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海湖

(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鎖定
青海湖(英語:Qinghai Lake;藏語:mtsho-sngon;蒙古語:Köke Naγur),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晏剛察共和三縣之間。 [41]  湖面東西最長106千米,南北最寬63千米,周長約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內陸鹹水湖,湖水面積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億立方米。 [15-16] 
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15]  湖面海拔3196米。 [16]  流域整體輪廓呈橢圓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是一個封閉的內陸盆地 [18]  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 [5]  [15]  青海湖是微鹹水湖礦化度較高,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降水 [18] 
青海湖是藏文化區,不僅具有藏文化區的共同特點,擁有藏文化區共有的民族風情、文化淵源,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水文化特點。 [31]  青海湖區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種植業旅遊業工業生產均有一定規模。 [31]  湖區各縣經濟方面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一產業為輔,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環湖公路沿線。 [23]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內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氣循環通道,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稱為中國西北部的“氣候調節器”“空氣加濕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47] 
中文名
青海湖
外文名
Qinghai Lake(英文)
Lago Qinghai(西班牙語)
地理位置
青海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晏剛察共和三縣之間
面    積
4625.6 km²(截至2022年3月) [1]  [10-11] 
平均深度
21米
最大深度
32.8米
容    量
743億立方米

青海湖形成演變

青海湖盆地的發展雛形可追溯到古生代,它與共和盆地原為一體,形成菱形斷陷沉積盆地
中生代初,受北西斷裂的影響盆地中間隆起,逐漸發育形成青海南山,將盆地一分為二成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
新生代以來,隨着青藏高原的明顯隆升,斷裂產生,形成若干大小不同的隆起帶。在早、中侏羅紀時期青海湖地區已成陸地,當時地殼穩定,處於長期剝蝕夷平階段,形成本區最古老的夷平面。青海湖地區的湖盆地貌最早出現在晚第三紀,為“青東古湖”的一部分。到第四紀初—早更新世末,青海湖盆地開始大幅度沉陷,河口抬升。
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屬於外流淡水湖,與黃河水系相通;布哈河流經青海湖,通過倒淌河流入貴德盆地匯入黃河
距今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日月山強烈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倒淌河被堵塞,河水倒灌,外泄無徑,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外泄湖變為封閉湖泊,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 [2]  [19] 
青海湖 青海湖

青海湖位置境域

青海湖區域範圍

  • 湖體範圍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晏剛察共和三縣之間。 [41]  位於東經99°36′—100°16′之間,北緯36°32′—37°15′之間。 [15]  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大通山,東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 [18]  湖面東西最長106千米,南北最寬63千米,周長約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內陸鹹水湖,湖水面積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億立方米。 [11]  [15-16] 
  • 流域範圍
青海湖流域在行政區劃上分別隸屬於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北州)的剛察縣海晏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西州)的天峻縣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南州)的共和縣,其範圍涉及3州,4縣,25個鄉(鎮)。在剛察、天峻、海晏三個縣中有部分鄉村及其管轄的範圍不在青海湖流域之內,包括疏勒河大通河湟水流域的上段;共和縣列入青海湖流域的只有5個鄉(鎮),而青海南山以南的7個鄉(鎮)不屬於青海湖流域範圍。此外,在流域範圍內的還有5個省、州、縣屬國有農牧場,包括青海省農牧廳管轄的三角城種羊場(剛察縣境內),三江集團公司管理的湖東種羊場和鐵卜加草原改良試驗站(共和縣境內),海北州管轄的青海湖農場(剛察縣境內),以及剛察縣屬黃玉農場。 [16] 

