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直門天主堂

鎖定
西直門天主堂,又名聖母聖衣堂,俗稱西堂,名列北京四大天主堂之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130號,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中歷史最短規模最小的一個,也是四大天主教堂中唯一一個不是由耶穌會士建立的教堂。
中文名
西直門教堂
外文名
The West Church
地理位置
北京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130號
氣候條件
北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8:00-17:30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較小,三層尖頂塔樓
著名景點
歷史遺蹟
著名景點
歷史遺蹟經典哥特式建築
別    名
西堂
聖母聖衣堂
所屬宗教
天主教
風    格
哥特式
創建時間
1723年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西直門天主堂歷史詳情

其又稱聖母聖衣堂,簡稱西堂,是一座獨立鐘塔的哥特式建築
聖堂由遣使會意大利籍司鐸德理格神父在1723年用俸祿購地興建,初稱聖母七苦堂,清嘉慶1811年因禁教被強行拆毀,到1867年由孟慕理主教構築恢復重建。1900年6月15日因義和團掀起的反洋、反教運動,本堂金司鐸遇害,聖堂再次被焚燬。1912年由仁愛會修女博朗西耶氏籌資恢復原貌,改名聖母聖衣堂。
西堂 西堂
康熙四十四年,羅馬教皇格肋孟多十一世派遣多羅樞機主教作為特使道中國宣示教皇敕令。多羅主教的隨員,意大利籍味增爵會傳教士德里格神父 (Teodoricus Pedrini,1670-1746) 受到康熙皇帝的任命,成為專門教授皇子西學的教師,於是德里格神父便留在了中國。雍正元年德里格在西直門內購置土地建設了西直門天主堂,並一直在這裏從事傳教,直到1764年12月10日去世。
由於創建西直門天主堂的德里格神父是受到羅馬傳信部指派的神職人員,因而西堂直接隸屬於羅馬教廷。北京四大天主教堂的另外三座則均為耶穌會士創建,直到1773年羅馬教皇宣佈解散耶穌會之後才轉歸劃歸味增爵會士管轄,成為直接隸屬於教廷的教堂。
西直門天主堂是一座比較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擁有一座三層的尖頂塔樓。
清嘉慶十六年,清政府頒佈命令嚴禁天主教,天主教傳教士除在政府供職者外,一概不許居住京城,並不許從事傳教活動,同年西直門天主堂的四位神父被驅逐出境,西直門天主堂被拆除,地產查沒。
西堂
西堂(5張)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根據清政府與英法等國達成的協議,恢復天主教在中國活動的權利,由於禁教的緣故,到咸豐年間西堂就早已已改為民居多年,以至於無人知曉這裏還曾經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天主教堂,在咸豐十年,英法等國洋人要求清政府歸還教產的時候,咸豐皇帝發出了“東西二堂究在何處”的疑問。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步軍統領衙門奉咸豐皇帝之命察訪西堂,找到“西直門橫橋,有粉房一座,官房排子房等房十八間。後面空院,四至約十六丈零。並漢軍陳姓、民人劉姓各住宅,均系舊西天主堂基”同治六年西直門天主教堂重建落成。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6月15日西直門天主堂又被義和團毀壞,此後直到1912年,在原址第三次重建西直門天主堂。
文化大革命期間西直門天主堂被沒收,曾經先後被用作過紐扣廠、電扇廠和同仁堂製藥廠的倉庫。其間教堂三層高的鐘樓也被拆除。1994年,西堂重新開放,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2008—2009年重修了鐘樓與庭院,恢復民國時期原貌。

