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福特計劃

鎖定
西福特計劃(Project West Ford),別名西福特針(Westford Needles)或針計劃(Project Needles),是一個通過在以近地軌道上散佈金屬針形成雲狀環來反射無線電信號,從而解決當時美軍在通信方面存在的重大弱點的計劃。計劃試圖將4億3000萬根偶極天線發射到軌道上形成雲狀環,改善遠程通信條件。結果是隻成功發射了一次,就因通信衞星的發展和各國各界的抗議而告終。 [1] 
中文名
西福特計劃
外文名
Project West Ford
別    名
西福特針
別    名
針計劃
開發國
美國
作    者
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
提出時間
20世紀60年代

西福特計劃計劃內容

西福特計劃的銅偶極 西福特計劃的銅偶極
本計劃打算將4億3000萬根銅製偶極天線(全長1.78釐米,直徑25.4微米(1961年)/17.8微米(1963年)的針狀物)散佈在軌道上形成雲狀環,然後通過設置在西福特鎮的衞星天線來進行遠程通信的輔助。
該計劃由麻省理工學院受美國軍方委託在其林肯實驗室進行。

西福特計劃計劃背景

控制天線 控制天線
在冷戰時期,遠距離的國際通信主要由海底電纜和自然存在的電離層反射無線電進行。美軍對萬一被當時的蘇聯切斷其海底電纜後要依靠性質不穩定的電離層來聯絡其海外部隊感到擔憂,因而尋求能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穩定地進行無線電通訊的辦法。

西福特計劃實施結果

第一次散佈於1961年10月21日進行,但並沒有成功。第二次散佈則於1963年5月9日成功進行,在軌道上形成人工的環狀針雲並利用其成功進行了通信。然而由於現代通信衞星的發展和遭到各界的抗議,本技術最終未能獲得廣泛運用。
本計劃散佈的針狀物分佈於高度在3500公里到3800公里之間,軌道傾角在96度到87度之間的軌道範圍,最終成為了太空垃圾 。根據當時美國聯合國大使阿德萊·史蒂文森的説法,在太陽輻射壓力的作用下,這些針將會在短短3年內離開軌道。但事實上直到現在仍有針殘留在軌道上,偶然才會返回大氣層。

西福特計劃國際影響

冷戰期間,美國為確保戰爭情況下在全球範圍內穩定進行無線電通訊,啓動了在太空散佈數億根銅針,形成一個8公里寬,38公里長雲環的“西福特計劃”,這些銅針中的相當一部分最終成為了太空垃圾。 [2] 
英國的無線電天文學者、光學天文學者與皇家天文學會一道對此次事件進行了抗議。蘇聯的《真理報》也以“美國玷污了宇宙”為論點進行了抗議。
這次事件最終被提交到聯合國,並最後對1967年的外層空間條約所含條款造成了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