青海湖境域變化

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朝為400千米,清朝乾隆時減為350千米。 [15]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俄國人柯茲洛夫推測當時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積為4800平方千米。 [15]  20世紀50年代的測繪資料顯示,湖水面積為4568多平方千米。 [40]  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積為4473平方千米。 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積為4282平方千米。 [15]  1974年,湖區面積為4477.53平方千米。 [39]  2000年,通過遙感衞星數據分析,面積為4256.04多平方千米。 [40]  2005年,面積為4237.43平方千米。2012年8月,湖區面積為4345.48平方千米。2013年8月,湖區面積為4337.48平方千米。 [39]  2017年8月,面積為4435.69平方千米,較2016年同期增大60.19平方千米,較歷年(2005—2016年)同期平均增大101.54平方千米。 [4]  2020年4月下旬,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青海湖水體面積為4543平方千米,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千米,較近10年(2010至2019年)同期平均偏大164平方千米。 [1]  截至2021年9月末,青海湖水體面積為4625.6平方千米,比2020年同期增加36.8平方千米,達到2004年以來最大值。 [38] 
截至2022年3月,青海湖水體面積較2017年增大2.9%,達到4625.6平方千米。 [11] 

青海湖水文特徵

  • 綜述
青海湖景緻
青海湖景緻(21張)
青海湖湖水最深處26米,平均深度16米。由於入湖水量入不敷出,導致湖面水位下降幅度增大,資料顯示在1955一1985年的30年間湖水平均每年下降10釐米。 [16] 
  • 補給方式
青海湖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降水。青海湖每年獲得徑流補給入湖的河流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這4條大河的年徑流量達16.12億立方米,佔入湖徑流量的86%。是魚類迴游產卵和鳥類較集中地區。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補給13.35億立方米,降水補給15.57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4.01億立方米,總補給為34.93億立方米,湖區風大蒸發快,每年湖水蒸發量39.3億立方米,年均損4.37億立方米。 [18] 
  • 水質
青海湖是微鹹水湖礦化度較高,為12.32克/升,含鹽量14.13克/升,水體總磷保持較低水平,湖水中含氧量較低,浮游生物稀少,水體透明度較高,透明度在3米以下。 [16]  [47] 
  • 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隨季節而變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顯的正温層現象,8月份最高達22.3℃,平均為16℃;水的下層温度較低,平均水温為9.5℃,最低為6℃.秋季因湖區多風而發生湖水攪動,使水温分層温度現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結冰,湖水温度出現逆温層現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層温度-0.9℃,底層水温3.3℃。春季解凍後,湖水錶層水温又開始上升,逐漸又恢復到夏、季的水温。 [15] 

