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河遺址

鎖定
西河遺址位於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龍山三村西北500米處,地處鉅野河支流(俗稱“西河”)東岸的平原上,東距著名的城子崖遺址1公里,濟青公路從遺址中間通過,面積約16萬平方米。 [3] 
西河遺址呈漫坡狀隆起,周圍漸低,西部向河凸出。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50米。文化堆積厚約2~3米。是西河類型古文化的命名遺址。 [3]  已發現的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平面多呈圓角方形或長方形,面積一般多在30平方米左右,大者可達50平方米。 [4] 
1992年,被公佈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月,西河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21年10月,該項目入選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承辦的“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中文名
西河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龍山三村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58-1-058

西河遺址歷史沿革

1987年,濟南市文物處和章丘市博物館在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由於窯場取土,遺址已被破壞約6000平方米。
1991年7~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第一次搶救性發掘。
1997年8~9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對西河遺址進行了第二次搶救性考古發掘。 [3] 

西河遺址遺址特點

西河遺址是山東省境內新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中,保存較好、面積較大、內涵豐富的一處典型聚落遺址,因其南、西、北三側被鉅野河支流——西河環繞而得名, [2]  面積約16萬平方米。 [3] 
西河遺址
西河遺址(2張)
西河遺址呈漫坡狀隆起,周圍漸低,西部向河凸出。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50米。文化堆積厚約2~3米。是西河類型古文化的命名遺址。 [3] 
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遺蹟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溝等,以房址最為重要。已發現的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平面多呈圓角方形或長方形,面積一般多在30平方米左右,大者可達50平方米。 [4] 

西河遺址文物遺存

西河遺址以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為主。 [2] 
西河遺址
西河遺址(3張)
1991年7~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的第一次發掘中,計開探方15個,發掘面積450平方米。發現房址、墓葬、灰坑等遺蹟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時代分屬於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西河類型、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唐代。發掘清理了兩座西河類型的房址。房址為半地穴式,面積達40餘平方米。房子西半部地面和部分牆壁先用黃泥抹光後經火烤而成,地面乾燥堅硬。房子中心建置有3組由3個石質支架組成的灶,其中西北一組的支架上還留有1件陶釜。出土遺物有陶釜、盆、罐、壺、碗等,石器有磨盤、磨棒、鏟等。此外,文物普查時還於遺址上採集有商周時期的遺物。
1997年8~9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西河遺址第二次考古發掘中,揭露面積1350平方米,清理出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批房址和灰坑等遺存。房址共19座,均為半地穴式,深約0.3~0.4米,皆單間,平面形狀以圓角方形和長方形為主,其他形狀者極少。面積在30~50平方米左右。居室地面均經仔細加工,或用火烤,或鋪以草木灰。室內按用途分為不同的區,有炊飲區、儲存區、睡眠區等。穴壁多修築得平整光滑,表面還往往塗抹一層黃色泥膏,再用火烤之,使之堅硬。房內四壁挖有數目不一的柱洞。門道清楚者位於南壁東端,呈台階或斜坡狀。炊飲區一般在居室中部,有石支腳或陶支腳組成的灶,且多為組合灶,即由2組或3組呈鼎立狀分佈的石支腳合成。房址內遺蹟、遺物大多保存完好,一些房址中釜、罐、壺等陶器及石器仍原地擺放。此次發掘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陶器,製作規整,造型古樸,陶質陶色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其中的陶豬、陶鳥、陶麪塑像,造型逼真,是我國較早的手工工藝品。另外,疊唇釜口沿上新發現繩紋,小直口陶壺在西河遺址屬首次發現。 [3] 

西河遺址文物保護

1992年,西河遺址被公佈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月,西河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21年10月,該項目入選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承辦的“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西河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
西河遺址位於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龍山三村西北500米處。
  • 交通
自駕前往西河遺址:從貴州出發,沿着滬昆高速、江黔高速、杭瑞高速、二廣高速、蘭南高速、德上高速、濟聊高速到達西河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