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

鎖定
資產階級革命準備時期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F.培根、T.霍布斯和B.孟德維爾, 法國的C.A.愛爾維修和P.-H.D.霍爾巴赫等。他們運用唯物主義感覺論去説明社會生活,認為人是能夠感受外物刺激的自然產物,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和 利己的,人的苦樂感覺是道德的來源,同時又是判斷善惡的標準。他們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係,看作是道德領域的一個根本問題,並把兩者的和諧統一作為道 德的最高目標。
中文名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
外文名
Modern western ethics thought
思    想
西方近代倫理
建立時間
17世紀初至19世紀末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思想演變

17世紀初至19世紀末西歐資本主義制度建立、鞏固並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整個時期各種資產階級道德學説的統稱。由於近代西歐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 衡,哲學世界觀以及文化歷史的傳統存在差異,使這個時期的倫理思想出現了錯綜複雜的狀況。它們的思想淵源基本上是繼承、發展了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的 倫理學説。從理論特點上看,這個時期的各種倫理思想分別具有功利論、理性論、情感論和生物進化論以及非道德主義等傾向。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功利論

資產階級革命準備時期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F.培根、T.霍布斯和B.孟德維爾,法國的C.A.愛爾維修和P.-H.D.霍爾巴赫等。他們運用唯物主義感覺論去説明社會生活,認為人是能夠感受外物刺激的自然產物,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和利己的,人的苦樂感覺是道德的 來源,同時又是判斷善惡的標準。他們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係,看作是道德領域的一個根本問題,並把兩者的和諧統一作為道德的最高目標。儘管他們從利己 的或合理利己的角度理解統一的基礎,但實質上都歸結到個人利益上。這些具有功利主義傾向的倫理思想家十分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們道德狀況的作用,認為個人利 益和社會利益之所以會發生矛盾,人的利己心之所以把人引向罪惡,是由於舊的封建專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必須改造舊的社會制度,建立資本主義新制度,從而把道 德與反封建的政治緊密結合起來。隨着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具有功利主義特色的倫理思想更加完善和系統化。英國典型的功利主義者J.邊沁和J.S.密爾在 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霍布斯、愛爾維修等人的倫理思想,提出以苦樂效用原則為道德的來源和標準,對快樂和痛苦作了量或質的分類,認為可以對苦樂進行精確的 計算,從中得出最大幸福主義的功利原則。他們強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利益的和諧統一,強調以所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最高的道德準則。19世紀 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L.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倫理思想,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劃入功利論倫理思想的範圍。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理性論

近代理性主義倫理思想始於17~18世紀唯物論哲學家R.笛卡爾、B.斯賓諾莎、G.W.萊布尼茨等人,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I.康德和G.W.F.黑格爾使之完善和系統化。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的理念論倫理思想,把人的主觀精神或獨立於人和自然的客觀精神即理念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人的本質,並以此説明道德的來源和本質。康德從人類理性推出先驗的道德律,認為只有這種沒有任何經驗內容的道德律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和客觀有效性。他強調道德的本質是意志自律,即意志為人頒佈道德律,使人為義務而義務,在道德行為中不計利害。黑格爾概括總結了前人,特別是近代資產階級倫理思想的成就,建立起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他把辯證法引進了倫理學,把道德看作是絕對精神發展的一個階段,並在其辯證發展過程中進行考察。他深刻地揭示了道德的社會現實內容和歷史的進程,同時又辯證地解決善與惡、意志自由與道德責任目的與手段以及動機與效果等一系列道德範疇的對立統一關係。但由於黑格爾把道德看作是理念的產物,因而不可能最終科學地解決道德的本質以及道德範疇在現實中的對立和轉化。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情感論

道德情感論因主張道德起源於人的情感而得名,最初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的A.A.C.沙夫茨伯裏(1671~1713)、 F.哈奇森(1694~1747)、D.休謨和 亞當·斯密(1723~1790)等人。他們反對道德起源於人的感性慾望、理性或社會契約等觀點,把人的天然情感或仁愛情感乃至同情心看作道德的本源,認 為道德情感是脱離人們的社會生活和道德實踐先天具有的。道德情感論一般不否認利己情感,但它更強調利他情感,並把促進共同幸福作為道德目的和善惡標準。哈 奇森提出,德行是善的量與享受的人數的乘積,最大數量的善由最大多數人來享受就是最高的道德,相反就是最大的惡。
19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A.孔德繼承了道德情感論的觀點,認為人的情感決定社會起源和道德,個人生活中利己情感佔主導,社會生活中利他情感佔優勢,社會關係只有依靠利他情感即普遍的愛來調節,社會才有幸福和進步。英國的H.斯賓塞把生物進化論原則引入倫理學,把道德看作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社會如同有機體一樣,各階級的人們處於協調友愛之中,道德的利他情感使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日趨一致,個人與社會將不再存在矛盾。孔德和斯賓塞都試圖從道德上論證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最和諧幸福的。
19世紀後期,出現了A.叔本華、F.W.尼采帶有非理性主義悲觀主義特點的倫理思想。叔本華試圖從生存意志中尋找道德的根源,並通過死亡獲得人生的解脱,尼采則把權力意志作為道德的本質,公開鼓吹弱肉強食的非道德主義理論。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思想作用