青海湖湖區水系

青海湖周大小河流有70餘條,入湖河流有40餘條,呈明顯的不對稱分佈。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積大,支流多;湖東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積少。 [3]  [18]  [6]  [41] 
青海湖流域湖泊較多,20世紀70年代面積大於0.03平方千米的湖泊有70多個,現僅剩40多個,其中面積大於0.3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7個。 [29] 
主要水系河流及湖泊
名稱
介紹
圖片
布哈河古稱合河,是青海湖水系最大的河流。“布哈”系蒙古語譯音,意為“野牛”,指往昔流域常有野牛出沒。流域大部分位於海西州天峻縣,河口地區分屬剛察、共和兩縣。
河長278千米,流域面積14458平方千米。河源高程4513米,河口高程3195米,河道落差1318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7.4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11.81億立方米。幹流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9.74萬千瓦,尚未開發。下游引水灌溉草原面積500公頃。
布哈河 布哈河
泉吉河
泉吉河又名烏哈阿蘭曲、巴哈烏蘭河,蒙古語“巴哈”意為“小”,“烏蘭”意為“紅色”,即“小紅河”之意。又因流經泉吉灘,故名泉吉河。為海北州剛察縣南部的一條匯入青海湖的內陸河。流域面積742平方千米。
河長65千米,源頭高程4308米,河口高程3195米,河道落差1113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2.03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6396萬立方米。
泉吉河 泉吉河
伊克烏蘭河
伊克烏蘭河因下游河谷兩岸沙柳繁茂而又名沙柳河。“伊克烏蘭”為蒙古語音譯,“伊克”意為“大”,“烏蘭”意為“紅色”。位於海北州剛察縣中南部的一條匯入青海湖的內陸河。剛察縣政府就設在河道出山處的沙柳河鎮。
河長107千米,流域面積153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33.3毫米。源頭高程4308米,河口高程3195米,河道落差1505米。多年平均流量7.7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4億立方米。有大小支流40多條,主要支流7條,其中5條由左岸匯入。
伊克烏蘭河 伊克烏蘭河
哈爾蓋河是青海湖水系的內陸河,又名哈爾蓋曲。“哈爾蓋曲”為蒙古語、藏語混合稱謂,“哈爾蓋”系曾駐牧於該河流域的蒙古族部落名,“曲”為藏語“河”的音譯。位於海北州剛察縣東部、海晏縣西部。
河長110千米,流面積1482平方千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42.5毫米。河源高程3980米。多年平均流量4.67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徑量1.47億立方米。實測最大流量200立方米每秒(1960年)。哈爾蓋河主要一級支流有4條。
哈爾蓋河 哈爾蓋河
甘子河
甘子河屬青海湖水系。“甘子”系蒙古語音譯,意為“馬鞍梢繩”,因河流細長,形似馬鞍梢繩而得名。位於海北州海晏縣西部。
發源於大通山右拉哈改,河長52千米,流域面積369平方千米,源頭高程4200米。河口高程3210米,河道落差990米。多年平均流量約0.79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76萬立方米。
甘子河水不直接匯入青海湖,河中所產的裸鯉與青海湖的裸鯉有所不同,這是由於甘子河和青海湖在地域上受到阻隔,引起裸鯉分化的結果。但是,考慮到甘子河歷史上曾與青海湖相通,現今河水匯入措達連湖後,仍有部分水量以潛流形式匯入青海湖,所以將其劃入青海湖水系。
甘子河 甘子河
尕海又名措傾我立布,鹹水湖,系青海湖退縮過程中殘留的子湖。位於海北州海晏縣西南部,西南距青海湖3.5千米,以波狀沙丘相隔。湖心地理座標為北緯37°00',東經100°34'。
湖呈長橢圓形,長11.9千米,最大寬5.8千米,平均寬3.96千米,湖面面積47.2平方千米,湖水位3196.8米。水深8.0—9.5米。集水面積393.0平方千米。2011年水利普查測算面積為44.5平方千米。
尕海 尕海
沙島湖
沙島湖因沙島而得名,是青海湖東北部的一個子湖,位於海北州海晏縣境內西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00°31',北緯36°53'。北、西、南與青海湖相鄰,東北與尕海湖相望。湖形呈不規則橢圓形狀,湖面高程3194米,屬微鹹水湖泊,湖岸曲折,多湖灣。據2011年水利普查測算,湖東西長6.1千米,最大湖寬3.8千米,平均寬1.7千米,湖面面積10.4平方千米。
沙島湖 沙島湖
參考資料: [21] 

青海湖流域環境

青海湖地貌

“高原藍寶石”青海湖“證件照”
“高原藍寶石”青海湖“證件照”(2張)
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15]  湖面海拔3196米。 [16]  流域整體輪廓呈橢圓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是一個封閉的內陸盆地,其水體形狀很像一隻“翱翔的雄鷹”。四周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北部為大通山,東部日月山是青海省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水嶺,西部高原丘陵帶與柴達木盆地相接,周圍山峯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處為西北部海拔5291米的崗格爾肖合力山。從相對高度2000米左右的山嶺到湖面之間,環帶狀發育着寬窄不一的侵蝕構造地貌堆積地貌風積地貌 [18] 

