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溪小令二首

鎖定
《西溪小令二首》是著名外交家、當代詩詞大家厲聲教在遊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創作的兩首詞作,出自《厲聲教詩詞選:江山代有弄潮人》。
作品名稱
西溪小令二首
出    處
厲聲教詩詞選:江山代有弄潮人
作    者
厲聲教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體裁
詞牌名
如夢令

西溪小令二首作品原文

如夢令·歸棹茭蘆葦岸
歸棹茭蘆葦岸,白鷺錦鱗為伴,閒卧水雲間,但見碧波清淺,當斷,當斷,飄絮一身紛亂。
如夢令·曾試深潭向晚
曾試深潭向晚,春水畫船輕泛,坐忘袖雲煙,桂魄葦梢忽見,歸岸,歸岸,清唄二公祠畔。 [1] 

西溪小令二首白話譯文

如夢令·歸棹茭蘆葦岸
乘船遊玩歸來,在茭蘆田莊碼頭蘆葦叢生的岸邊,有飛鳥游魚相伴,不忍離去,悠閒卧於西溪的水色天光之間,只看見那清淺的碧水。忽然隨風飄來漫天飛絮,紛紛亂亂,沾惹一身,真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如夢令·曾試深潭向晚
曾記得在某個春日將近黃昏的時分,乘着裝飾精美的遊船在西溪深潭口遊玩,美景陶冶,令人如入坐忘境界,西溪水氤氲的煙雲溢滿襟袖,宛若仙境。蘆葦梢頭忽然出現了初升的月亮,是該回舟登岸了,抑或回頭是岸,月夜裏只聽見誦經之聲繚繞在厲杭二公祠畔。 [2] 

西溪小令二首創作背景

《西溪小令二首》是著名外交家、當代詩詞大家厲聲教在遊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創作的兩首詞作。 [2] 

