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湖

(廣東省湛江市國家AA級景觀)

鎖定
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於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遊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後來雷州人為了紀念蘇公,於明嘉靖年間在南湖公園內專門修建了蘇公亭,亭前有一蘇軾石像,昂首挺立,雙眸眺望北方,表現出他身在偏地,仍翹首中原的愛國情懷。 [2] 
中文名
西湖
外文名
the West Lake
地理位置
廣東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AA級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3300多平方米
著名景點
蘇公亭
十賢祠
寇公祠
睿元書院
所屬城市
湛江市

西湖歷史背景

史載,“秦朝時期湛江轄地歸屬象郡。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統管廣東雷州半島三縣:遂溪、海康(今雷州市舊稱)、徐聞。”當時,居住在雷州半島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態還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南蠻之地”稱謂。這種地方,人跡罕至,地處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願意來的,不過這邊遠之地常被朝廷用來流放不聽話的臣子。書上説,僅唐宋兩代,被貶謫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準、李綱、蘇軾、蘇轍等名臣賢相和大文豪們先後接踵而至。

西湖簡介

在廣東省雷州的景點之一西湖,瞻仰到保存很好的這些先賢的遺蹟。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於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遊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後來雷州人為了紀念蘇公,於明嘉靖年間在西湖公園內專門修建了蘇公亭,亭前有一蘇軾石像,昂首挺立,雙眸眺望北方,表現出他身在偏地,仍翹首中原的愛國情懷。
西湖
“弟兄聚散天南北;煙水蒼茫情有無”。這是昔年蘇公亭一副楹聯。從一座“西湖平,狀元生”的蘇軾語牌坊沿着西南方向漫步,可見一尊蘇東坡學上塑像和一座小巧玲攏別具一格似浮在湖面的紅柱彩檐建築物,這是400多年前明嘉靖年間始建的蘇公亭。它立在三面環碧波、一徑中通的湖心小島之中。宋紹聖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經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遊西湖泛舟,被西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遊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蘇城遊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

西湖景點

西湖蘇公亭

雷州人民築亭紀念“二蘇”遊歷雷州西湖,名曰“蘇公亭”。400多年來其亭名雖屢次更改,但懷念蘇公的含義始終如一。蘇公亭是清嘉慶年間重建時的基本結構。歷代不少宦官文人墨客在亭門、亭楣、走廊題書作對,如“雲擁星羅”、“淵深魚樂”、“水到渠成”、“萬里宦遊來海國,一般鄉景憶杭州”等楣匾及楹聯。清初,雷州人福建巡撫、閩浙總督陳璸有詩云:“同作逐臣同路行,天涯難弟與難兄。地鄰已戴鴻恩重,謫所猶鋪棠棣榮。北望峯巒當面起,南浮波浪接天平。此間又作勞勞別,憑弔誰人不動情”。雷州人民為紀念二蘇兩位大文豪,此後將羅湖改為西湖。

西湖十賢祠

十賢祠 十賢祠
在西湖北側還有宋園,內有十賢祠,是雷州人為紀念宋代丞相寇準、學士蘇軾、侍郎蘇轍、正字秦觀、樞密王巖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綱、趙鼎以及參政李光、編修胡詮等十位先賢修建的。這“十賢”可謂是“賢”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氣凜然,學識淵博,而不是阿諛奉承,為五斗米而折腰之輩。把他們列為“十賢”是反映雷州民眾的意願。 先賢們個人命運的悲劇,卻成為湛江的福音。他們的努力使這片洪荒之地,成了鍾靈毓秀的沃土。“十賢”雖早已作古,西湖公園內的古蹟也歷經千百年滄桑,時興時衰,但先賢的文化遺留卻一直潤養着後人,成為雷州半島最精粹的文化之重要成分。

西湖景觀

山林景點
雷州西湖 雷州西湖
雲棲塢、煙霞嶺、五雲山、翁家山、水樂洞、吳山城隍閣、鳳凰山、獅子峯、月輪山、南高峯、理安山、郎當嶺、鼓樓、北高峯吉祥宮、法喜寺、風篁嶺、飛來峯造像、南屏山、法鏡寺。
其他景點還有長橋舊月、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