青海湖氣候

  • 綜述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 [5]  [15] 
  • 光照
湖區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較青海以東同緯度地區高出700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達68—69%。年輻射總量在171.461千卡/平方釐米·年——106.693千卡/平方釐米·年,較同緯度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釐米·年。 [15] 
  • 氣温
湖區東部和南部氣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間;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間,平均最高氣温6.7℃—8.7℃之間,平均最低氣温-6.7℃—4.9℃之間,極端最高氣温25℃和24.4℃,極端最低氣温-31℃—和-33.4℃。 [15] 
  • 水分
湖區全年降水量偏少。但東部和南部稍高於北部和西部,東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發量達1502毫米,蒸發量遠遠超過降水量。湖區降水量季節變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熱同季。 [15] 
  • 大風和沙暴
青海湖
青海湖(3張)
湖區大風、沙暴日數是全省較多的地區之一。每年2—4月,午後至傍晚多出現大風,且盛行西北風。以剛察為例。大風(≥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間,最多3月份達19天之多。沙暴歷年平均為14天。重點保護區布哈河口——鳥島區多西北風,最大風力達9—10級。由於湖區海拔高,湖西風多,高空氣影響極大,全年多在西風控制之下。冬春風速最大,夏秋季較小。在風力作用下,一般波浪為2—3級,最大為7—8級,全年波浪6級以上的日數為40天左右。 [15] 
  • 冰情
青海湖斷崖冰封景觀 青海湖斷崖冰封景觀 [48]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無機鹽類,湖水凍結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從11月中旬開始,湖區氣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氣温為最低,全湖形成穩定的冰蓋,封冰期年平均為108—116天,最短為76天,最長138天。冰厚度一般為40釐米,最大冰厚90釐米。封冰後,冰面平坦,由於猛烈狂風,往往出現裂縫和溝隙。在冬時來觀賞湖光山色,滿目皆白,銀光閃閃。3月中旬,冰蓋破裂,湖面出現浮冰,在風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飄至岸邊,最大冰山體積約10立方米,4月中旬後,湖內冰塊完全消融。 [3]  [15] 

青海湖土壤

青海湖流域內分佈着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黑鈣土、粟鈣土、鹽土、沼澤土、風沙土等10多個大類土壤類型。土壤類型垂直分佈規律明顯,帶譜組成簡單,一般為慄鈣土—黑鈣土一高山草甸土。 [19] 

青海湖資源概況

青海湖動物資源

  • 綜述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 [17]  據調查,青海湖保護區及環湖地區,共計鳥類189種,獸類41種,兩棲爬行類5種,魚類8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35種。保護區內的動物區系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成份為主體,湖區的獸類動物總數佔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以齧齒目、食肉目、偶蹄目種類較多,普氏原羚是湖濱沙化草地的代表種,也是世界最瀕危的野生動物物種之一。兩棲爬行類有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和高原蝮蛇等。另外還有魚類8種。 [17]  [20] 
  • 鳥類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各種鳥類達30萬隻以上,其中,以水禽鳥類為優勢,如棕頭鷗、魚鷗、斑頭雁、鸕鷀四種大型水鳥數量均在4.5萬隻以上。這些鳥類每年3月到青海湖,並在蛋島、鸕鷀島、三塊石、海心山等地棲息繁殖,於10月陸續南遷,是青海湖保護區主要的夏候鳥。
此外,該區還是候鳥類南來北往的中繼站,有近20種水鳥遷徙途經此地,數量達7萬多隻。保護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水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繁殖場所。區內鳥類種類數量約佔全省鳥類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在保護區濕地草甸地帶棲息、繁殖;每年還有約4000只左右的大天鵝在區內的沼澤地越冬。 [17] 
截至2022年3月,棲息水鳥數量較2017年增加69.9%,達到57.1萬隻。 [11] 
  • 種類
2006年至2013年4月,青海湖鳥類種羣增加33種,達到222種。 [42] 
2017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工作數據顯示,青海湖23個水鳥棲息地共記錄到水鳥44種、3.9萬餘隻,育幼夏候鳥種數呈“雙升”趨勢。 [4] 
2021年7月,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進行夏季水鳥監測中,首次觀測到灰頭麥雞。 [9] 
2022年5月,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剛察縣仙女灣濕地巡查時,發現灰椋鳥,查閲文獻與整理歷史數據發現該鳥為青海湖新記錄的鳥類,至此青海湖鳥類種類達228種。 [12] 
2022年8月,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開展2022年生物多樣性綜合調查過程中,工作人員分別在青海湖沙島內觀測記錄到黑卷尾,在黑馬河附近的草地上觀測到一隻紅腳隼,通過查閲文獻與整理歷史數據發現均為青海湖鳥類新記錄種,至此青海湖鳥類種類達230種。 [13] 
截至2022年10月,青海湖水鳥種類由97種增加到98種,猛禽種類由22種增加到23種,青海湖鳥類種數達到232種。 [14] 

青海湖植物資源

青海湖區有野生植物52科174屬445種,主要植被有矮蒿草、小蒿草、珠芽蓼、針茅、高山唐松草等。沿河有一些低矮灌叢。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有53種,其中以硅藻佔優勢。浮游動物共29種,底棲動物共有22種。 [20] 

