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西华大学
- 外文名
- Xihua University [62]
- 简 称
- XHU [89]
- 创办时间
- 1960年 [62]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90]
- 学校类别
- 综合性大学 [62]
- 学校特色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 [100]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92]
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2023年) [51]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 [99] - 主管部门
- 四川省 [62]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靳敏 [108]、校长:李秋实 [58]
- 本科专业
- 75个(截至2025年5月) [55]
- 硕士点
-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3个(截至2025年5月) [55]
- 院系设置
- 21个学院(截至2025年5月) [55]
- 校 训
- 求是、明德、卓越 [61]
- 校 歌
- 《西华大学之歌》 [60]
- 校庆日
- 5月3日 [35]
- 地 址
- 郫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红光大道999号 [62]
彭州校区: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镇南大街276号 [62]
人南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37号 [62]
宜宾校区: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路三段1号 [62]
易三仓(泰国)校区:泰国曼谷 [66] - 院校代码
- 10623 [93]
- 主要奖项
-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7年) [79]
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017) [82]
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2017年) [83]
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2013年) [80] - 占地面积
- 约 4000 亩 [55]((截至2025年5月))
- 学生人数
- 3.8万余人(截至2025年5月) [55]
- 教职工人数
- 3500余人(截至2025年5月) [55]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四川工业学院
- 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时期
根据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国七大行政区分别设立综合性农业机械高等院校的指示,四川省委决定筹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 [34]
1960年5月3日,农业机械部第62号文件同意西华大学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校,后来西华大学将校庆日确定为每年5月3日。同年6月下旬,中共四川省委工业部指派原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原成都420厂厂长杨诚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副院长,主持学院创建工作。7月底,四川省农机厅先后给学校调配了科级干部1名和一般干部9名,又从绵阳抽调一般干部20余名,成立了学院筹建办公室。 [35]
1960年8月,根据中国第一次农业机械厅(局)长会议精神,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招收了第一批两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300名学生。在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校址还未确定的情况下,该校将学生借读于重庆市西南农学院,将行政财务人员借住于成都市四川省农机研究所。随后近一年,杨诚原副院长领队,先后在内江、自贡、宜宾、彭县、邛崃、郫县等8个县市选择和比较校址。最后,杨诚副院长向省委建议,将校址选择在郫县四川农业机械化农场和郫县四川农业机械化学校(省级中专校)附近。 [34]
1961年9月初,四川农业机械学院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该学院从原四川省农机化学校共接收了土地234亩(其中房屋建筑、道路、沟渠、运动场、拖拉机教练场、园林等占地170.74亩,耕地63.26亩)。 [36]
乎恋危1964年7月,四川农业机械学院第一届本科学生224人毕业。 [35]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全院师生停课闹革命,学校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966年~1971年,该学校停止招生,送走4届毕业生,共计326人。 [35]
1972年3月下旬,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按照四川省招办规定的指标,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恢复了招生工作,派出招生人员到四川各地,招收了三年制的三个专业工农兵学员129人。 [37]
- 成都农业机械学院时期
1972年7月28日,四川省革委会决定,将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 [37]
1974年3月,四川省高等教育局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基建拨款150万元,修建一座教学实验楼,总面积15274平方米,这是该学院首个单体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建筑物。 [40]
1977年6月11日,成都农业机械学院为加速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函授教育,于1975、1976两年分别与郫县、新都两县联合举办了两期农机函授大学,先后共招收以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为主的学员1833人。 [38]
1978年4月17日,成都农业机械学院获批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 [39]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都农业机械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当年该学院为1977、1978两个年级的731名同学授予学士学位。 [40]
- 四川工业学院时期
1983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成都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
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同意四川工业学院1985年招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和铸造”三个专业签才硕士生共10名。 [41]
1985年6月27日,四川工业学院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6名,以及4名进修教师。 [41]
1983年到2003年是四川工业学院快速发展时期,该学院先后承担“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截至2003年,该学院已有6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14门省级重点课程和2门省级精品课程。 [41]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1年4月7日,为解决中学师资紧缺问题,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发文决定在地处灌县塔子坝的温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址创办以培养中学师资为目标的地区级师范学校——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同年8月,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招收了501名新生。9月10日,“五·七”师范学校举行了首届新生开学典礼,首届定为“1972级”。 [42]
1972年11月19日,温江地区革委会正式下达文件,决定将“挨享妹五·七”师范学校迁往原彭县师范学校校址。
1973年8月完成迁校,9月初,在彭县新校址举行润祝巴了开学典礼。
到1977年底,“五·七”师范学校已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职数师50多人,组成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7个教研组,“五·七”师范学校从1971年招收首届(1972级)学生到1977年招收的1979级学生,共招收六届1620余人。 [42]
1979年7月,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经地委批准更名为“温江地区师范学校”。