西湖歷史沿革

西湖 西湖
雷州西湖公園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薈萃,集自然風光、賢蹤聖蹟和各種遊樂項目於一體的園林式綜合性公園,人們遊罷,不僅目睹獨具南天一格的風貌,而且頃耳聆聽一曲情節起伏的雷州史話。遊園先話“湖”:西湖在宋代以前是一處煙水蒼茫,任流任伏的“野水”,是宋代城郊水利工程的“水庫”,為浩瀚的東洋潮田輸送甘露,亦是古代雷州的一處遊覽勝地,留下過不少文土賢臣的腳印。其古稱“雷湖”,那時,它的儲水面積約為西湖的五六倍,隨着環境的變遷,曾經有過湖變田,田變湖的反覆過程。宋代以前,湖濱只有天寧古剎與碧水朝夕相依,宋鹹淳年間湖濱始建橫舟、狎鷗、涿飛、放生、總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潑潑地等八個亭,橫跨南堤建惠濟東、西兩座橋樑。 [1] 
白堤東起斷橋,經錦帶橋向西,在“平湖秋月”與孤山相接,長約1公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古時白堤以白沙鋪地,後改為柏油路面,兩側廣種碧桃翠柳,是欣賞西湖全景和周邊諸山的最佳觀賞點。
寇公祠又名族忠祠,位於城西雷州西湖公園內,為紀念寇準而始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1985年重修,佔地面積為800平方米。史載,北宋乾興元年( 1022年)四月,丞相寇準為權相丁調所陷,貶至雷州充任司產參軍,初離天寧寺西館,後居桂華坊,第二年閏九月病逝。雷人則以西館立調,紀念他給雷州的功德。又因寇準死後,被封為萊國公,雷人便將他當年滿居時飲用過位於西館東側的水井,稱為萊泉並。近年重時,立一尊高大的寇準石像於詞中央,周圍松翠柏,發人幽思無限。
蘇堤舊稱蘇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嶽王廟東,橫貫湖中,堤長2797米,寬30~40米。蘇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橋,從南往北分別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據考證,疑為“束浦”之訛)、跨虹。南宋鹹淳《臨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東坡既奏開浚湖水,因以所積葑草築為長堤,起南訖北,橫跨湖面,綿亙數里,夾道雜植花柳,中為六橋,行者便之……後十年郡守呂惠卿奏毀之。鹹淳五年,朝廷給錢命守臣説友增築。……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廣皆六十尺,堤舊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補植花木數百本。”清《湖山便覽》卷三:“國朝雍正二年與白沙堤同時修築,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滿植桑株所謂蘇堤楊柳,斫伐都盡。”1950年加高加寬堤身,修築沿湖遊步道,設置座椅。
蘇公亭
凝結雷民心意的蘇公亭:“弟兄聚散天南北;煙水蒼茫情有無”。這是昔年蘇公亭一副對聯。從一座“西湖平,狀元生”的蘇軾俄語牌坊沿着西南方向漫步,可見一尊蘇東坡學上塑像和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似浮在湖面的紅柱彩檐建築物,這是400多年前明嘉靖年間始建的蘇公亭。它立在三面環碧波、一徑中通的湖心小島之中。宋紹聖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檐州,千里跋涉途經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遊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遊罷到湖濱天寧撣寺想休,蘇城遊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雷民為紀念二蘇兩位大文豪,此後將羅湖改為西湖,築事追念。400多年來其事名雖屢次更改,但懷念蘇公的含義始終如一。蘇公亭是清嘉慶年間重建時的基本結構。歷代不少宦官文人墨客在亭門、亭媚、走廊題書作對,如“雲擁星羅”、“淵深魚樂”、“水到渠成”、一萬里定游來海國,一般鄉景憶杭州”等檐匾及輓聯。
清初,雷州人福建巡撫、閩浙總督陳璸有詩云:一同作逐臣同路行,天涯難弟與難兄。地鄰已戴鴻思重,滴所猶鋪棠橡榮。北望峯巒當面起,南洛波浪接天平。此間又作勞勞別,憑弔誰人不動情”。 從跨湖九曲橋、蘇公亭、別湖亭、迎秀亭佇立眺望,澄湖碧柳,綠波粼粼,這個具有亞熱帶和江南水鄉色彩的公園沉浸在綠色之中,明月清風,春色盎然。椰樹、檳椰樹扶搖直上和與湖水結有不懈之緣的垂柳及各種多姿的花草林木,爭奇鬥豔,奼紫嫣紅,組成一幅瑰麗的青紗帳,其間隱隱約約地微露出紅牆綠瓦,龍鳳飛檐。夏秋時節,青蟬從清晨到傍晚盡情鳴唱。為增添遊人樂趣,最近又將公園湖濱長200米的臨街圍牆改成文化走廊,它是由通透式柵欄及十座亭閣式櫥窗組成,以陳列書、詩、畫、影片、圖片介紹地方掌故、軼事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亭閣柵欄古色古香,與公園建築融為一體,新穎別緻。
湖心亭
西湖 西湖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聶心湯《縣誌》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復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覽》卷三:明“萬曆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為層樓……。”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書“光澈中邊”額。抗日戰爭後,喜清閣舊址先後改建為財神殿和觀音大士殿。1980年在島上刻置“蟲(異體字,為繁體字“風”的中間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塊,意指“風月無邊”。

西湖交流影響

廣東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於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遊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後來雷州人為了紀念蘇公,於明嘉靖年間在雷州西湖公園內專門修建了蘇公亭,亭前有一蘇軾石像,昂首挺立,雙眸眺望北方,表現出他身在偏地,仍翹首中原的愛國情懷。 宋紹聖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經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遊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遊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蘇城遊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