青海湖旅遊資源

【主詞條:青海省青海湖景區
名稱
位置
旅遊特色
二郎劍景區
青海湖南岸
二郎劍景區是青海湖的核心景區,以草原、沙灘、動物為主的生態自然資源而知名。二郎劍景區定位是“服務人的地方”,是青海湖景區的文化體驗與運動休閒基地,二郎劍已經建成了以觀鳥台、觀海橋、觀海亭為組合的觀賞區,大型民族歌舞、藏族風情園、聖湖祭祀等旅遊項目的休閒區,以遊輪、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車、自駕遊艇為活動內容的水上娛樂區,成為環青海湖最大的旅遊接待基地、民族風情體驗基地。
鳥島景區
青海湖西岸
鳥島景區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是青海湖畔最有靈氣和生機的地方。每年4—6月間,有近10萬隻候鳥陸續遷徙到這裏繁衍生息,是青海湖一大奇觀。為了保護鳥類的世襲領地不受干擾,同時保證更多的遊人可以近距離觀鳥,鳥島新建了集觀鳥室、休息室、咖啡廳、多媒體展示廳為一體的多功能半掩體觀鳥室。掩體通道長443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
沙島景區
青海湖東北岸
沙島景區內金沙灣、銀沙灣相依相伴,太陽湖、月牙湖、蘆葦湖點綴其間,金沙、銀沙交相輝映,海鳥成羣。水上游艇、滑沙、沙灘摩托、沙灘越野、騎馬,騎駱駝是沙島景區的特色旅遊體驗項目。
仙女灣景區
青海湖北岸
仙女灣景區是青海湖重要濕地,天鵝的家園,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點,定位為“感染人的地方”。以高原草甸濕地,藏民族文化風情,使其成為集高原濕地生態體驗和祭海文化於一體的旅遊景區。每年秋冬季節成羣的大天鵝在此棲息。
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已於2017年8月29日關停位於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島景區和沙島景區,並停止一切旅遊經營活動。
參考資料: [22-23]  [24-26] 

青海湖歷史文化

青海湖綜述

青海湖是藏文化區,不僅具有藏文化區的共同特點,擁有藏文化區共有的民族風情、文化淵源,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水文化特點,包括祭海、轉湖等歷史悠久的文化習俗,以及崑崙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青海湖地區的文化發展,構成了青海湖獨有的文化氛圍。這些特色文化在民族節慶活動、環湖藏族羣眾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體現。 [31] 

青海湖民俗

名稱
介紹
拉伊山歌
拉伊山歌是流傳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廣大安多方言藏區的一種專門表現愛情內容的山歌藝術,它的分佈以青海湖環湖地域和黃河流域(以海南、黃南兩州)為中心而向四方輻射。拉伊脱胎於藏族山歌,種類豐富,數量浩繁,內容涉及愛情生活的各個方面。
安多藏戲
安多藏戲是受西藏藏戲影響,吸收安多地區藏族文化,在民歌、民間説唱、民間歌舞、藏傳佛教義化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藏戲新劇種。現在安多藏戲,主要流行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各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藏族地區、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瑪縣和甘德縣。
鍋莊舞
鍋莊舞是藏族的民間舞蹈,在節日或農閒時跳。男女圍成圓圈,自右而左,邊歌邊舞。男性着肥大筒褲有如雄鷹粗壯的毛腿,女子脱開右臂袍袖披於身後飄逸灑脱。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緒表現,舞姿順達自然,優美飄逸。
鈴鼓舞
鈴鼓舞是一種綜合性的表演,包括舞蹈、朗誦、戲劇、雜技、武術。其風格技巧熟練精當,節奏激烈緊張,表情豐富,情緒奔放,粗獷豪邁,英武豪放。特點穩重大方,舞姿優美多變,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安昭舞
安昭舞是一種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於互助。每當歡度佳節、慶祝豐收和舉行婚禮時,人們聚集到庭院裏或打麥場上跳安昭舞。舞蹈時,男女相見排成一圓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領唱領舞,後面跟隨的人伴歌伴舞,一唱眾和,氣氛和諧而熱烈。
參考資料: [32] 

