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

鎖定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是西漢時期滇國的青銅器,1955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現藏雲南省博物館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形似銅鼓而有底,鼓面可開啓,是為器蓋,器內貯海貝十餘公斤。器高21釐米、口徑24.5釐米、蓋徑31釐米。器身腰部一週,有線刻人物。器蓋上鑄造立體羣雕,表現一祭祀廣場上的禮儀 建築、器用設置,及其人物活動。計有1碑、1表、2銅鼓、52人、1豬、1犬、筐籃17、罐11、布帛5匹、紋錦1幅、雞1只、魚2條、薪當三捆, 以及主祭者乘坐的肩輿1部,施用於刑徒的栓桔、繩索,執法者佩戴的長劍、盾牌、盔甲等物。 [1] 
2013年8月19日,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2] 
中文名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
館藏地點
雲南省博物館
出土時間
1955年
所屬年代
西漢
類    別
青銅器
出土地點
雲南晉寧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文物歷史

1955年,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出土於雲南省晉寧石寨山古墓羣。 [3]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3]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文物特徵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高21釐米、口徑24.5釐米、蓋徑31釐米。器身腰部一週,有線刻人物。器蓋上鑄造立體羣雕,表現一祭祀廣場上的禮儀建築、器用設置,及其人物活動。計有1碑、1表、2銅鼓、52人(男22人 、 女29人 、 幼童1人)、1豬、1犬、筐籃17、罐11(籃、罐由17名婦女分呈)、布帛5匹(由5名男子分執)、紋錦1幅(幅面有連珠紋帶,由1名婦女展示)、雞1只 、魚2條、薪當三捆, 以及主祭者(職主,也即神主和屍主)乘坐的肩輿1部,施用於刑徒的栓桔、繩索,執法者佩戴的長劍、盾牌、盔甲等物。 [1] 
器蓋兩側各置一小銅鼓,正中立一銅柱,柱中段盤繞二蛇,頂端立一虎,底座橫卧一鱷魚。柱之右側豎立一牌,一裸體男子之雙臂反縛於木牌上,其髮辮繫於牌後。木牌之右前方坐一人,左足鎖於木枷中;另有一人反縛雙手跪於地上,裸體。
銅柱後方列坐婦女四排,每排三至四人,排列齊整。有的膝前置籃,籃中盛物;有的旁置成束之物,似剛收穫的農作物。一、二兩列婦女中立一男子,肩披巾,雙手撫於胸前,作觀望狀。列坐者左側另有婦女四人,膝前置籃,籃中盛魚、肉等物,其前有一男子,作佇立觀望狀。
上述人物活動場面中有一乘肩輿的婦女,似為主祭人,其側有女子二人,手中各持有物,肩輿後跟一男子,當屬於主祭人的隨從。在肩輿者附近另有受刑者、執斧行刑者若干人,與殺人祭銅柱貯貝器的場面有些相同。 [4-5]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文物鑑賞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上的人物高約3釐米,然而形象具體,動作鮮明傳情。 整個場面佈局井然有序,顯示出一種成熟的禮儀傳統。 [1]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出土環境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出土於雲南省石寨山1號墓,1號墓位於晉寧石寨山墓羣五十座墓葬的中心區域,墓向統一向東,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M6墓約10米,地處下坡,高差約1米。 [1]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文化寓意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反映了古滇國神秘的祭祀文化,表現的就是滇國的一次祭祀活動。專家們根據青銅器的用途和外形,將它命名為“西漢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6]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文物爭議

石寨山古墓羣 石寨山古墓羣
關於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上羣雕圖像的主題,雲東省博物館在1956年的發掘報告中以“殺人祭銅柱” 命名。1963年,馮漢驥先生另以“報祭”解釋。和雲南《南詔中興二年畫卷》 中有於柱前祈禱的人物等為依據的一種推斷。“報祭”則是從比較文化的觀點,以主祭者為婦女,推測銅柱後各列女子前筐中之物及所持之物,皆當為新收穫之農作物” ,認為“此一祭祀內容,很明顯係一種豐收,或收穫。 同時,馮漢驥先生還提出了“銅柱可能是‘社’的象徵”的看法。 [1]  [7-8]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保護措施

收藏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的雲南省博物館 收藏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的雲南省博物館
2013年8月19日,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