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秦會館

鎖定
西秦會館又名“關帝廟”,坐落在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整個建築羣佔地3000多平方米,是當時到自貢經營鹽業的陝籍鹽商集資修建的同鄉會館,因此稱為西秦會館。 [1-2]  [7] 
西秦會館在中軸線上佈置主要建築,四周以廊牆及其它建築組成有縱深、有層次、有京華的5個大小院落羣體。西秦會館建築中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繪、泥塑多達數百件,是研究清代社會生活、戲曲、歌舞、宗教藝術等珍貴的實物資料。館藏的井鹽經營契約、賬簿、打井巖口簿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2] 
1988年1月13日,西秦會館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西秦會館
地理位置
自貢市區龍鳳山下的釜溪河邊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3451 m²
別    名
陝西廟、關帝廟、武聖宮
文物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建時代
清乾隆元年(1736年)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3-0076-3-024

西秦會館歷史沿革

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寺名武聖宮,主供關帝神位,亦稱關帝廟,俗稱陝西廟。清初,陝籍商人來自流井經營鹽業,發家致富。 [1] 
為了“款敍鄉情”,並顯示豪華富有,西秦會館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動工興建,歷時16載,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 [1] 
清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年),又進行大規模培修與擴建,“較舊地址拓出十數丈,依山另闢一正殿”,“壯麗倍前”。這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建築,平面組合,總體方正,強調對稱,中軸明確。在中軸線上佈置主要建築,四周以廊牆及其它建築組成有縱深、有層次、有京華的5個大小院落羣體。 [1] 
解放前,西秦會館作為中華民國自貢市政府的所在地,年久失修,瀕於毀圮。
建築構造 建築構造
解放後,西秦會館這座雄偉的古建築,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手裏。自貢市人民委員會在此辦公期間,對建築作了保護和維修。

西秦會館建築格局

西秦會館結構

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中軸線上佈置主要廳堂,兩側建閣樓和廨房,用廊屋聯接組成若干大小院落,四周以圍牆環繞,形成多層次封閉式的佈局。 [2] 
整個建築羣由前至後可分為 3個單元:第一單元包括正面的武聖宮大門、獻技樓,兩側的賁鼓、金鏞二閣,各建築物間用廊樓相接,與後面的抱廳相望,構成四合院落,中間庭院開闊疏朗;第二單元以參天閣為中心,客廨列居左右,後為中殿,前有抱廳,參天閣兩側配以水池花圃,建築比肩接踵,密中有疏;第三單元包括正殿和兩側的內軒、神庖。整個建築物的高度及體量,由前到後逐漸增加。單體建築內部由幾根大柱承託各種橫樑,組成堅實的框架,上建外觀奇特的複合大屋頂。屋頂造型有歇山式硬山式、重檐六角攢尖式和重檐廡殿式,重疊、配合使用。其中以武聖宮大門、獻技樓、參天閣和賁鼓閣、金鏞閣最具特色,或歇山屋頂正脊加建一六角攢尖屋頂,或上下重疊由兩個歇山式屋頂,檐脊屋面相連,翼角起翹似飛,挺拔高昂。這種多檐的複合結構,為明清兩代建築中所罕見。 [2] 

西秦會館特點

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設計精巧,融合明、清兩代的宮廷建築與民間建築風格為一體。建築羣在佈局上因地制宜,把由整個建築羣分成若干建築單位的各個部分合理安排,並沿86米長的地基中軸線建造主要的殿閣廳堂,周圍則用廊、樓、軒、廡以及一些次要的建築環繞和連接,形成了一處有縱深、有立體、有層次的建築羣。整個建築羣由前至後,層層疊疊,逐漸升高,給人一種層次分明、佈局規整有序的感覺。 [2] 
西秦會館在造型上也是匠心獨運,將若干不同形制的屋頂巧妙地組合起來,構成複合型的大屋頂,更增加了建築的雄偉氣魄。 [2] 