西直門天主堂石碑記載

在西堂入口處的牆壁上,鑲嵌有一塊石碑記載了西堂的歷史:
原碑文(繁體中文)
改建聖母聖衣堂碑記
竊維聖教永存蒼生洪濟數千年軼
廢軼興誠大主之仁慈靈佑在焉遣
使會司鐸德理格於一千七百二十
三年獨輸巨資購置斯基恭建
聖母七苦堂一座一千八百一十一年
適清嘉慶間聖教蒙難全堂被毀迨
至一千八百六十七年主教孟慕理
重為構築宏工鉅制規模一新詎意
一千九百年六月十五日遭拳匪之
禍本堂金司鐸遇害台宇院落一炬
無遺一千九百十二年仁愛會脩女
博郎西耶氏復捐資新剏更易今名
落成之日北京林主教飭勒石以志
顛末云爾
西曆一千九百十三年二月 勒石
簡體中文
改建聖母聖衣堂碑記
竊維聖教永存蒼生洪濟數千年軼
廢軼興誠大主之仁慈靈佑在焉遣
使會司鐸德理格於一千七百二十
三年獨輸巨資購置斯基恭建
聖母七苦堂一座一千八百一十一年
適清嘉慶間聖教蒙難全堂被毀迨
至一千八百六十七年主教孟慕理
重為構築宏工鉅製規模一新詎意
一千九百年六月十五日遭拳匪之
禍本堂金司鐸遇害台宇院落一炬
無遺一千九百十二年仁愛會修女
博郎西耶氏復捐資新創更易今名
落成之日北京林主教飭勒石以志
顛末云爾
西曆一千九百十三年二月 勒石
O. M.
TEODORICUS PEDRINI. PRESB. CONGR. MISS., INFAN-
TIUM IMPERATORIS KANGHSI PRAECEPTOR, AN. DOM. 1723
HUNC FUNDUM PROPRIO ÆRE EMIT, IN EOQUE ECCLESIAM
SUB AUSPICIIS SEPTEM DOLORUM B.M.V. DEO DEDICAVIT,
QUÆ TEMPORE PERSECUTIONIS KIATSING (1811) FUNDI-
TUS EST DESTRUCTA.
POSTEA A.D. 1867, ILL. DD. MOULY, C.M., HIC NOVUM SA-
CRUM ÆDIFICAVIT. QUOD DIE 15 JUNII 1900 BOXORES
FLAMMIS TRADIDERUNT, DUM PAROCHUM ECCLESIÆ
MAURITIUM DORE, C.M. SACERDOTEM CRUDELITER
TRUCIDANT.
TANDEM, ANNO DOMINI 1912 LARGITATE BENEMERITÆ
ROSALIÆ BRANSSIER, SOCIETATIS PUELLARUM CA-
RITATIS, TERTIA HÆC ECCLESIA SUB TITULO B.M. DE
MONTE CARMELO ÆDIFICATA EST.
IN QUORUM MEMORIAM ILL. DD. JARLIN, C.M., VIC. AP.
PEKINESIS, HUNC LAPIDEM EREXIT.

西直門天主堂教堂建築

西直門天主堂
西直門天主堂(27張)
現在西直門天主堂的內部西直門天主堂為哥特式建築,面積較小,原本建有一座三層高度的尖頂鐘樓,從文化大革命期間鐘樓拆除後,僅僅在教堂主體建築北側餘下一座一層樓高度的八角形墩台,教堂建築的表面被濃密的爬山虎覆蓋,整座教堂在周圍建築的映襯下顯得頗不起眼,但教堂內部高大的科林斯柱和尖頂券窗使得從內部看來教堂依然高大華麗。現在教堂正面的北牆是倚着原來的北牆後接出來的,聖母山建在了門內,成為北京一座建在室內的聖母山。 重修後恢復原貌。
聖堂由遣使會意大利籍司鐸德理格神父在1723年用俸祿購地興建,初稱聖母七苦堂,清嘉慶1811年因禁教被強行拆毀,到1867年由孟慕理主教構築恢復重建。1900年6月15日因義和團掀起的反洋、反教運動,本堂金司鐸遇害,聖堂再次被焚燬。1912年由仁愛會修女博朗西耶氏籌資恢復原貌,改名聖母聖衣堂。
新中國成立後,這裏還先後用做過工廠,文革期間又改為倉庫,期間鐘樓被燒燬,到1994年國家宗教政策落實後才重新開放,恢復其正常宗教活動。
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西直門天主堂是2008年再次翻修後的成果。祭壇已改為大理石地面;祭台像是一幅三折式金碧輝煌的、尖拱形聖母加冕像;白色中文祭台形似諾亞方舟,而最前邊的拉丁祭台是早期教會遺留下的珍貴遺產。側廊兩邊的彩色尖窗描繪着救恩史和聖人史蹟,取代了以往的花卉圖案;與祭台形成中軸線的後方,是北京教區所獨有的一個藍白兩色的八角形洗禮池,這是入門聖事的第一步,人須經過水和聖神獲得重生加入基督教會。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把最新的射燈、中央空調等現代化設備巧妙地隱藏安裝在西堂內,減少了視覺上的障礙,使教友在彌撒中更能全神貫注。堂院的一側,用大理石砌成的噴泉水池環抱在聖母腳下,有紅花綠草的點綴、也有飛翔棲息的鴿子

西直門天主堂堂區現況

地址:北京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130號
郵編:100005
交通:地鐵4號線新街口站D出口
地鐵2號、13號線西直門站A出口向東300米
地鐵4號線新街口站 D出口向西50米
公交7、111、105、808路 新開衚衕站
西直門天主堂 西直門天主堂
本堂主任司鐸: 張洪波 神父
副主任司鐸: 孫曉野 神父
本堂主保瞻禮: 7月16日
彌撒時間:
主日: 早7:00,早8:30, 上午11:00,晚6:30
平日(週一—週四、週六)早7:00 週五 晚6:30
明供聖體: 每週三 早8:00 至 11:00 週五晚7:30至8:30
徹夜朝拜聖體:每月的第一個週五
慕道班學習: 每週日下午 3:00 至 5:00
[1] 

西直門天主堂交通信息

111. 105. 808 .7 新開衚衕站下車 向西走.地鐵4號線新街口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