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灰山遺址

鎖定
西灰山遺址,位於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李寨鄉菊花地村北3.7千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夏商時期遺址,屬四壩文化 [2]  [4] 
西灰山遺址發現於1958年,1986年進行了複查,遺址保存較完整,採集有夾砂紅陶片、石刀、石斧、骨錐、炭化麥粒、鐵箭頭等,斷層處發現炭化小麥、大麥、穀子、糜子籽粒。西灰山遺址,對研究四壩文化的內涵和河西早期青銅文化有重要價值,為研究東西方物質和文化交流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作用提供了實物證據。 [2]  [6] 
2019年10月7日,西灰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西灰山遺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李寨鄉菊花地村北3.7千米
所處時代
夏商
佔地面積
約 1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147-1-14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西灰山遺址歷史沿革

1958年,發現西灰山遺址。 [3]  [6] 
西灰山遺址全貌 西灰山遺址全貌
1986年,再次複查西灰山遺址。 [3]  [6] 

西灰山遺址遺址特點

西灰山遺址文化層 西灰山遺址文化層
西灰山遺址位於李寨鄉菊花地村北3.7千米處的戈壁灘突出的台地上,保存較完整,灰土層較厚,遺址南北約500米,東西約3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南北走向的大都麻河將遺址東邊沖刷成斷面。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 [2]  [4]  [5] 

西灰山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西灰山遺址出土陶片 西灰山遺址出土陶片
西灰山遺址採集有夾砂紅陶片,器表多飾繩紋、弦紋、劃紋,彩繪紋樣有黑彩三角回紋、陰刻三角紋、網格紋、連弧紋等,器形主要有甕、壺和單、雙耳罐等。另採集有石刀、石斧、骨錐、炭化麥粒、鐵箭頭等。 [2] 
馬廠文化的陶片
西灰山遺址層採集到幾片馬廠文化的陶片,説明此地曾受馬廠文化影響,並對此有一定的繼承和發展。 [5] 
骨針
西灰山遺址出土骨針 西灰山遺址出土骨針
西灰山遺址層採集骨針一個,館藏於民樂縣博物館,獸骨磨製而成,長7.2釐米,柄寬0.6釐米,針鋒部分圓細柄部扁平,打靡光滑。保存完整。 [7] 
植物遺存
西灰山遺址植物遺存照片 西灰山遺址植物遺存照片
西灰山遺址發現了炭化小麥、大麥、穀子、糜子籽粒,以及小麥穗軸和大麥穗軸。2個炭化小麥籽粒樣本距今約3828~3697年和3809~3643年;穀子籽粒距今約3606~3511年(AMS方法)。可見,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銅器時代,小麥和大麥已在祁連山北麓大量種植,穀子和糜子已從中原和華北引入到了河西走廊。研究結果認為,小麥、大麥在西灰山的種植歷史可能稍早於穀子和糜子。 [6] 

西灰山遺址研究價值

西灰山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四壩文化的內涵和河西早期青銅文化有重要價值。 [2]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帶,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西灰山遺址的植物遺存給研究東西方物質和文化交流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作用提供了實物證據。 [6] 

西灰山遺址保護措施

1981年,西灰山遺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9年10月7日,西灰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西灰山遺址旅遊信息

西灰山遺址地理位置

西灰山遺址位於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李寨鄉菊花地村北3.7千米。

西灰山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西灰山遺址,路程約41.9千米,用時約36分鐘。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10-16]
  • 2.    西灰山遺址  .甘肅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5-13]
  • 3.    蘇秉琦.考古學文化論集 3[M]:文物出版社,1993:97.
  • 4.    彭嵐嘉.西北文化資源大典[M]:民族出版社,2018:497.
  • 5.    孫海芳.玉道行思[M]:甘肅人民出版社,2015:127.
  • 6.    魏益民,楊誼時,張影全,趙博,李明.中國河西走廊東灰山和西灰山作物遺存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20,11:1327.
  • 7.    陳青,王福生,馬廷旭.甘肅省文化資源名錄 第12卷[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