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湖之聲

鎖定
西湖之聲成立於1992年,是全國第一家以娛樂定位的電台,在華東地區率先實現全天二十四小時直播 。西湖之聲的開播,曾引起杭城“隨聲聽”一度脱銷,“聲聲有情,心心相印”的口號傳遍杭城的大街小巷。現隸屬於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頻率為FM105.4,副總監李萌 [2-3] 
1992年6月,杭州電台調頻立體聲廣播更換呼號為“西湖之聲廣播電台”(二套),同年9月20日開播,10月25日開始實行全天24小時播音。 [1]  2007年,西湖之聲在全國率先打出“汽車電台”概念。2020年杭州車載收聽市場中,西湖之聲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5%,位居地區前三。在調頻廣播的基礎上,西湖之聲開拓了互聯網廣播,“兩微一播”外還推出了4G直播車和聽眾APP。 [2] 
中文名
西湖之聲
成立時間
1992年9月20日
解    釋
全國第一家以娛樂定位的電台
口    號
聲聲有情,心心相印
頻    率
FM105.4
所屬公司
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

西湖之聲發展歷史

1992年6月,杭州電台調頻立體聲廣播更換呼號為“西湖之聲廣播電台”(二套),同年9月20日開播,10月25日開始實行全天24小時播音。 [1] 
1998年初西湖之聲率先進入國際互聯網,全球24小時實時播出,在全世界擁有近百萬網上聽友 。迄今已有美國 、澳洲 、日本 、韓國 、印度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通過網絡收聽參與了西湖之聲的節目。
2003年,西湖之聲建成並運行短信平台,成為浙江省內媒體第一家獨立擁有短信經營資格的電台。
2005年,西湖之聲形象宣傳刊物《聲·色》正式創刊。僅僅兩年,西湖之聲《聲色》雜誌已從單純的內部刊物逐步走向市場,在內容上更具可讀性,更具社會關注度,並且推廣立足於更高的層面上、拓展西湖之聲的又一項品牌。
2005年10月28日,西湖之聲電台成功進軍旅遊業,以品牌形象入股錢塘江第一遊輪,“西湖之聲——新宇玉皇號”正式啓航。
2006年1月8日,由西湖之聲和餘杭人民廣播電台合作打造的FM102.1“麗人廣播”在杭州正式開播。“麗人廣播”是由西湖之聲輸出品牌資源、節目理念、管理模式,打造的省內第一家女性電台。
2006年9月20日,西湖之聲純網絡廣播電台——“SHOW TIME”開播,這也是浙江省第一家網絡直播電台。
2007年,西湖之聲在全國率先打出“汽車電台”概念,打造的國內第一輛廣播3G直播車、4G全媒體廣播直播車,實現了從“隨身聽”到“隨身播”的跨越。。 [2] 
西湖之聲地址之江路888號廣電中心大樓 西湖之聲地址之江路888號廣電中心大樓
2010年1月西湖之聲電台由原址杭州莫干山路86號遷入杭州上城區之江路888號廣電中心大樓,直播室也隨之遷入,進入一個新起點。
2020年,杭州車載收聽市場中,西湖之聲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5%,位居地區前三。在調頻廣播的基礎上,西湖之聲開拓了互聯網廣播,“兩微一播”外還推出了4G直播車和聽眾APP。 [2] 

西湖之聲主要節目

西湖之聲開播以後,堅持娛樂為主的辦台方針,將24小時分為8個板塊、近50個小欄目。 [1] 

西湖之聲1.音樂節目

率先全部採用激光唱片。每年花大量投資及時引進最新樂曲,頭5年CD唱片就積累8200多張,共10萬多首歌曲。先後設置的音樂欄目,有《空中音樂會》、《温馨預約》、《點歌台》、《乘着歌聲的翅膀》等。

西湖之聲2.娛樂節目

娛樂節目是“西湖之聲”的重要特色,設置熱線電話,由主持人直接和聽眾對話,最大限度地吸引聽眾參與,並注重更新內容,所以在杭城有很大的聽眾羣。先後開辦的欄目有《金手指》、《是是非非》、《軋是軋非》、《開心十三點》等。《金手指》欄目由於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巧妙結合,對聽眾很有吸引力,至2000年已連辦8年,長盛不衰。

西湖之聲3.談話類節目

《孤山夜話》是全國較早開設的談話類欄目。主持人和聽眾、聽眾和聽眾之間通過電波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傾吐心聲,溝通情感,探索問題,諸如失業、失戀、家庭婚變、輕生觀念、社會暴力等問題往往在談話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化解了,因此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杭州電視台專門攝製專題片,對這個欄目進行宣傳介紹,成為杭州市以至省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欄目。至2000年,主持人雖然幾經更換,但是節目仍然保持原來的風格,是深夜杭城一部分人關注的熱點。

