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泇河

鎖定
西泇河,古稱武原水,清代易名泇水, [15]  淮河流域中運河水系邳蒼分洪道支流。發源於棗莊市東北、水澗溝東、高山西坡,流經棗莊市北部,蘭陵縣西部、邳州市西北部。主要流經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江蘇省邳州市。向南流入江蘇省邳州市境內,注入邳蒼分洪道。河長93.5公里,流域面積1322.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周村泇河、下村河、陽明河等。
西泇河、東泇河統稱泇河水系,原是古泗水支流。黃河南流時,為黃河支流,明代開泇運河(即後來的韓莊運河),西泇河、東泇河改在江蘇邳州市(原邳縣)西北泇口附近入運河,以濟京杭大運河漕運。建國以後,東、西泇河又被截入邳蒼分洪道入中運河 [3] 
西泇河上游建有周村水庫、會寶嶺水庫、雙河水庫等蓄水工程,除攔截山區洪水外,配套有相應的灌區,灌溉蘭陵縣大部分土地。除濟運外,西泇河本身原也為支線航道,可供200噸船舶航行。 [17] 
中文名
西泇河
別    名
武原水,清代易名泇水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中運河水系邳蒼分洪道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南部、江蘇北部
流經地區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江蘇省邳州市
發源地
棗莊市山亭區石家峪
主要支流
周村泇河、下村河、陽明河
河    長
93.5 km
流域面積
1322.6 km²
河    口
江蘇省邳州市岔河鎮林子村

西泇河幹流概況

西泇河河道走向

東迦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東迦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西泇河發源於棗莊市山亭區石家峪(一説發源于山東省蘭陵縣(原蒼山縣)莊山、紅山一帶 [17]  ,一説棗莊市東北、水澗溝東、高山西坡 [2]  ,一説棗莊市與費縣交界處的柞慄溝村東 [13]  ),東南流經蘭陵縣(原蒼山縣)流入江蘇省境。《沂州府志》載:“西泇河出費縣抱犢山(抱犢崮)下,東南流經蘭山縣界,由神峯山城陽橋作字裏老鴰巷至朱家樓入邳境,下達泇口與東泇河水會。”此記與現代地理一致。 [2] 
在山東省境內,西泇河南流經棗莊市的周村水庫,在蘭陵縣(原蒼山縣)魯城鄉天台莊西入境,東南流入會寶嶺水庫,匯北源下村河,東南流經向城西,匯陽明河,南流過陳橋閘,經橫山、韓塘兩鄉,左岸在前蒲坦,右岸在董塘入江蘇邳州市(原邳縣)境。蘇魯邊界以上河長69公里,流域面積582.6平方公里(一説642平方公里 [2]  )。 [13] 
在江蘇省邳州市境內,西泇河自宋家莊(一説董場北 [14]  )入境南流,原至泇口匯入京杭運河。1960年,從馬店改道東流至岔河鎮林子村入邳蒼分洪道,境內長11.45公里(一説17.5公里 [14]  ),流域面積640平方公里。 [17] 
西泇河上游及抱犢崮 西泇河上游及抱犢崮
山亭區北莊鎮段 山亭區北莊鎮段
西泇河蘭陵縣蘭陵鎮 一段 西泇河蘭陵縣蘭陵鎮 一段
江蘇省邳州市岔河鎮段 江蘇省邳州市岔河鎮段
江蘇省邳州市段 江蘇省邳州市段
西泇河在邳州市經濟開發區戴圩街道林子村匯入邳蒼分洪道 西泇河在邳州市經濟開發區戴圩街道林子村匯入邳蒼分洪道

西泇河河道特徵

西泇河,山東省境河長76公里,流域面積682.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3/1000,流域河網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西泇河自源地至蒼山會寶嶺為上游,河長37.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3/1000。該河段河流流向東南,經周村水庫,又東南流經周村東,進入蘭陵縣(原蒼山縣)境,又東南流至會寶嶺水庫,下村河北來注入。會寶嶺至南圈裏為中游,河道平均比降9/1000。西泇河東南流,至陳橋,陽明河北來注入,西泇河在陳橋下轉而南流,至南圈裏進入下游河段。南圈裏至省界,河長17.5公里,河流流經沖積平原區,河道平均比降為5/1000。 [2] 

