theobaldi
E.Blyth,1863
西藏沙蜥東方亞種
Phrynocephalus theobaldi orientalis
Wang,Zeng,Fang and Wu,1999
[2] 

西藏沙蜥種羣現狀

由於農業擴張和採礦可能導致西藏沙蜥的棲息地局部喪失,但西藏沙蜥在棲息地分佈密度低,因此種羣數量不太可能受到重大的威脅。 [3] 

西藏沙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