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流農場

鎖定
國營西流農場地處海南省儋州市東部,場區東近澄邁縣國營和嶺農場,南為和慶鎮,隔美萬水庫而交藍洋農場,西接國營西聯農場,北鄰臨高縣南寶鎮和國營加來農場。場部設在木排管理區西南3公里的美湖村附近,沿海榆公路之西南至那大鎮17公里。 [1] 
中文名
西流農場
位    置
海南省儋州市東部

西流農場地理環境

該場地勢南高北低,地貌類型以花崗岩、變質岩丘陵台地為主,除一些孤丘外,坡度多在8度以下,大部分適宜機械作業。其氣候温暖濕潤,幹、濕季節各半,颱風風力到此減弱,影響較小。場內水系眾多,自東向西有海岸河、木排河、和慶河和源自加朗河的大域河及其支流羅便溪。諸河均自南向北,在該場北部匯成文瀾江後,繼續北流出境,經博鋪港入海。松濤東干渠和那大分幹穿過場區,農田灌溉極為方便。 [1] 

西流農場歷史沿革

該場原為臨高墾殖所1952年5月建立的木排、大域和1953年建立的和慶等3個墾殖場。其中木排墾殖場的前身為木排苗圃(該苗圃早在1951年1月就開始墾荒種膠,為海南島解放後種植橡膠最早的國營單位之一)。
1954年春,木排、大域兩場合並;1955年春又將和慶場併入,仍名木排墾殖場。
1955年8月改名西流墾殖場,1957年初改稱西流農場。
1959年公社化後和祥地區部分土地劃入。
1969年4月改稱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第五團。
1974年10月歸屬農墾。1975年12月,該場將美積、滄浪的土地歸還加來農場。
1977年4月,和嶺農場也將和祥的土地歸還了該場。
1977年7月,和慶公社四行大隊併入該場,1981年7月,又並進了和慶公社的美湖村(人口212人,勞動力95人,土地486畝)。
1990年,總人口11727人,其中職工5095人。4個分場共有生產隊、場辦公司、工業企業等61個基層單位;土地總面積81249畝,已利用59369畝。 [1] 
2017年3月西流農場設立為西流居,劃歸和慶鎮管轄。

西流農場經濟發展

解放前,該場範圍已種有橡膠148畝,株數2300多株。解放後大面積開發種植,至1952年橡膠面積達22519畝,總株數也達50.65萬株。1957年橡膠面積達32365畝,76.63萬株,農場初具規模。1965年後,幹膠產量幾乎年年突破1000噸,其中1982年年產幹膠超過雙千噸(2002噸)。至1990年止,植膠面積42349畝,總株數為100.03萬株,其中開割34940畝,72.88萬株;36年來累計總產於膠40499.79噸,平均年產幹膠1124.9噸。
“以林護膠”是該場發展橡膠的措施之一。建場伊始,該場就逐漸種植成片防護林。1975年該場已有林地3067畝。熱帶作物、茶葉、水果等也開始小面積種植。至1990年,該場造林面積已達5397畝,其中防護林5185畝,與橡膠面積之比為1:12.2。熱帶作物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如咖啡在1975年幾乎是空白,至1990年已有1739畝。
水稻生產,該場也很重視。1975年,該場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為6813畝,水稻面積僅400畝,佔總播種面積的5.8%;到了1980年,在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水稻面積已擴大到3375畝,佔總播種面積的50%強;至1990年止,水稻已成為該場農作物生產的主要項目,為該場的工業生產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隨着橡膠事業的發展,與其配套的工業也建立起來。1975年,該場有日產1.5噸縐片廠1座,2.5噸的煙膠片廠4座,年產食油400噸的加工廠、年產20萬塊磚瓦的磚瓦廠和年產30萬個膠杯的膠杯廠各一座。此外,還有一些小型發電廠。按1970年不變價格,該場1975年的工業總產值為100萬元以上。至1990年,該場已擁有相當規模的企業8家,其中標準膠廠日產膠16噸,磚廠年產達1000萬塊,玻璃馬賽克廠年產858萬張(產品質量上乘),膠合板廠年產各種規格膠合板4000立方米(產品由北京林業大學監製,技術先進),因此,1990年,該場工業總產值達到529.8萬元。 [1] 

西流農場文教衞生

該場1975年有業餘大學1所,學員220人;政治夜校遍佈全場各隊,共33所,學員2779人;普通中學1所,小學15所,中小學生3062人。後經調整、合併,至1990年,該場有普通中學1所,小學7所,每年都向本縣重點中學輸送一定數量的優秀學生。
該場的醫療機構,自建場之始已建立。當時設備簡陋,至1975年,已發展到有70個病牀位的小型醫院。1990年,該場除一家醫院外,還有37個醫療站,皆分佈在各分場及生產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