西泇河河道變遷

泇河水系包括東泇河、西泇河,原是古泗水支流。黃河奪淮、泗後,演變為黃河支流。 [3]  據《嶧縣誌》記載:“西泇河二源,一出青石嶺,嶺之東麓,東洋泉出焉;西麓,西洋泉出焉。合而東流經至高家莊始名泇河。一出巨梁山麓,石盆泉平地仰出,湧起數尺,與趵突相似;牛鼻泉自牛鼻洞懸崖側出,四竇競流,激珠噴花,饒有奇致。合而南流,會洋泉之水,又東受馬台泉(亦出巨梁山)、翻花泉(出熊耳山)之水,又東受龍潭泉(出西將軍山),又東至東莊寺,受母豬窩泉(巨梁山東),又東南至珠山,受珠山泉,又東南流數里至三合莊。”西泇河在三合莊合東泇河,又南合氶水(嶧城大沙河),謂之泇口,南流至邳州境會於沂水入黃河。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至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為避黃行運,開通泇河運道(即後來的韓莊運河),由夏鎮李家口南陽新河,向東南接彭河,東合氶水,又東南於邳州泇口接泇河,再東南下,入黃河運道。泇河運道也由此得名。 [10] 
西泇河原入運處泇口村 西泇河原入運處泇口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開挖邳蒼分洪道,東、西泇河又被橫截,西泇河在岔河鎮北改道向東,於林子村北入邳蒼分洪道,再入中運河 [2-3] 

西泇河水文特徵

西泇河上游流經尼山丘陵南側,是山東省降水量高值區之一。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會寶嶺以上,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年徑流深455.6毫米。西 河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00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414.7毫米,摺合年徑流量2.83億立方米。根據會寶嶺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418平方公里)實測資料,年徑流量以1963年最大,為4.54億立方米,1968年最小,為0.665億立方米,兩者比值為6.8。 [3] 

西泇河主要支流

北莊河,屬西泇河流域干支流,發源於北莊鄉東北部與費縣交界的高山西麓水澗溝,彙集北莊鄉大部分徑流,南北穿越北莊鄉至市中區交界處流入周村水庫,長度為14千米,下游河牀寬60米左右,上游建有水庫及數座塘壩,汛期攔蓄山洪100多萬立方米。 [9] 
下村河,發源於棗莊市山亭區裏峪,東南流由左岸注入會寶嶺水庫,河長25公里,流域面積115.9平方公里。 [3] 
陽明河,發源於蘭陵縣(原蒼山縣)十八嶺神仙廟,曲折南流由左岸注入西泇河,河長24.5公里,流域面積73.5平方公里。 [3] 
周村泇河,又稱西泇支流。發源于山亭區北莊鄉東、西洋泉。向南流經周村水庫、周村鄉東緣中段,在崖頭山北麓、周村以東處向東流入蘭陵縣(原蒼山縣)。周村泇河分支有發源於周村鄉東北部九頂蓮花山的裏筲河,經老龍潭,向南注入主流。泇河在周村鄉境內的流程為3公里。 [1] 
楊宋溝,在西泇河與汶河之間,有楊家溝、東宋溝、西宋溝等跨省支溝。除楊家溝來水南流入西泇河地涵外,東、西宋溝來水均由趙家溝彙集後排入西泇河,趙家溝流域面積20.82平方公里。 [16] 

西泇河治理開發

西泇河河道治理

西泇河發源於棗莊市東北水澗東高山西坡。原於江蘇省邳州市岔河鎮與汶河並流,經泇口入中運河。1958年冬於岔河北,改道向東,於林子村北入蒼邳分洪道。1956年陳橋以上退堤。1958年進行築堤疏浚,左岸由吳村起至前蒲坦村長19.5公里,右岸從趙宅子村起至董塘村長22.5公里,老鵠巷段改道920米,堤距140至280米,建涵洞5座,陽明河從向城至陳橋改入西泇河,開挖1821米。1950至1963年幾次進行歲修工程。1990年建橋閘。1991年11月至12月對支流陽明河進行疏浚,完成河道疏浚6公里。1996年對河下游(郯夏公路至省界)進行治理。治理共完成土石方611.05萬立方米,工日216.38萬個(不計機械台班),國家投資266.05萬元。防洪效益14萬公頃,排澇效益2000公頃。 [4] 
明末前,西泇河原河道由東西黃石山之間西南流經泇口,東流至葛峯山西匯武水,於下邳西武原水入泗。明開泇時,西泇河被截斷,成為中運河支流。原堤身矮小,河槽彎曲,汛期易氾濫。1956年春,治理省界到黃石山段河道。1958年冬,西泇河從岔河改道東流,於林子村入分洪道,岔河以南老道接納運女河來水。1971年冬,興建半步鴨、馬甸橋閘,運女河改入陶溝河後,岔河以南老道變為廢河。1973年冬,整理利用黃石山至中運河段9.8公里。1975年冬,治理西泇河下游。從地涵至中運河長12.96公里,地涵至三○七公路開河與地涵接通。整修加固林莊至中運河老堤,並拓寬浚深中泓,由於河底偏高,枯水季節無法引水灌溉。 [15] 