1979年9月1日,温江地区师范学校正式挂牌和启用公章。
198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发文增设温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实现了晋升专科的发展目标。
1985年初,温江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发展到6个系(中文、政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在校学生1300人(包括委培生、走读生351人),教师119人,占地面积58亩,校舍面积28941平方米,藏书17万册。 [42]
1985年,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 [42]9月25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温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成都师范专科学校”。11月1日,学校举行更名暨校牌揭幕仪式。更名后的成都师范专科学校仍由省高等数育局主管。 [42]
根据四川省教委《关于省普通高校更名的通知》,1993年10月“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该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截至2002年秋,该学校规模已招收新生2400人,在校生达48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达3000人,设有中文、英语、政史等11个系,36个专业。 [42]
四川省经济管理学院
西华大学人南校区的前身是四川经济茅订阿管理干部学叠匙院。 [45]1981年,国家经委为引进国外管理知识和理念,决定在中国国内五个重点城市建立与国外发达国家合作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其中一个设在西南,最终确定在成都,作为中国政府与加拿大政府的合作项目。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简称中心/学院)应运而生。 [43]
1982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同时建立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两个名称,一套机构,中心/学院开始运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国外管理经验和方法而建立的主要培训基地之一。 [43]
1983年~1992年是办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该学院以继续教育为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辅,培养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 [43]
1992年~1998年是该学院办学的第二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该学院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多层次多方面办学,探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发展道路。 [43]
1997年7月,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四川省教委进行的评估验收中获得了“四川省优秀成人高校称号”并且成为了四川省向国家教委推荐的“全国优秀成人高校”。 [43]
1999年5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关于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更名的复函》,同意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壳旬谜“四川经济管理学院”。 [44]
合并发展
2003年4月,原四川工业学院与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了合并,合并后的学校就是西华大学。 [42]
2008年9月25日,原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正式并入西华大学,原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正式称为西华大学人南校区。 [46]
2014年5月,该校被列入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名单。 [97] [98]
2017年,西华大学入选首批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47]
2020年7月2日,西华大学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1]10月,西华大学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垫局骗酷议, [5]同月该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6]2022年3月,西华大学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50]8月,西华大学受损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33]11月,该校成为四川省首个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高校。 [49]
2023年6月,西华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Ⅱ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Ⅲ类学科。 [51]
2025年5月,西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首次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112]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下设21个学院,共有75个本科专业。 [55]
学院 | 本科专业 |
---|---|
思想政治教育等 [12] | |
电子商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保险学等 [13] | |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 [14] |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 [15] | |
英语、翻译、日语等 [16] | |
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画等 [17] | |
音乐学、舞蹈表演、学前教育等 [1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19]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等 [20] |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增材制造工程等 [21]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 [2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 [23]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等 [24] |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 [25] | |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先进运载动力)、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 [26] |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 [27] | |
体育教育、流行舞蹈等 [28] | |
法学、知识产权、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等 [29] | |
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心理学等 [30] | |
飞行器适航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等 [31] | |
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消防工程等 [32]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有3个四川省“双一流”贡嘎计划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55] [95] [112]
类别 | 名称 |
---|---|
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94] |
