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線

(期刊)

鎖定
《西線》1939年3月創刊于山西,收錄至1939年7月第10期;1939年8月出版第2卷第1期,第2卷第8期起在陝西宜川出版,出版至1940年1月第3卷第1期。現館藏8期。由西線社編輯,民族革命出版社出版。半月刊,屬於抗日刊物。
中文名
西線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939年
出版週期
半月刊

西線人員編制

本刊主要的撰稿人有喬穗青、曲詠善、李雷、金默生等。

西線欄目方向

該刊以“幫助後方瞭解前方戰地情況,戰地生活,更好地與前方相配合”為目的,主要收集一些抗戰史料,交流抗戰經驗,報道戰地消息,開拓戰地文化,並總結各戰役和遊擊根據地建設的經驗教訓,發表抗戰理論、文藝論述和少量文藝作品。主要載文有《抗戰以來山西政治的發展形態》《怎樣開拓西線?》《回到祖國懷抱中的蒙古》等。
《怎樣開拓西線?》一文針對如何開拓西線提了幾個意見,即:文化要配合政治,文化要與大眾握手,積極開展戰地文化,努力建立西線文化抗敵等。《抗戰以來山西政治的發展形態》把抗戰以來山西政權工作的發展情形加以分析,將之分為三個時期:開始動員時期(從“七七”事變到太原失守)、動員法令實施時期(太原失守到日寇進軍晉南)、游擊戰略展開時期(敵人進犯晉南後),該文詳細介紹在抗戰的不同時期、不同政治環境下,分析政權工作上的特點,這為讀者瞭解抗戰時期山西政治發展形態提供了幫助。《回到祖國懷抱中的蒙古》一文是本刊記者訪問奇丕章所記,奇丕章是蒙古青年,曾赴日本留學,在國家危難之際投身於革命,在本篇報道中,他暢談了日本內部行將崩潰的情形,對國民英勇抗戰的精神抒發感想,情詞極為懇摯,內容涉及到日軍的傷亡情況、當時的物價、日本的外交等,這為讀者瞭解抗戰期間日本的情況提供了依據。
由於本刊報道了一些戰地消息、抗戰理論等,對研究抗戰事實很有借鑑意義。

西線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
西線的誕生,正是武漢棄守數月,南戰場已呈膠着狀態,而西戰場,則已經有過晉冀察邊區粉碎敵人的模範勝利,最近更有迅速擊潰日寇二次進攻吉縣的光榮戰績。總括的來看,可以説整個抗戰的局勢,已轉進到第二階段了。尤其在西北戰場,由於戰區長官賢明的正確的領導與措施,已經許多次的勝利的迎擊了敵人,或攻破了數路的圍攻。雖然這只是從軍事上看,卻已足明確的證實了這一個新階段的到來。
配合着軍政、民運,各種工作的邁進;在西線上——在後方也許認為已經在淪陷區的西線上,即或不是淪陷區,也總會覺得在游擊區,僅不過是山高林密的所在,由我們游擊隊隱藏,出沒而已。但是,我們卻要誠摯的告訴後方的各界人士,這對於經常關心前方的,該是已經知道了的……最後,我們誠摯的希望本戰區的軍政長官,及救亡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經常予我們以同情的指示和援助。對於各友戰區對於後方,更希望不斷的關心我們,協助我們;使我們站穩自己的崗位,盡到應盡的任務。 [1] 
參考資料
  • 1.    西線  .全國報刊索引[引用日期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