西泇河蓄水工程

周村水庫 周村水庫
周村水庫,位於棗莊市市中區區政府駐地東北15公里處的周村鄉西泇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121平方公里。該庫1959年破土動工,1960年6月主體工程竣工。此後陸續進行大壩復土加高,新建防浪牆,開挖和加寬溢洪道,增建溢洪道交通橋、溢洪閘和大壩外坡縱橫排水溝等。大壩為勻質粘土型,迎水砌石護坡,全長1070米,壩高29米,壩頂寬6米,壩頂高程134米。設計洪水位129.6米,校核洪水位133.85米,實際達到132.4米,興利水位128米,死水位116.2米。相應總庫容9702萬立方米,實際達到8404萬立方米;防洪庫容4602萬立方米,實際達到330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442萬立方米,死庫容658萬立方米。 [7] 
會寶嶺水庫 會寶嶺水庫
會寶嶺水庫,壩址位於蘭陵縣縣城西北的西泇河上,在魯城、下村、尚巖3鄉鎮交界處,會寶嶺村西。分為南、北2庫,中間有連通溝相接,控制流域面積420平方公里(包括上游棗莊市周村水庫120平方公里、境內雙河水庫42.6平方公里)。總庫容1.97億立方米,校核水位78.25米。興利庫容0.934億立方米,興利水位74米。死庫容0.093億立方米,死水位65.5米。1958年至1959年建成。 [5] 
雙河水庫,壩址位於蘭陵縣下村雙河村西、西泇河支流下村河上。控制流域面積42.6平方公里,總庫容940萬立方米,校核水位110.6米。興利庫容368萬立方米,興利水位106.36米。死庫容52萬立方米,死水位99.8米。1959年由地區水利建設指揮部設計,同年11月開工,1960年5月竣工。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大壩系粘土心牆砂殼壩,壩長557米。最大壩高19.6米,壩頂寬4.4米,壩頂高程112米。水庫工程質量較差,在交付使用30多年中先後進行續建、加固、歲修工程多次。1982年核算達300年一遇防洪標準,省廳審定為百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百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峯24%,300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峯22.7%。1971年8月8日發生洪水,削減洪峯93%。設計灌溉面積10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67公頃。 [5] 
沙河子水庫,建於1967年6月,坐落於蘭陵縣甘霖鄉東莊村以東,西泇河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積9.3平方公里,總庫容166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67公頃,已有灌溉面積13.5公頃。1968年大壩加高培厚,新建西輸水洞。1980年石護坡翻修、溢洪道建閘。1996年累計國家投資17.5萬元,完成土石方7.7萬立方米。 [5] 
駝山水庫,1967年7月建成,位於蘭陵縣甘霖鄉駝山村西、西泇河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總庫容263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5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46.7公頃。工程建於“文革”期間,質量偏低。1979年加固、翻修石護坡。累計完成土石方7.4萬立方米,國家投資7.1萬元。 [5] 