省级重点学科 | 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企业管理、食品工程(省重点培养学科) [56] |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 [95] [112]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5月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农业工程等 |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 法律、社会工作、机械、翻译、工程管理、会计、农业、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土木水利、电子信息、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风景园林、新闻与传播、教育、艺术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硕士学位授权点 参考资料: [7] [57]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拥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000余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余人次。同时聘请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 [55]
类别 | 名单 |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余孝其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余孝其、刘清友、李秋实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刘清友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李秋实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许州、余孝其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 刘树根、余孝其、冯灏 |
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 刘清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孙卫国、朱晋蜀、刘树根、罗中先、赖喜德、余孝其、刘清友、边慧敏、何明星、杜亚军、刘小兵、朱维兵、裴峥、潘殊闲、王军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沈斯特、赵思康、陈次昌、黎亚元、陈国先、王俊岳、李劲松、阳本傅、孙卫国、李小兵、罗中先、刘清友、许州、刘树根、罗德福、余孝其、赖喜德、栾道成、董秀成、边慧敏、何明星、裴峥、宋文武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且只列出部分专家学者 参考资料: [84]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获批1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拥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20余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8门、49门课程上线“新华思政”平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 [55-56]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化学、应用物理学、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造价、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品设计 |
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 | 电子商务、法学、网络与新媒体、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建筑学、车辆工程、交通工程、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画、视觉传达设计 |
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工程管理、产品设计 |
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制药工程、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法学 |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56] |
- 教学成果
2022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的通知》,西华大学共有13项成果获奖,3项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其余10个奖项均为该校独立完成。其中《“一干三支三融合”培养服务西部“五得一能”人才的西华实践》等3项获省级一等奖,《“卓越引领、产教融合、多维协同”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实践项目》等10项获省级二等奖。 [88]
- 学生成绩
近3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奖37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60余项;在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实现我国该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并获得银牌。“西华秋韵”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55]
项目名称 | 项目完成人员 | 所属单位 | 获得奖项 |
---|---|---|---|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
“一干三支三融合”培养服务西部“五得一能”人才的西华实践 | 边慧敏、费凌、李秋实、张力、蒋珍菊、山述兰、苏文明、唐洁、赵修文、胡冬梅 | 西华大学 | 省一等奖 |
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慕课,突破质量提升的结构性困局 | 龚晖、康国政、崔凯、储节磊、何莎、郝静、樊群超、张伟、唐斌、黄立平 | 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工业学院 | 省一等奖 |
学为中心的“三支柱两闭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 蒋珍菊、唐洁、樊群超、刘雪梅、李欣悦、蒋万君、吴屹、何锡辉、李艳、马思捷 | 西华大学 | 省一等奖 |
西部地方高校机电类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蒋刚、李文强、李淑娟、蔡长韬、蔡勇、彭悦、郝兴安、郭鑫、邓星桥、任涛 |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卓越引领、产教融合、多维协同”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实践 | 费凌、封志明、郑亮、蔡长韬、李雪琴、宋敏莉、张均富、徐全、秦付军、韦兴平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向美而行,五项协同,六位一体——地方高校“大美育”平台建设的西华实践 | 屈立丰、曾贤、陈辰、向琛子、周红亚、李倩雯、曾焯、蓝云、周睿、舒波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思政引领、科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食品专业为例 | 陈祥贵、马嫄、袁永俊、李鹤、邢亚阁、张庆、黄玉坤、刘晓翠、王力均、杨潇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创新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网络安全拔尖人才 | 张仕斌、何明星、李晓瑜、昌燕、郑德生、洪磊、吴春旺、闫丽丽、万武南、任励耘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 省二等奖 |
“学科融合、平台贯通”的地方高校能源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刘小兵、张力、董秀成、宋文武、王军、付成华、史广泰、李正贵、周斌、江启峰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基于“易班课堂”的网络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实践 | 张力、山述兰、万远英、熊华、万志昂、杜亚军、薛新国、顾鸿飞、杨恒、陈柄志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悟原理-重实践-强协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实践 | 万远英、王贝、郑小明、尹德志、刘英、王强、王燕晶、罗钰、王雪峤、王海容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多维协同,多阶递进,多元融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 周利平、吴昌东、舒志乐、封志明、马蕾、冯静、李旭、张庆、刘小莹、李金宽 | 西华大学 | 省二等奖 |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 |||
基于职业能力的汽车服务类专业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 周旭、韩飒、卜军伟、王钰、邱尚磊、孟金、李亚林、彭谦、彭忆强、李莉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 省二等奖 |
