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明寺造像碑

鎖定
西明寺造像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西南新鄉縣翟坡鎮小宋佛村,始建於北魏時期。 [1] 
西明寺造像碑基座呈方形,上刻覆蓮,造像立於履蓮之上,通高4.8米,屬單體浮雕造像。觀世音菩薩位於左側,寶增垂至肩上,右手屈肘上舉,握蓮蓓至胸前。左手下垂執淨瓶,雙肩披帛。交於腰下,上折於雙時,然後重於雙側,下着裙,腰束帶,作小結。右為大勢至薯薩像,一佛二菩薩立於長方形基座之上,基座邊長2米,高0.65米。 [1] 
2006年5月25日,西明寺造像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西明寺造像碑
地理位置
河南省新鄉市西南新鄉縣翟坡鎮小宋佛村
所處時代
北魏時期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36-4-2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西明寺造像碑歷史沿革

西明寺造像碑始建於北魏時期,由於年代久遠,原有宮殿廊宇已蕩然無存,僅有石佛曆經歲月沉浮,才得以重見天日,現保存較為完整。
1993年~1994年間,河南省文物先後兩次拔款10萬元,羣眾集資10餘萬元,將造像碑從西明寺舊址遷移到小宋佛村西北角。對已損壞的造像碑進行了粘接、復原,重新樹立起來。並修建了一座仿唐宋風格的古建築,對造像碑進行保護,使其有了棲身之地。 [1] 

西明寺造像碑文物特點

西明寺造像碑房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三間11米,高9.5米。為單檐歇山式灰瓦頂,正面。背面各施鬥供八跺,其中柱頭鋪作四跺,柱問鋪作四跺,柱間施“人”字供。明間的前、後各開格扇門四扇,次間各開直提窗,為這座建築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整個建築更顯得古色古香。西明寺造像碑基座呈方形,上刻覆蓮,造像立於履蓮之上,通高4.8米,屬單體浮雕造像。正面雕佛二菩薩,本尊為無量壽佛,協侍左右的為觀世音、大勢至落薩,均跣足站立。無量壽佛,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提香包,身着羊腸大衣,內着僧概支,胸前素帶作結下垂至腹下,右襟搭於左肘。觀世音菩薩位於左側,寶增垂至肩上,右手屈肘上舉,握蓮蓓至胸前。左手下垂執淨瓶,雙肩披帛。交於腰下,上折於雙時,然後重於雙側,下着裙,腰束帶,作小結。右為大勢至薯薩像,雙手屈肘作合十狀,捧一蓮蓓,服飾同觀世音。菩薩足踏蓮蓓,立於卧獅之上。一佛二菩薩立於長方形基座之上,基座邊長2米,高0.65米。 [1] 

西明寺造像碑文物遺存

西明寺造像碑,雕刻細膩,線條流暢、飄逸。在雕刻技法上採用了高浮雕,平雕、線刻等手法。從整體上看,彙集了唯刻藝術之精華,被專家們譽為“年代之早,形體之大,雕刻之精,中原之冠”。 [1]  西明寺造像碑基座的正面、左側,右側皆刻有魏碑體字的捐資人姓名。 [1] 

西明寺造像碑歷史文化

對於造像碑,《辭海》解釋:“古代睡有佛像的碑形石刻。碑上面開拿造像,或者浮雕佛本生、經變故事等,還雕有供養人或造像銘記。”這在北朝時期是很盛行的。造像碑大體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通碑四面雕刻出排列整齊的小傳像,是為“千佛碑”或“萬佛碑”;一種是在碑的前後各雕出兩層或三層佛龕,空中雕出一佛二菩薩,或佛二弟子二菩薩。毫相上雕出飛天技樂等:還有一種是全碑就雕一佛二菩薩。現在能看到的造像碑,以北魏時期最早,東魏,北齊,西魏,北周時期最多。而在北魏造像碑中。又以豫北地區為多,且大部分都是一佛二菩薩的“三尊式”。日本種智院大學密教研究所張雅靜在《北魏豫北佛教造像碑的樣式特徵與風格演變》一文中將實物現存的豫北造像碑列出三十一尊,西明寺造像碑是其中之一。張雅靜對這些造像碑的地城特徵,風格南變進行了梳理歸納,展示了北魏時期豫北造像碑的發展脈絡一這時期的豫北造像碑多為邑子發願所造,其發願文正是斷定豫北造像碑的根據:當初很可能是放在寺院裏的。成為人們膜拜的對象:由於形體較大。身軀修長一這也是當時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搬動起來不是太容易,因此可以斷定造像碑的出土地即製作地。西明寺造像碑就是個一佛二菩薩的“三尊式”。這尊造像碑“原籍”在新鄉縣翟坡鎮的小宋佛村。 [2] 

西明寺造像碑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西明寺造像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西明寺造像碑旅遊信息

西明寺造像碑地址

西明寺造像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翟坡鎮小宋佛村。

西明寺造像碑交通

自駕前往西明寺造像碑:從新鄉東站出發,大約30公里,約需5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