西泇河灌區工程

會寶嶺水庫灌區,位於蘭陵縣(原蘭陵縣(原蒼山縣))境西南部、西泇河兩側,分佈在尚巖、向城、新興、蘭陵、韓塘、興明、三合、南橋、橫山等9個鄉鎮。北起文峯山,南至蘇魯邊界,東到汶河,西至鳳凰山、青山山腳下及陶溝河下游。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25公里,大部分是平原窪地,土壤肥沃,適宜灌溉。1959年11月開發,1962年5月開灌。總乾渠長0.534公里。設計引水流量14.2立方米/秒;乾渠4條、50.6公里,支渠21條、134.49公里;干支溝17條。渠道及排水溝建築物1397座,揚水站裝機15台、600馬力,揚水能力1.5立方米/秒。灌區有效灌溉面積9253公頃,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是蘭陵縣(原蒼山縣)的主要糧食產區。1959年灌區開發前,糧食平均畝產113公斤。1990年502公斤。第一期工程於1959年11月10日動工興建,經過4個冬春的配套施工,於1964年4月30日竣工,完成乾渠2條,支渠14條,配套面積4427公頃。1965年至1968年進行第二期灌區配套工程施工,在向城鎮陳橋莊北西泇河上興建陳橋攔河潛堰,開挖新西乾和新東干兩條幹渠向灌區下游送水。至1968年整個灌區配套工程基本竣工,共完成總乾渠1條、乾渠4條、支渠27條,發展灌溉面積9300公頃。在“文革”中,由於管理跟不上,灌溉工程遭到破壞,效益降低。第三期配套工程於1979年底組織施工,至1984年10月竣工。完成總乾渠和部分乾渠襯砌,改、擴建干支渠建築物,興建庫區電灌站4座,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9220公頃。1988至1990年,在西泇河下游橫山鄉張崗子村東,建成大橋閘,攔截灌區尾水及徑流,灌溉灌區下游橫山、南橋、韓塘3個鄉鎮的土地。1991年至1992年對灌區進行配套。 [6] 
雙河水庫灌區,位於下村鄉。設計灌溉面積10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334公頃。1961年10月開發,1962年開灌。總乾渠1條、0.56公里,乾渠2條、11.84公里,支渠25條、11.74公里,排水溝2條、5公里,建築物230座。累計完成土石方11.5萬立方米,工日17萬個。國家投資10萬元。 [6] 

西泇河水電工程

周村水庫小水電站,位於西泇河穿越的周村鄉境內。1973年4月動工,1975年10月建成發電。該水電站為壩後式,工程設計為:上游水位125米,下游水位117.39米;水頭6米,最大水頭9米,流量5立方米/秒;安裝3台發電機組,裝機容量350千瓦,年發電量50萬度。1975—1985年實際年均發電量為14.7萬度。 [8] 
泉頭小水電站,位於周村水庫總乾渠穿過的孟莊鄉境內。1979年1月動工,1981年11月建成發電。該水電站為渠道引水式,工程設計及實際安裝發電為:設計上游水位115米,下游水位103.75米;水頭6米,最大水頭13米,流量4.43立方米/秒;三面鋼板閘門及電動啓閉裝置;3台發電機組,年發電量20.6萬度。實際安裝2台發電機組,裝機容量200千瓦,1981—1985年共發電6.75萬度。 [8] 
會寶嶺水庫電站,位於會寶嶺水庫南放水洞出口處,1974年10月開工,1978年建成。1979年6月全部併網發電。包括放水洞改建、一級站、二級站和35千伏併網線路。一級站裝2機組2050千瓦,二級站裝2機組、為250千瓦。 [5] 
小馬莊水庫,發電站位於西放水洞出口處,裝機3台,容量350千瓦。 [5] 

西泇河引河濟運

京杭運河棗莊段(泇運河,即韓莊運河),原由微山湖西側向南,經不牢河轉入邳州市(原邳縣)。1569年(明隆慶三年)黃河在沛縣決口,運河河道淤塞,都御史翁大立議開泇河。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總河尚書舒應龍主持在微山湖東岸向東開挖45裏,與天然泇河接通,可泄湖水,但窄淺不能行船。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總河劉東星主持將新河重新開挖至萬莊、頓莊、侯遷等處。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將原河槽加寬加深,並建巨梁石閘和德勝、萬年、萬莊草閘。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總河李化龍主持,自夏鎮李家口引水,東南經彭河至韓莊湖口,東經良城、萬莊、台兒莊、下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開浚260裏,並建韓莊、德勝、張莊、萬年、丁廟、頓莊、侯遷、台兒莊八閘。因為泇河為主要補充水源,史稱泇運河。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總河曹時聘主持掃尾工程。至此,從韓莊改道東向的運河全線暢通,漕船皆行於泇河。 [11]  這段運河由夏鎮李家港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它的開通,改變了因黃河氾濫致使京杭運道不通的局面,幾百年來,為南糧北運,物資流通,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12] 

西泇河航道航運

1990年代,西泇河為支線6級航道,河堤距260米,堤頂高海拔30.8~36.8米,頂寬4米;正常水深2.5米,安全泄量1000立方米/秒,可供200噸船舶航行。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