参考资料: [88] |
合作交流
- 校企地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与东方电气、中航工业、中国石油、大唐水电、中国建材、四川交建等骨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合“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建设丘陵山区“万亩无人”示范农场,取得显著成效。 [55]与四川省教育厅、应急管理厅共建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共建城市灾害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天府研究院”;与四川省住建厅共建消防工程学科;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开展农机、食品领域合作。并先后与东方电气、中航工业、中国石油、大唐水电、中国建材、四川交建等骨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合“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建设丘陵山区“万亩无人”示范农场、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 [55]
- 国际交流
2007年西华大学成立西华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2014年该中心升级为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3月,西华大学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深化校际合作,联合推进中文本科“2+2”双学位项目,共同为印度尼西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文+”复合型人才;2022年,学校在泰国设立西华大学泰国曼谷易三仓校区,是该校首个海外校区,推进本科“3+1”和硕士“1.5+1.5”双学位项目等,与易三仓大学联合招收泰国及其它东盟国家的优秀学生来校学习。 [55] [85-86]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建有国家民委“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四川省“水能转换技术与装备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泰国易三仓大学建成首个海外校区,推进本科“3+1”和硕士“1.5+1.5”双学位项目等,招收泰国及东盟国家的优秀学生来校学习;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推进中文本科“2+2”双学位项目,共同为印度尼西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文+”复合型人才。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交换、人才联合培养、学术科研合作等活动。 [55]
2025年5月14日,西华大学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的“三一一大学中国中心”在中爪哇省梭罗市正式揭牌。 [111]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拥有3个教育部科研平台,25个省级科研平台,获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8个、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 [55]
等级 | 类别 | 名称 |
---|---|---|
部委级科研平台 | 自然科学类 | 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空地融合载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综合类 | 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
省级科研平台 | 自然科学类 | 流体机械及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水电能源动力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核桃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四川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与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 |
社科类 | 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李冰研究中心、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 |
综合类 |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 | |
厅级科研平台 | 自然科学类 | 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汽车高性能材料及成型技术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制造与自动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网络智能信息处理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数字空间安全保障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流体机械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汽车工程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粮油工程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绿色建筑与节能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先进飞行器与动力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能源材料与器具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装备大数据与安全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通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低空空域运行安全管控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耐磨减摩表面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包装行业企业信息化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交通安全与车辆事故再现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传统发酵食品标准化与质量控制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结构健康检测与加固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社科类 |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科技金融与创业金融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心 | |
其他厅局级科研平台 | 自然科学类 | 四川省泵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汽车安全行业协同创新中心、西华大学汽车产品试验中心、中药生物技术国家二级实验室、司法鉴定技术支持中心、四川省大件运输实验室 |
社科类 | 成都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旅游景区管理研究中心 |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科研平台 参考资料: [87]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近5年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900余项,获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8个、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累计荣获部省级以上各类成果奖60余项,连续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奖励。 [55]
姓名 | 学院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资助金额/万 |
---|---|---|---|---|
邓星桥 | 机械工程学院 | 零侧隙球形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 面上项目 | 65 |
黄涛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基于动态复杂网络理论的含拓扑物理及运行特性的大规模复杂电网脆弱性评估 | 面上项目 | 57 |
杜亚军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基于结构平衡的社交网络舆情正向引导学习策略与方法 | 面上项目 | 62 |
