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王村遺址

鎖定
西王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鎮西王村西南側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也是仰韶文化的特殊類型“西王村類型”文化遺存。 [2] 
西王村遺址東西長約35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10.5萬平方米,發掘面積385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區。遺蹟現象包括仰韶早期灰坑和甕棺葬以及仰韶晚期、龍山時期的灰坑等。西王村遺址屬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代表性遺存,豐富了對晉西南的汾水和涑水流域仰韶晚期遺存的認識,考古界將此處的仰韶晚期文化命名為“西王村類型”,成為代表中原地區仰韶文化晚期發展階段的標誌性遺存。 [2] 
2013年5月3日,西王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西王村遺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鎮西王村西南側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05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41-1-04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西王村遺址歷史沿革

1960年春,西王村遺址被發現,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在這裏發現了仰韶文化的兩種不同類型的陶片,為了瞭解並揭開這兩種文化類型之間的關係及文化面貌,於1960年5月2日~7月13日進行了發掘,前後歷時73天,共計開挖探溝6條,探方10個,發掘面積385平方米。 [2] 

西王村遺址遺址特點

西王村遺址
西王村遺址(2張)
西王村遺址東西長約35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10.5萬平方米。發掘區分為南北兩區,共計開挖探溝6條,探方10個,發掘面積385平方米。南區包括T1、2、6、7、13、15等六個探溝和探方,文化層堆積都比較薄,總厚度一般僅0.5米左右。除遺物外,發現仰韶早期灰坑五個、仰韶晚期甕棺葬一座和灰坑四個,漢代灰坑一個。北區包括T3~5、8~12、14、16等十個探溝和探方,文化層堆積都比較厚,總厚度通常在3米上下。除遺物外,發現仰韶早期灰坑和甕棺葬各一座、仰韶晚期灰坑二十個、龍山灰坑一個、漢代灰溝一段、明代灰坑一個。遺址共分五層:最上一層為農耕土,厚在0.1~0.15米之間;第二層為明清時代層,厚度約1米;第三層為龍山層,僅見於北區,厚0.8米左右;第四層為仰韶晚期層,厚約1米,兩區的各個探方和探溝都有發現;第五層為仰韶早期層,厚約0.4米,主要在南區,北區只見於T3、8。 [2-3] 

西王村遺址文物遺存

西王村遺址出土遺物
西王村遺址出土遺物(3張)
西王村遺址發現灰坑、甕棺葬等遺蹟。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器形有盆、缽、碗、釜、罐、小口瓶、器座、豆、甕等;石器有石錘、刀、錛、鑿、鏃、鏟、磨盤等;骨器有笄、鏃、錐、鑿等。 [4] 

西王村遺址歷史文化

西王村遺址屬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代表性遺存,豐富了對晉西南的汾水和涑水流域仰韶晚期遺存的認識,考古界將此處的仰韶晚期文化命名為“西王村類型”,成為代表中原地區仰韶文化晚期發展階段的標誌性遺存。 [2] 

西王村遺址保護措施

1987年,西王村遺址被芮城縣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00年9月,西王村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 
2013年5月3日,西王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西王村遺址旅遊信息

西王村遺址地理位置

西王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鎮西王村西南側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 [2] 

西王村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從芮城縣出發走S348省道至西王村,全程大約41千米。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5-08]
  • 2.    【河東記憶】芮城縣西王村遺址:仰韶文化的獨特遺存  .運城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08]
  • 3.    孫進已,蘇天鈞,孫海主編;藺新建,孫泓常務副主編;王綿厚,馮永謙,齊心等副主編. 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新石器 2[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1994.06:1234.
  • 4.    王巍著.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4.03:175.
  • 5.    吳少珉,蘇健,趙金昭主編. 河南古蹟名勝辭典[M]. 洛陽:解放軍外語音像出版社, 2007.09:254.
  • 6.    劉典立總編;歸寶辰,李鐵林,李振剛,馬建國等副總編;洛陽市大河文化研究院編纂. 洛陽大典 下[M]. 濟南:黃河出版社, 2008.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