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

鎖定
或稱史學研究中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首先是哲學流派,他們主張重新解釋馬克思,而不遵從列寧、斯大林的蘇聯解釋模式。其早期代表可追溯至盧卡契和葛蘭西,到法蘭克福學派時已經蔚然大觀,其現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路易·阿爾薩塞、阿多爾諾、勒費弗爾等,他們主張回到青年馬克思、人道的馬克思等。
中文名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
別    名
史學研究中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
流派類型
哲學流派
代表人物
盧卡契和葛蘭西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介紹

或稱史學研究中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首先是哲學流派,他們主張重新解釋馬克思,而不遵從列寧、斯大林的蘇聯解釋模式。其早期代表可追溯至盧卡契和葛蘭西,到法蘭克福學派時已經蔚然大觀,其現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路易·阿爾薩塞、阿多爾諾、勒費弗爾等,他們主張回到青年馬克思、人道的馬克思等。但是,他們仍舊遵循馬克思主義經濟因素決定論、基礎—上層建築、階級分析法等基本社會歷史概念,只是更強調意識的巨大作用。由於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也多涉及史學,從盧卡契、葛蘭西直到阿爾薩塞,都有關於歷史的著作。但更重要的是,由於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歷史理論的貧乏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科學性逐漸得到證明,馬克思主義對職業史學家產生了巨大影響,促使他們重視社會經濟因素、人民羣眾的作用、階段鬥爭、社會形態,以及歷史規律。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在法國,稍晚近在英國、德國和美國,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羣體。這其中有的是共產黨員,有的則不是;有的側重馬克思的這一部分學説,有的則利用另一部分,所以這些人當中的政治觀點和學術觀點往往也有很大差異。其代表人物如法國的著名史學家饒勒斯、拉布魯斯、勒費弗爾、皮埃爾·維拉爾、阿爾貝·索布爾(他們大都是運用馬克思的階級觀點研究法國大革命的專家),英國的著名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希爾、湯普遜等(他們也多研究英國革命、中世紀的農民、近代工人階級等),此外還有象美國的尤金·吉諾維斯那樣的研究黑人史、勞工史、移民史等等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代表著作如索布爾的《共和二年巴黎的無套褲漢》、湯普遜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霍布斯鮑姆的《早期起義》等,都是這方面有影響的近作,此外他們還有自己的報刊雜誌作為陣地,發表為數頗多的論文,比如英國的《過去與現在》、《新左派評論》等即是。儘管這些史學家在研究主題和方法上有許多共同點——比如都重視人民羣眾,特別是階級鬥爭的重大歷史作用,儘管他們都高度讚揚馬克思,但仍在不同程度上或從不同角度對馬克思主義做了修正,比如他們都反對狹隘的“經濟決定論”,有的如湯普遜強調階級意識在階級形成過程中的先導作用,強調人本;有的如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只強調其中沒有人的活動的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力量。因此,雖然他們都聲稱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歷史,但其中差別甚大,很難視為一個具有多方面一致性的學術流派。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法蘭克福學派

現代西方頗具影響的社會哲學流派之一,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中的一個主要流派.它是由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一個社會研究所發展而來的,形成於20世紀的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這個學派既代表着一個激進知識分子組成的學術團體和研究機構,同時也代表着一種“社會批判理論”。學派的主要成員有霍克海默爾、阿多爾諾、波洛克、馬爾庫塞、基希海默爾、洛文塔爾、本傑明、弗洛姆、哈貝馬斯、施密特、內格特、韋爾默爾、奧菲等.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學派力圖創立一種針對當代西方社會現狀的“社會批判理論”,尋找當代發達工業社會條件下人類解放的途徑.首先,他們用人本主義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將批判與科學、價值與事實對立起來,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批判理論”;其次,他們試圖把弗洛伊德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用精神分析學的生物決定論來補充歷史唯物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理論使弗洛伊德的性壓抑學説政治革命化,將人類的徹底解放歸結為本能的解放;再次,他們徹底否定現存社會制度,把科學技術看作是現代文明走向病態和不健全的根源.他們極力否定馬克思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認為無產階級在今天已被消費社會所同化而不再具有革命意識,主張全面修改和“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批判理論”是一種社會、歷史和自然的綜合性理論,它主張用交叉學科的方法來探討現實的重大問題,用人本主義的立場取代實證主義的立場,用批判精神取代經驗描述.它將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轉向哲學批判,尤其是文化批判.面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刻變化,它總是從人自身及其精神取向方面尋求原因,把尖鋭的社會矛盾問題歸結為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無論是阿多爾諾的文化工業論還是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都以克服物化意識和喚醒人的心理變革為宗旨,訴諸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文化革命的前提.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西方學生造反運動和新左派運動中,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曾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代表人物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葛蘭西

(1891~1937)
葛蘭西 葛蘭西
1891年1月23日,葛蘭西生於意大利撒丁島一個貧寒的小職員家庭,靠勤工和獎學金讀完都靈大學。大學期間,1913年他加入意大利社會黨。畢業後擔任都靈社會週報《人民呼聲報》主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葛蘭西響應列寧“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發動都靈工人舉行反戰武裝起義,在工人中贏得威望,被選為社會黨都靈支部書記。
大戰結束後,意大利革命運動空前高漲,工人和農民決心要走“俄國人道路”。1921年1月21日意大利共產黨成立。葛蘭西是黨的創始人之一。1922年5月,葛蘭西作為意共代表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書記。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分子在意大利奪取了國家政權。葛蘭西受共產國際委派回國領導意共開展反法西斯鬥爭。1926年11月不幸被捕。在監獄中,雖遭百般折磨,他仍以堅強的意志研究革命理論,寫下32本《獄中札記》,這是意大利現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1937年4月27日,葛蘭西這位堅強的戰士在法西斯獄中與世長辭。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阿爾都塞

(1918~1990)
阿爾都塞 阿爾都塞
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出生於阿爾及利亞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鎮,其父是一家銀行的經理。1924—1930年在阿爾及爾上小學。1930—1936年在法國馬塞上中學。畢業後考入巴黎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預科班學習。1939年入該校文學院不久,因德國法西斯入侵而應徵入伍,隨軍駐守佈列特尼半島。1940年被德軍俘虜,關押在集中營,直到戰爭結束才獲釋。1945年重返高等師範學校,在哲學家巴歇拉爾指導下研究哲學。194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留校從教,並於同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62年升為教授,1975年通過答辯,又被庇卡底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80年患精神病,退休療養。1990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