蒋文波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大视场、宽光谱亚波长光子筛复眼成像机理研究 | 面上项目 | 63 |
陈睿 | 人文学院 | 数字创意产品多业态联动开发机理及模式研究 | 面上项目 | 42 |
程娜 | 理学院 | 关于b-AM-紧算子空间的格序性质与拓扑结构的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3 |
黄玉坤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多功能氟喹诺酮类兽药-适配体的识别机理研究及其应用于食品监测探针构建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王雅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BaSnO3沟道层的钙钛矿型异质结二维电子气室温输运性能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6 |
李正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聚乳酸取向微孔骨修复材料的构筑及其仿生机理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6 |
任涛 | 机械工程学院 | 软体管道机器人工作机理与设计方法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6 |
吴杰 | 机械工程学院 | 多极多层式磁流变离合器基础理论及控制方法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樊坤阳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多尺度残余应力定量分析及其对WC-Co系涂层摩擦磨损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8 |
马蕾 | 机械工程学院 | 低温环境下高速列车制动摩擦性能与失效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杜海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多孔介质对壁湍流边界层条带结构控制的机理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吕原丽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真空水流窗的热特性及其节能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罗冰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基于共同模式挖掘的弱监督视频语义分割方法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6 |
李显勇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二进制递归网络的随机多故障条件诊断性分析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6 |
郭寒英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基于离散控制复杂线路的列车节能操纵机理与方法研究--基于超级坡道、周期制动和解析-遗传混合智能算法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参考资料: [8]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西华大学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59964.66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7909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771737册,当年新增47104册,生均纸质图书63.86册;拥有电子期刊585552册,学位论文5393189册。2022年图书流通量为17658册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8777228次,电子资源下载量358.37万篇次。图书馆每周开放105个小时,建立了基于RFID的图书馆OPAC-汇文MIS系统,采访、编目、期刊管理、借阅、书目检索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 [55] [96]
- 学术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2012年成为俄罗斯《文摘杂志》统计源期刊;2006年成为美国《化学文摘》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统计源期刊;1998年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1999年被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全文收录;1994年选入CSTA国家数据库,被中国科技情报所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指南》;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1989年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1984年被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E51140A)收录。 [9]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创刊,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系“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台湾华艺CEPS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10]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是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原《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更名而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与管理类学术刊物。主要开设西部经济、三农问题研究、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应用经济、贸易经济与对外贸易研究、产业经济、共享经济、旅游经济、健康经济、房地产经济、经济与法、企业管理、金融与保险、财务与会计、投资与证券、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与税务、国民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信息资源管理等栏目。 [11]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旗
学校校旗为墨绿色底白字的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毛体的“西华大学”字样及校名英译全称,左上角配以学校白色镂空校标,校旗色彩与校标相协调,象征学校蓬勃的生机和办学活力。 [62]
- 校徽
西华大学的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62]
徽志为圆形徽标,英文校名以弧形围绕“西华”二字;“西华”二字采用白色篆字,从右到左,居图案中心;校训“求是、明德、卓越”居图案下方;“1960”代表学校建校的年代。 [62]
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红底白字校徽,研究生佩戴蓝底白字校徽,本科生等佩戴白底红字校徽。 [62]
精神文化
- 校训
“求是、明德、卓越”是西华大学的校训。 [61]
西华大学的前任校长刘清友认为“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对初入校园学子的启示为:第一,求真求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大学是求学之道,需要在“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引下,全力以赴;第二,明德修身,以赤子之心拥抱未来的世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先“修身”,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追求卓越,面对充满梦想和创新的时代,更应追求卓越,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突破“小我”,在与国家共奋进的道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 [61]
- 校歌
词:赵华强、王德芳 曲:赵华强 你来自黄河之滨,我来自长江两岸,心连着心一起歌唱,我们相聚在西华校园。 你编织五彩的梦幻,我谱写时代的诗篇,手牵着手一起舞蹈,我们欢聚在西华校园。 扬起那青春的风帆,驶向那理想的彼岸,求是、明德、卓越,激励我们向前向前。 满载着自豪和骄傲,我们又重逢在校园,亲爱的母校啊你好!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乘着那歌声的翅膀,跳起那欢乐快的舞蹈;迎着新世纪的朝阳,西华的明天更加辉煌,西华的明天更加辉煌。 |