西方近代資產階級的倫理思想,在反封建鬥爭中起過積極的作用,在理論上也包含有一些合理因素,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 建立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料。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倫理思想家們在階級和世界觀方面的侷限,因而最終不能使道德成為科學。隨着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其倫理思 想也逐漸走向保守和反動。現代西方各種流派的倫理思想,基本上都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倫理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見西方現代倫理學)。
19世紀初出現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倫理思想,從根本上説,並沒有超出同時代資產階級倫理思想的界限,但它對私有制尤其是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道德敗壞狀 況進行了尖鋭的抨擊,同時還預言人的利己心將隨着私有制的消滅而消滅。它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的一些猜測,反映了早期無產者和勞動人民的利 益及道德理想。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啓示

德教育,重視道德教育過程,幫助學生去發現、去創造,突出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實踐性和操作性.在相當程度上表現出對20世紀30年代實用主義道德教育理論的繼承和深化。
二是多學科整合研究日漸深人.道德教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道德教育理論的建構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正如有的學者指出:“道德教育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共同研究的領域.僅僅通過一門學科來探討這一領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險的”。閉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創建無一例外都是多學科整合研究的成果,如柯爾伯格的認知發展道德教育理論,就是道德哲學和道德心理學整合研究的結晶。
三是注重微觀研究。面對西方社會當時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西方道德教育研究者一改注重宏觀研究的傳統,將研究視野轉向微觀,期望其理論研究能夠用來指導學校道德教育實踐,從而產生了一批可直接用於道德教育實踐、操作性很強的理論。如體諒關心道德教育理論的創建者麥克菲爾、諾丁斯在理論創建過程中分別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和實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們推出了學校道德教育課程教材《起跑線》,出版了道德教育叢書《生命線》和專著《中學的道德教育》。
三、西方近代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對我國的啓示
縱觀西方近代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理論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的內容總是和一定的社會現實相關。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不可能遊離在現實社會之外而存在,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倫理道德始終是階級的倫理道德”。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不論什麼社會制度的國家,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與當時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呈現出全球化趨勢,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國文化和道德價值已經滲透在各個領域。所以.對在西方社會科技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或背景下進行的倫理思想和道德教育進行研究,對於構建我國的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1、重新認識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內涵
我國的學校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依然以灌輸為主要形式,以社會即時需要為指向,帶有強烈的功利化傾向,而忽視了教育的本體價值,即育人、育德價值,所以不可避免的帶有濃厚的政治化傾向,將教育窄化為政治教育;教育內容停留在知識化層面,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判斷、選擇能力的培養;道德教育過程呈現簡單化和形式化。借鑑西方國家學校倫理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我們認為,改進我國的學校教育.首先應該從認識學校教育的核心內涵入手,明確教育是人類自我超越和自我昇華的過程,這一過程並不是把一種規則強加於人,而是人自我發展、自我肯定、自我欣賞和享用的內在需要。所以,學校教育的意義不是將社會現行的道德規範和倫理準則灌輸給學生,而在於啓發和喚醒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增強其對道德自覺和倫理思想的判斷,培養其對道德良知的追求,啓迪其對如何做人的感悟。
2、進一步拓展我國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的獨創性和實踐性
剖析我國的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將其當作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同義詞。缺乏對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核心與內涵的認識,缺乏實踐指導性和操作性,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停留在道德知識的單向灌輸或傳遞上,在德育實踐中不能理直氣壯地解釋或解決實際問題,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道德教育實踐操作存在着嚴重的脱節。這些現象的出現與我國道德教育理論研究貧乏和道德教育實踐途徑的單一是分不開的。反觀西方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趣論,其派別眾多,思想開放,見解各一,甚至互不相容,各派別不僅提出了其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都提供了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實踐的可操作性途徑。這也啓示我們在強調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理論的多樣性、創新性的同時,迫切需要加強對其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進而開拓我國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實踐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中,在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實踐中,我國倫理思想及道德教育理論研究和道德教育實踐必將迎來新的繁榮。

西方近代倫理思想參考文獻

[1]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2] 王莉萍.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德育理論建設的啓示[J].內蒙古社會科學.1997(4).
[3] 袁桂林.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 社, 199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