西秦會館主要建築

綜述
西秦會館的主要建築有武聖宮大門、獻技樓、大觀樓、福海樓、金鏞閣、賁鼓閣等。整個建築羣富麗堂皇,造型奇特,奔放騰越,飛檐重閣,寬敞明亮,各具特色。還有氣勢宏偉的大丈夫抱廳、高昂挺拔的參天奎閣以及裝飾華美的中殿和肅穆深邃的正殿。 [2] 
武聖宮大門與獻技諸樓
西秦會館入口處的武聖宮大門和其後的獻技諸樓採用傳統會館建築戲樓的門樓倒座的形式,即背靠背而立,兩面望去,自成獨立建築,而從基座到屋頂又穿插交錯, 形成一座不可分割的複合建築。寬約32米的武聖宮,為四柱七樓牌樓式門,其上為歇山屋頂,正中置瓦制寶頂一束,屋頂下左右飛出兩列翼角,其型制頗似一 “人”字形飛雁隊列,騰空而起,直插藍天。獻技諸樓屋頂基本結構由兩個歇山式屋頂重疊組成。緊靠正脊加建一六角攢尖屋頂,其後兩角嵌入上層歇山頂中,組成 牢固的複合結構。這一複合結構由二十二根修長石柱和眾多深枋組成堅實框架,承受着大屋頂的荷載,其中兩根最長的大石柱,拔地而起,直貫四層。這些大小不等、型制不同的屋頂經過精心構思,巧妙處理,獨出心裁的在結構上連成一氣,而在外形上造成了一個巍峨奇特的大屋頂,這種屋頂的結構造型方法,在清代建築中可謂獨樹一幟,有着強烈的自身風格。 [6] 
獻技諸樓樓身四層,第一層為進口通道和門廳,第二層獻技樓,第三層為大觀樓,第四層為福海樓。第二層面向庭院,為戲樓的主要舞台部分,第四層則以高窗面向大街,唯有第三層貫通前後。這樣屋身雖為四層,但從兩面望去,卻都是三層建築,可謂別開生面。第二層戲台與第三層閣樓緊挨在一起,其上又加做一六角攢尖 頂,在立面上整個戲樓看似三重檐。攢尖頂上寶頂高聳,其下翼角凌空反翹簇擁在周圍,使戲樓顯得挺拔秀麗,氣派非凡。舞台四周佈滿各種精美的木雕,是國內保存完好的古代戲樓的精品。 [6] 
鼓閣 金鏞閣
東西廊樓為捲棚頂,捲棚頂中部隆起金鏞、賁鼓二閣,隔着天街遙相對稱。金鏞、賁鼓二閣原是鳴鐘擊鼓的地方,為重檐歇山頂,翼角凌空勃起,飄逸舒 展。此二閣樓沿的欄板和檐下的襯枋上均有精美絕倫的木雕裝飾,內容以戲曲故事為主,多為高浮雕,構圖飽滿,刀法多變,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6] 
參天閣
參天閣是第二單元的中心,其左右是“留三日香”、“勝十年讀”二客廨。參天閣是聳立於中軸線上的一座別具風格的建築。其屋頂作四重檐六角攢尖,內飾藻井。 垂脊曲折圓和,檐角高昂挺拔,遠遠望去,向一頂古代頭盔,人們又稱其為“將軍帽”。建築組羣在這裏顯出密聚狀態,設計者在參天閣石橋左右鑿出二 池,連通碧水,闢出各為20平方米的空間。佇立橋面池畔,可舉頭望藍天,俯首觀游魚,亦可透過客廨圓門,借景以觀花草竹樹,領略“風暖鳥聲脆,日高花影重”的意境。高達12米的參天閣沖天刺破這一侷促的過渡空間,使這一本來不起眼的空間一下子突出為全館的一 個重點,與武聖宮大門遙相呼應。 [6] 
中殿
緊接參天閣的中殿是一座保存比較好的殿宇,兩側構築封火山牆,雙坡硬山屋頂。面闊5開間,進深6架椽。前後兩坡不對稱,前檐略高於後檐,檐下做斗拱,其作 用已退化,主要作為裝飾構件。有游龍、飛鳳等雕刻其上,刀法圓熟。殿前方完全開敞,與參天閣及水池小院之間並無隔斷,使這一狹小空間沒有一點侷促 之感。屋頂正脊有“八仙過海”泥塑一組。中間採用抬梁結構,兩山採用穿枋式結構,主要立柱為石制,榫卯結構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從框架結構,從斗拱製作以及屋頂裝飾等方面看,均具有明顯的清代宮室建築特點。 [6] 
正殿
此殿為清道光初年培修擴建時新建。殿內供奉關帝及配祀神位,是西秦會館的主要殿宇。面闊5間,進深8架椽。大殿平面為凹形,前方做重檐,後方則採用民居中的 拖坡的手法,一片大屋頂一直拖下,左右做五花山牆。從剖面上看,前後完全不對稱,借鑑了民居的手法,形式簡潔、自由。但從正立面上看,左右又完全對稱,且前方做軒棚,形制莊嚴、隆重,氣魄十足,這又符合了供奉祭祀的需要。無論體量與高度,均在中殿之上。建築變動頗大。 因後加天花望板,樑柱結構不可窺見,檐下鋪作,也遭損毀。 [6] 

西秦會館歷史文化

西秦會館是清初到自貢經營鹽業的陝籍鹽商集資修建的同鄉會館。 [2] 
1959年,由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倡議創建,郭沫若題寫了館名,主要負責收藏、研究、陳列以自貢地區為中心的四川井鹽生產和發展的歷史文物、實物、資料。館藏的中國古代鑽井工具羣,保存較完整的傳統鑽井工具羣。館藏的井鹽經營契約、賬簿、打井巖口簿等,為研究中國鑽井史、經濟史、經營管理及商業經濟發展等,提供了極其難得的珍貴中料和實物,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井鹽生產技術發展史”為該館的基本陳列,它全面地展示了從鑽井、採滷、輸滷、天然氣開採與利用、製鹽諸方面的發展和演講,以及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中,偉大的創造,無與倫比的技藝;展示了自貢作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內涵。

西秦會館文物價值

西秦會館建築中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繪、泥塑多達數百件,遍及全館,尤以石獅、獻技、金鏞,賁鼓等樓閣的雕刻最為突出。大門石獅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鋒利,兩獅正身向外扭頭相望,張口作嘶吼狀,頗顯威嚴。獻技、金鏞、賁鼓3處的木雕,集中在長22.3米、寬6.7釐米的木欄上,人物有350多個,疏密得體,刀法明快。此外,額枋、襯枋、挑梁、垂花、欄杆上的木雕,有神話傳説,有歷史故事,有社會生活,戲劇場面,花鳥靜物,維妙維肖,清晰可見,是研究清代社會生活、戲曲、歌舞、宗教藝術等珍貴的實物資料。 [1] 
1959年,西秦會館闢為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對外開放。展出中國古代井鹽生產的歷史演變及鑽井、治井、找撈工具等技術,並採用聲、光、電等現代化表現手段,真實地再現了千年鹽都的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進和變革。 [4-5] 

西秦會館保護措施

1988年1月13日,西秦會館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西秦會館旅遊信息

西秦會館地址

西秦會館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解放路107號。

西秦會館交通

自駕前往西秦會館:從自貢北站出發,路程大約2.8公里,約6分鐘。從自貢站出發,路程大約14公里,約2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