参考资料: [60] |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西华大学有学生社团90个,涵盖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志愿公益、创新创业等多个类型,注册会员8千余人。每年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社团博览会、西青科创汇、传统文化月、校园歌手大赛等大型活动,社团自主承办活动300余场,参与学生万余人。 [56]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5月,西华大学拥有郫都、宜宾、彭州、人南、五个校区,校园面积近4000亩。 [55]
郫都校区
西华大学郫都校区是该学校的校本部。 [64]郫都校区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该地址也是西华大学的法定注册地。 [62]
宜宾校区
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截至2024年4月,宜宾校区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围绕新能源汽车工程等,建立学科交叉专业群,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设有纳米材料与技术、增材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1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5大学科门类,在校生共计8800余人。 [63]
彭州校区
西华大学彭州校区坐落在彭州市中心,距成都市区、校本部约二十千米,是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办学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00亩,成立于2019年6月,截至2022年,彭州校区设有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2个专业。2021年12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在彭州校区挂牌成立,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西华大学三方共建,授权西华大学管理,依托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办学是省委省政府立项建设的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重要工程。 [56]
人南校区
西华大学人南校区的前身是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45]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37号。 [62]人南校区为西华大学的成果转化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企业孵化中心,依托于“武侯区西部智谷”“郫县现代工业港”“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巴中西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的建设服务相关行业和区域的产业园区。 [65]
易三仓(泰国)校区
西华大学泰国曼谷易三仓校区成立于2022年5月,将于2024年9月招收第一批注册学生。该校区开设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和中文(商务汉语方向)等,联合培养模式为本科“3+1”和硕士“1.5+1.5”双学位模式。该校区主要面对易三仓大学在读学生以及泰国当地和东盟地区招生,学生先后在泰国、中国开展学习,顺利毕业将获得西华大学和易三仓大学两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明。 [66]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西华大学校园面积近4000亩,拥有体育馆、网球场、运动场、艺术大楼、楠苑、水榭长廊、水木西华苑、明德广场、临水而建的第六教学楼、以及图书馆等风景及建筑。 [106-107]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时间 |
---|---|---|
罗中先 | 党委书记 校长 | 2003.09—2006.10 2003.09—2009.01 |
张小南 | 党委书记 | 2006.10—2015.02 |
边慧敏 | 党委书记 | 2015.02—2020.12 |
孙卫国 | 校长 | 2009.01—2014.08 |
刘清友 | 校长 | 2014.09—2018.11 |
参考资料: [59]数据不全 |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科教界、政界、商界都有西华大学的校友,如王华明、陈次昌、宋睿等多人。 [67] [69] [71]
姓名 | 届别 | 备注 |
---|---|---|
王华明 | 1979级 |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13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任志锋 | 1980级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能源基金会首席研究员,波士顿大学终生教授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科教界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67-68] |
姓名 | 届别 | 备注 |
---|---|---|
1974级 | 先后任西华大学副校长、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政界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69] |
姓名 | 届别 | 备注 |
---|---|---|
宋睿 | 1994级 | 新都化工公司总裁,在2011《华西都市报》四川上市公司财富排行榜中排名第九 [71] |
1979级 | ||
徐和平 | 1979级 | 四川和平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向西华大学捐资助学超过100万人民币 [72] |
刘永行 | 1977级 |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 [73] |
蒋卫平 | 1977级 | 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12《华西都市报》四川上市公司财富排行榜中排名第六 [74] |
唐鸿军 | 1984级 | 四川德居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向西华大学捐献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奖教、奖学金 [75] |
邓雪敏 | 2000级 | 四川世传置业有限公司掌门人,曾向西华大学捐资助学超过100万人民币 [76]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商界知名校友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学校排名
2023年,西华大学在US 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1805名,亚洲第691名,中国第262名;工程学科排名居全球第964名,中国第187名,四川省第7名。 [78]
截至2024年4月,西华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307名。 [77]
学校荣誉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4年3月 | 西华大学新能源与微电网科普基地荣获科技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荣誉表彰 [101] |
2023年5月 | 宜宾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支部被评为2022年度“宜宾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102] |
西华大学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103] | |
2022年 | 西华大学获四川省2021年度“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105] |
西华大学工会委员会荣获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104] | |
2017年 | 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82] |
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 [83] | |
2015年 | 被评为全国易班共建示范高校、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81] |
2013年 | 被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 [80] |
注:此表只列出西华大学所获的部分荣誉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上床下桌
四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住宿费80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远(超3公里)
5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