西溪小令二首作品評析

西溪小令二首 西溪小令二首
如夢令·歸棹茭蘆葦岸》是一闕色彩鮮明,活潑靈動,清新自然,而又含義雋永的詞作。小令篇幅不長,卻寫活了西溪濕地春日美景,又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現出作者通達事理的睿智風趣和芙蓉出水般的洗練文筆。
詞的開篇首句,畫面感極 強,歸棹二字,令讀者瞬間身臨其境,體會到作者棄舟登岸後意猶未盡的遊興,又為下文打開了局面。茭蘆葦岸,既是交待地點,又是寫景,西溪的標誌性景點和蘆葦等特有風物躍然紙上。
詞的第二句,僅用“白鷺錦鱗”四個字,就油畫一樣鋪陳出了豔麗豐富的色彩,藍天中雪白的鷗鷺,碧水中五彩的游魚,還兼有強烈的動感,西溪之美由此鮮活靈動起來。同時也生動表現出作者貪戀這美景,登岸後不忍遽去,徘徊流連,要與飛鳥游魚為伴的赤子之心。
第三句的閒卧二字,寫作者為進一步賞玩西溪美景,乾脆卧於水雲之間了。這進一步的鋪墊,為下文蓄勢,同時也使用了《陌上桑》中以路人的失態來側面描寫羅敷之美的手法,以作者因乘船沒有看夠西溪的風景,歸岸還要繼續卧看風景的行動,側面表現西溪之美。
第四句,表面是寫景,因作者的卧看,其視角發生了變化,主要景緻便是面前的碧水,水波清淺,令人心曠神怡。實際上,平靜的“碧波清淺”四字又在與下文擾攘的一身紛亂呼應。
第五、六句疊用當斷當斷,乍看似乎突兀,然而末句“飄絮一身紛亂”卻立刻揭開了懸念,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更掩卷沉思:字面看,這是作者自嘲因為貪看美景不肯離去,導致身上沾滿了紛亂的飄絮,實際上,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因為貪念或執着,沒能在適當時候離場的人,常常沾惹一身麻煩。美景醉人,如名利誘人,飄絮粘衣,如是非擾人,作者此處以美景和飄絮分別妙喻人生中的功名利祿和是非糾葛,純寫眼前之景,不事雕琢,卻能發人深省,大有意趣,可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兼之詞作音韻優美,神形具備,實屬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西溪小令二首 西溪小令二首
如夢令·曾試深潭向晚》是一首筆觸幽豔,韻味綿長,寓意深刻,情感豐富,音韻優美的詞作,在如此短小的篇幅裏,將寫景、敍事、抒情、感悟、勸喻、憑弔融為一體,卻又舒緩從容,清新自然,不落窠臼,且意境高遠,頗具大家風範。
詞的開篇,第一句用“曾試”二字,自然地把讀者帶入作者的春日回憶之中,而“深潭向晚”四字,瞬間讓人與作者共沐春日裏落陽的餘暉,同看深潭口西溪的碧水。深潭口是西溪膾炙人口的景點,那絕美的畫面,一下子便已令人陶醉。此外,此句音韻頗美,讀之心折。
第二句,在前句基礎之上,進一步鋪陳美景,講述回憶。“春水畫船”四字,精準、簡練、優美,細緻描摹了最能體現深潭口景區之美的最具代表性的畫面,而煙波畫船,更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描寫江南勝日春景之時必不可少的意象,是江南風景的翹楚——杭州美景的精華與靈魂所在。作者再現了深潭口美景如畫的靜美之後,以“輕泛”二字,靜中有動,給風景增添了靈動的動態美感,又由景及人,敍述了自己暮色中泛舟西溪的美好感受。這種人在畫中游的優美意境,更加令人神往。
第三句,頗有禪意。“坐忘”,這道家的語彙,讓人與作者一起從眼前的景緻中抽離出來,似乎是因為心靈得到了美景的陶冶而進入了陶然忘機的境界。而“袖雲煙”三字,既是寫實,寫西溪的雲氣輕煙,充滿了作者的襟袖,令他有飄飄欲仙之感;也是寫虛,既然美景令人已入坐忘,不啻神仙,自然袖中有云煙了。此句不着痕跡,實際是將西溪美景比喻為人間仙境的妙筆。
第四句,以寫月上葦梢的眼前實景實現了時空和整體氛圍的重要轉換。月亮升起,夜色襲來,天色由明轉暗,前三句中醉人暮色的暖色調亦由此轉為月夜的冷色調。自此,詞的情感基調由享受陶醉轉入遐思深省,追憶舊遊的敍述即將變成深刻的思考。
第五、六句,疊用“歸岸歸岸”,語義雙關,既有天色已晚,不如歸去的字面意思,也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隱喻包含其中,如當頭棒喝,既是作者自己的領悟與內省,也給讀者以深刻的警示——人生如夢,一路走來,景物雖美,也易令人迷失,不如歸去,找回來時的初心。
第七句,是寫景又是勸喻,充滿人生智慧和哲理。乍看是寫眼前實景,舟行水上,路過厲杭二公祠畔,因旁有茭蘆庵等,誦經之聲不絕於耳,但作者同時也在巧妙地隱喻,人生中其實不乏月夜清唄般的警醒勸喻之音,聞者若能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自然回頭是岸。此句同時也是作者弔古詠懷之句。“二公祠畔”四字,既是交待地點,亦是與作者夙有淵源的一處西溪名勝:作者的先祖厲鶚,正是厲杭二公祠中供奉的厲公樊榭,有清一代浙西詞壇的領軍人物。厲鶚一生淡泊功名,飄然世外,正是對歸岸句最好的註解。
作者遊經此處,梵音入耳,祠堂觸目,此乃景中之景,而心中百感交集,憑弔先人,繼承遺志,勸誡世人,莫忘初心,此乃情外之情,諸般錯雜,卻俱有感而發,匯聚成悠悠的一縷詩情,繞樑不絕,作者的人生感悟和高尚情操,由此躍然紙上。
整闕詞無一字説教,無一字諷喻,卻字字珠璣,於詩情畫意中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匠心獨運卻又信手拈來,堪稱佳作。 [2] 

西溪小令二首作者簡介

厲聲教 厲聲教
厲聲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貫浙江杭州,生於南京,長於上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外交家、國際法學家、教育家、詩詞家。
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厲聲教被譽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中《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癸丑年九月懷周總理》、《浣溪沙·甲戌年夏夢麴院荷花》、《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訪二公祠尋厲公墓不獲》、《觀潮有感》、《採桑子·西湖四詠》等被公認為當代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當代國學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蹟被編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靜安文史》、《杭州黨史》等典藏文獻及大、中、小學教材中,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鳳凰網評價其為“當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於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厲聲教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厲麟似的長子,清代詩壇泰斗厲鶚的七世孫。 [3-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