西湖之聲4.新聞節目

西湖之聲開播之初,沒有固定的新聞欄目,由記者通過手機在各欄目插播重要新聞信息。
1993年開始,在早上6點至8點的《初陽台》版塊中,設了《杭州新聞》和《今日新聞》等欄目,內容有記者採訪的新聞和從報紙上摘編的消息。
1994年,新聞部建立,增加了新聞報道的次數和數量。
1996年,新聞節目在早、晚黃金時段,設《早新聞》和《晚新聞》各30分鐘;全天還有6檔信息播出,合計90分鐘。
2000年,新聞欄目合計增加到2小時40分鐘。“西湖之聲”新聞節目的特點是以社會新聞為主、以短消息為主、以事件新聞為主,特別對突發事件往往在眾多媒體中最早發佈,並進行追蹤報道。還派出記者參加對三峽截流、第二十四屆奧運會等全國或國際重大事件的採訪,播發特色新聞和最新信息,顯示了都市電台的新風采。

西湖之聲5.服務節目

《熱線7:20》欄目,創設於1994年元旦,它通過電話接受聽眾諮詢和投訴,由節目主持人和有關部門聯繫、磋商,為聽眾解決實際問題,當年接聽的1000多個電話做到個個有着落。1995年12月,經杭州市人大代表提議,杭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這個欄目由市長專線電話辦公室和“西湖之聲”電台合辦,把輿論監督和政府工作結合起來,架起人民羣眾和政府溝通的橋樑,提高了節目的權威性。
《空中尋呼》,主要是為尋人和尋找遺失物品服務,除固定的播出時間外還可及時插播,從開播至1997年的5年間,共播發尋人、尋物尋呼9000多件次,得到迴應的佔60%。

西湖之聲6.廣播劇

1997年完成杭州第一部立體聲的廣播劇《橋魂》,反映中國老一輩橋樑專家茅以升獨立設計並領導建造錢塘江鐵路大橋的事蹟。
2000年創作的立體聲廣播劇《12345》,藝術地再現杭州市委、市政府為民排憂解難的決心和“12345”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面貌,於6月18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西湖之聲”同時播出。
此外在辦好節目的同時,主持人、編輯、記者創作了一批可讀性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隨筆、雜文、報告文學、論文等,先後出版發行《孤山夜話——劉雲手記》、《心靈之約——東方月和一百個聽眾的故事》、《公眾話題》、《聲聲有情——西湖之聲迴旋曲》、《心心相印——西湖之聲風采錄》等文集,1998年彙編成“西湖之聲”系列叢書。 [1] 

西湖之聲人員編制

1992年至1999年,杭州電台副台長戴順法主持工作。
1997年8月起,頻道總監吳潔。2000年在編職工46人,臨時聘用人員16人。 [1] 
現任西湖之聲副總監 李萌 [3] 

西湖之聲榮譽評價

西湖之聲榮譽

1997年立體聲廣播劇《橋魂》,反映我國老一輩橋樑專家茅以升獨立設計並領導建造錢塘江鐵路大橋的事蹟,獲2000年度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1999年12月31日至2000年1月1日,“西湖之聲”推出《千年一回、千年對話》節目,歷時25小時,跨越全世界24個時區。該節目約請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世界各地的記者分別發來喜迎新千年的情景,獲得中國廣播獎新聞社教綜合類二等獎。 [1] 

西湖之聲評價

西湖之聲節目風格清新明快、輕鬆娛樂,節目內容貼近市民、貼近生活,擁有一批聽眾喜愛的欄目和耳熟能詳的知名節目主持人。據尼爾森和央視索福瑞等部門調查,西湖之聲的收聽率在杭城十多家電台中始終穩居第一,是浙江省影響力最大的電台。西湖之聲一直注重品牌推廣,舉辦了一系列具有社會影響的大型品牌活動,如:已舉辦6屆的“我為七一獻熱血”活動、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多家國內大台聯合同步直播的“來自西湖的問候”、全國首個“的士節”、西湖之聲“風箏節”、“超級司機大賽”、“杭千高速超級自行車大賽”等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西湖之聲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創設節目,各檔節目全部由主持人主持直播,開設熱線讓聽眾通過打電話直接參與節目製作,從內容到形式均令廣大聽眾感到新鮮,因而受到聽眾歡迎。當時收聽率躍居杭州各電台之首,從而促使各台競相改革,引發了杭城的“空中大戰”和便攜式收聽工具熱銷,輿論界曾稱其為“西湖之聲現象”。 [1] 

西湖之聲在線收聽

西湖之聲從1996年創辦互聯網站開始就是用了在線實時收聽技術,是國內較早在網絡上使用在線實時直播的傳統電台。當時選擇使用REAL PLAY軟件作為直播系統,後使用windows media play 作為實時直播的系統。
在線收聽功能在西湖之聲官網網站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