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番茄青枯病

鎖定
番茄青枯病是由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發生在番茄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作物根部的傷口。從寄主的根部或莖基部的傷口侵入,侵入後在維管束內繁殖,向上部蔓延擴展,使維管束變褐腐爛,莖、葉因缺乏水分的正常供應而產生萎蔫。 [2] 
番茄青枯病是茄科蔬菜一種典型的土傳性病害,在中國南方各地都有發生。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偏酸的田塊發病較重。 [2] 
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潔田園。發病後可採用新植黴素、農用鏈黴素、霜黴威等澆根防治。 [2] 
中文名
番茄青枯病
外文名
Tomato bacter
為害部位
根部
為害作物
番茄
病 原
青枯假單胞菌

番茄青枯病病原特徵

番茄青枯病的病原為青枯假單胞菌(學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屬細菌。短桿狀,單胞,兩端圓,單生或雙生,大小(0.9-2.0)微米×(0.5-0.8)微米,極生鞭毛1-3根。 [1] 
病菌喜高温、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20-38℃;最適發病環境,土壤温度為25℃左右,土壤pH6.6;最適感病的生育期在番茄結果中後期。發病潛育期5-20天。該病原除為害番茄外,還可以侵染辣椒、茄子、馬鈴薯、煙草、芝麻、花生等 [2] 

番茄青枯病為害症狀

番茄青枯病的症狀主要表現在成株期葉片和莖。葉片表現為,初始頂部新葉萎蔫下垂,後下部葉片發展產生凋萎,接下來才是中部葉片產生凋萎;發病後葉片色澤較淡,呈青枯狀。發病初始植株葉片白天出現萎蔫,傍晚以後恢復正常,後很快擴展至整株菱蔫,並不再恢復而死亡。莖表現為,產生初為水浸狀斑點,擴大後呈褐色1-2釐米斑塊,病莖中下部表皮粗糙,常產生不定根。剖開病莖,病莖維管束變褐,橫切後用手擠壓可見乳白色黏液滲出,這是青枯病的典型症狀。 [2]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侵染循環

病原細菌主要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土壤的病殘體上營腐生生活能存活14個月以上。在環境條件適宜時,病菌主要借雨水反濺和灌溉水傳播,也可通過農事操作、家畜等傳播途徑,從寄主的根部或莖基部的傷口侵入,侵入後在維管束內繁殖,向上部蔓延擴展,使維管束變褐腐爛,莖、葉因缺乏水分的正常供應而產生萎蔫。 [2] 

番茄青枯病流行規律

上海、江浙地區番茄青枯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間梅雨期間多雨或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偏酸的田塊發病較重;引發病症表現的天氣條件為大雨或連陰雨後驟然放晴,氣温迅速升高,田間濕度大,發病現象會成片出現。 [2] 

番茄青枯病防治方法

番茄青枯病農業防治

實行輪作:發病嚴重地塊,提倡與非茄科作物輪作4-5年,與水稻輪作效果最好,可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2] 
加強田間管理:選高燥地,適時早播,提倡營養缽育苗,減少根系傷害,高畦深溝,合理密植,雨後及時開溝排水,防止積水,適當增施氮肥和鉀肥,注意中耕技術和調節土壤酸度,及時打去病老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 [2] 
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株,病穴灌注20%石灰水消毒。收穫後淸除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2]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

發病初期噴3%中生菌素600-800倍液,或72%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或3000億/克熒光假胞桿菌粉劑6500剋制劑/公頃灌根,或多黏類芽孢桿菌10億efu/克可濕性粉劑每畝680剋制劑稀釋後灌根。 [3] 

番茄青枯病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開始澆根,每隔7-10天用藥1次,每株澆藥液200-250克,連續1-2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用藥次數。高效、低毒、低殘留防治用藥:可選噻菌銅、春雷黴素等澆根。 [2] 
常規防治用藥:新植黴素、農用鏈黴素、霜黴威等澆根防治。 [2] 
具體用藥量及倍數:須按照作物病害危害程度及各農藥品種使用説明予以確定。 [2]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主編,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16頁
  • 2.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 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M].2018.第235頁
  • 3.    楊軍玉主編,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金盾出版社,2016.02,第1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