青海湖名稱來歷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仙海”“鮮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後,始稱青海。蒙語稱“庫庫諾爾”,意皆為藍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於近代,1949年後才普遍稱青海湖。 [15] 

青海湖歷史傳説

  1. 相傳1000多年前,唐蕃聯姻,文成公主奉命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臨行時,唐王賜她日月寶鏡,説日後若思念家鄉,就拿出寶鏡來看,家鄉長安就會出現在你面前。文成公主千里跋涉,來到唐蕃分界地的日月山,眼看就要進入吐蕃領地,公主思念起家鄉父老,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寶鏡裏顯出了家鄉長安,公主想到此一去再也回不了長安,一時淚如泉湧,難以成行。然而,這位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神聖的使命,便將日月寶鏡扔出手去,沒想到那寶鏡落地這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美麗的青海湖。公主翻過日月山繼續朝西,她的眼淚變成河,隨她西流,變為有名的倒淌河。
  2. 西王母是3000多年前生活在青海湖一帶的古羌人部落的女首領,她宴請乘八駿之輦來看望她的周穆王於瑤池,而這瑤池就是美麗的青海湖。西王母是青海湖的主神,替王母“殷勤探看”穆王行蹤之三青鳥,就是生活在鳥島之上的萬千候鳥。

青海湖水怪

夏日青海湖
夏日青海湖(22張)
“海怪”在環湖土著牧民中流傳了幾百年。清乾隆初年編修的《西寧府新志》中具體記載稱有:“青海住牧蒙古,見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質黑文,毛雜赤綠,躍浪騰波,迅如驚鵲,近岸見人,即潛入水中,不知其為何獸也”。水怪的出現地點都是在海星山與湖的東岸之間,曾目擊湖中怪物者尚有數十人,據稱其特徵是:形體較大,顏色呈黑黃色。 [33] 

青海湖祭祀活動

祭祀青海湖 祭祀青海湖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傳統。蒙古族人原來信仰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尤其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神。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風俗,清代以來對青海湖的祭祀活動更具規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與此同時,環湖地區的藏族人也參加了這項祭祀活動。青海湖祭海,不僅是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一種民俗活動,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其間包含着眾多民風民俗,同時表達了人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望。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0] 

青海湖環湖比賽

  • 賽事介紹
青海湖附近地圖 青海湖附近地圖
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提出併發起,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廣電總局和青海省政府聯合打造環湖賽,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舉行。經國際自行車聯盟批准,環湖賽為2.HC級,是亞洲頂級賽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 [45] 
  • 環湖賽彩票
2009年2月,經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以“環湖賽”和大美青海為主題的即開型“環湖賽”體育彩票於同年3月底在全國發行。這是中國首開以一項體育賽事為主題的彩票發行先河,也成為宣傳青海、展示青海大美風光和人文風情的新平台。 [46] 

青海湖飲食文化

在青海湖周邊,麪食的花樣繁多,有白麪類、蒸麪類、餡面類、烙面類,細分出來有幾十種,形成了獨特的麪食文化,也是漢、藏、蒙古、土族等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外來人的漢人也把中原或中國南方一些先進的技術帶到了這裏,促進了這裏的繁榮。 [30] 

青海湖保護研究

青海湖生態保護

  • 政策
2003年,青海省人大常委會頒佈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自此,青海湖保護開始。 [39] 
  • 保護區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97°53′—101°13′,北緯36°28′—38°25′之間,地域上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剛察、海晏兩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縣,總面積495200公頃,範圍包括青海湖整個水域及鳥類棲息的島嶼和湖岸濕地。 [17] 
保護區始建於1975年,1976年建立管理站,1984年晉升為管理處,1992年被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  2022年7月,正式創建國家公園。 [28] 

青海湖價值意義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兩屏三區”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青藏高原北部生態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保障東部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用。青海湖流域是一個原真完整的自然社會複合生態系統,具有“山水林田湖草冰沙”多樣化生態地理要素,是中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是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庫,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普氏原羚的唯一分佈區,具有極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魚鳥共生系統。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內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氣循環通道,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稱為中國西北部的“氣候調節器”“空氣加濕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47] 

青海湖科學研究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中科院11個研究所展開合作,陸續建立了中國科學院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科研基地、青海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台站。 [36] 
2005年7月21日,青海湖環境科學鑽探開鑽,到9月5日結束,歷時47天,分別在青海湖東盆,南盆等5個地點鑽取了13支巖芯,取得巖芯323米。通過青海湖科學鑽探研究,查明瞭青海湖湖盆形成演化,氣候構造變化和青海湖波動的歷史。 [37] 
2021年9月7日,2021年青海湖流域綜合科學考察活動出征儀式在青海省科技館舉行。藉助星載遙感技術、傳統地面調查、環境包絡線模型、最大熵模型對青海湖面積及水位的變化、流域內植被的變化、普氏原羚跟蹤及生境狀況進行監測,以揭示高山內陸湖泊水量變化規律及氣候響應、青海湖地區物種時空變化情況等。 [34] 
2022年9月,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在西寧組織召開了《青海湖國家公園綜合監測與科學研究體系規劃(2021-2035)》評審會。 [35] 
2023年5月23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青海湖綜合觀測研究站”在青海湖鳥島掛牌。 [36] 

青海湖社會生活

青海湖人口民族

  • 人口
青海湖流域兩個主要行政縣(天峻縣與剛察縣)的人口數量從1945—1980年是一個快速增長期,天峻縣人口從1949年的4221人增長到1980年的13889人,剛察縣人口從1949中的8529增長到到1980年的40429人。1980—2008年人口平緩增長,天峻縣人口從1980年的13889人增長到2008年的18230人,剛察縣人口從1980年的40429人增長到2008年的43100人。2008年之後人口較快增長,到了2016年天峻縣人口達到了22569人.剛察縣達到了45931人。 [27] 
天峻縣與剛察縣1945—2016年曆史人口與畜牧量變化曲線圖 天峻縣與剛察縣1945—2016年曆史人口與畜牧量變化曲線圖
  • 民族
青海湖區屬多民族居住地區,有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滿族等12個民族。其中藏族人數最多,約佔人口總數的68.61%,是湖區的主要民族。 [7]  [31] 
  • 分佈
青海湖區人口主要集中分佈在環湖的狹長地帶以及湖周交通相對發達的湖盆地帶,特別是以剛察縣為中心的青海湖北岸湖濱三角地帶。 [31] 

青海湖經濟

  • 綜述
青海湖區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種植業、旅遊業和工業生產均有一定規模。 [31]  湖區各縣經濟方面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一產業為輔,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環湖公路沿線。 [23] 
青海湖流域除在青海湖北及青海湖南環湖地區分佈有小面積的農田,以及在哈爾蓋鎮北有一處煤礦(熱水煤礦)開採區外,其餘為牧場或部分荒地。 [23] 
  • 農業
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有着廣闊的前景。當地人民在優先發展牧業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場,發展以油料、飼料為主的農作物生產,並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接着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8] 
湖區現有鄉鎮均以牧業為主體經濟,此外還有湖東種羊場、江西溝羊場、鐵卜加草原站、三角城種羊場等幾家以畜牧業生產為主體的國營畜牧場。 [31] 
  • 畜牧業
青海湖邊 青海湖邊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裏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着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裏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後,隋唐時代,這裏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44] 

青海湖交通

青海湖的南北兩岸曾是絲綢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109國道在青海湖南部自東向西橫穿湖區,315國道則從青海湖北部穿越湖區。此外湖區還有相當數量的低等級公路及各種簡易公路遍及各鄉鎮,形成了可通達湖區各處的公路交通網。 [31] 

青海湖特產

青海湖湖中盛產全國五大名魚之一——青海裸鯉(俗稱湟魚)和硬刺條鰍、隆頭條鰍。 [18] 
青海裸鯉平均年產量為5165噸,1949—1985年共生產裸鯉191180噸,隨着時間推移,資源衰退,裸鯉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43]  截至2022年3月,青海湖裸鯉資源藴藏量較2017年增加33.6%,達到10.85萬噸。 [11]  由於過度捕澇,資源量不及20世紀60年代的10%。 [20]  青海裸鯉被列為國家重要名貴水生經濟動物。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