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方美學初步

鎖定
《西方美學初步》是1999年11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單世聯。本書主要是對西方的美學進行初步的闡述、探索和研究。
中文名
西方美學初步
作    者
單世聯 [1]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9年11月01日
頁    數
662 頁
定    價
38 元
開    本
197×139×30毫米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18031545 [1] 

西方美學初步內容簡介

書中中分成五篇:第一篇柏拉圖主義;第二篇天路歷程;第三篇近代轉型;第四篇康德主義;第五篇現代話語;結束語:不再美的藝術與走向美的生活。

西方美學初步作者簡介

單世聯,1962年出生於江蘇邗江(屬揚州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美學、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現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評。先後任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兼職教授和特約研究員,2006—2007為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訪問學人。1985年以來,發表學術思想論文和社會文化評論400多篇作。 [1] 

西方美學初步目錄

引言引我們上升
第一篇柏拉圖主義
第1章希臘精神與美學起源
一民主政制
二美的生活
三理性精神
第2章從畢達哥拉斯學派到蘇格拉底
一數的和諧
二對立的和諧
三摹仿論與靈感説的起源
四主觀主義與相對主義
五目的論與理想化
第3章柏拉圖:第一個美的哲學
一美不是什麼
二美是什麼
三對藝術的第一次起訴
第4章亞里士多德:第一個詩學體系
一美的形式
二摹仿新解
二淨化效果
第5章希臘化的思潮
伊壁鳩魯學派:對藝術的兩種態度
斯多葛學派:世界無往而不美
三懷疑派:哪裏有什麼美學
第6章古羅馬的開拓
一西塞羅:美學上的“羅馬人”
二賀拉斯:古典主義的始作俑者
三朗吉努斯:崇高論的第一人
四普洛丁:面向中世紀的古代人
附四個觀點
第二篇天路歷程
第7章宗教精神與美學變異
一兩個世界:天國與塵世
二兩個來源:《聖經》與古典
三兩個轉向:超驗與象徵
第8章神秘的拜占庭
一匯通之路
二審美神學
三偶像崇拜之爭
第9章奧古斯丁:從審美到宗教
一古典淵源
二上帝之美
三對藝術的第二次起訴
第10章經院美學:在上帝的光照下
一三個學派和一個觀點
二經院美學的兩條主線
三轉向世俗
第三篇近代轉型
第11章走進新時代
一古今之爭與西方美學的特徵
二藝術獨立與美學理想
三四大師
第12章規則的制定
一笛卡爾:沒有美學的美學家
二布瓦洛:新古典主義的立法者
三英倫三傑:教條的調適
四維柯:主流之外的發現
第13章經驗的探索
一“審美無利害關係”理論的起源
二趣味的標準
三美的經驗論特徵
四從自然美到崇高
第14章理性的反動
一狄德羅:美的客觀論與藝術的情感論
二盧梭:對藝術的第三次起訴
第四篇康德主義
第15章美學之門
一英法對比:為德國探路
二鮑姆嘉滕:為美學命名
三文克爾曼:讓古典活起來
四萊辛:讓文藝動起來
第16章康德:第二個美的哲學
一為什麼要一個美學
二美的分析
三崇高的分析
四藝術的分析
第17章席勒的救世悲願
一對法國革命和現代性的美學反省
二美與崇高:兩種人性理想
三回答盧梭:美感教育的意義
四形式、活的形象、外觀與美的王國
五費希特的迴應
第18章謝林的華美構造
一詩意的自然與天才的藝術
二藝術的體系性
三渴望“新神話”
第19章浪漫的精靈
一生活的詩化
二永遠的“藍花”
三“反諷”的詩性
第20章歌德的智慧
一從特徵到美
二古典與浪漫之間
第21章黑格爾:第二個詩學體系
一體系與方法
二美與美的兩種形態
三藝術體系的三重形式
四人道與自由之歌
第22章告別古典
一叔本華論審美態度
二基爾凱郭爾論美感生活
三尼采論悲劇精神
四弗洛伊德論藝術的起源
第五篇現代話語
第23章表現:克羅齊與表現主義美學
一藝術不是什麼
二藝術是純粹的直覺
三科林伍德的補充
第24章形式:貝爾與形式主義美學
一形式的意味
二想象的生活
三音樂的形式
四文學性是什麼
第25章符號:朗格與符號論美學
一符號的構型功能
二符號的表現功能
三表現性探源
第26章反映:盧卡契的現實主義美學
一浪漫的總體
二在反映論的框架中
三交鋒中的總體性
四反映論——總體論的美學體系
第27章意義:伽達默爾與解釋學美學
一審美的真理性
二藝術的存在方式
三理解的歷史性
四意義的意義
第28章杜夫海納與現象學美學
一從蓋格爾到杜夫海納
二審美對象與審美知覺
三美與自然美
第29章維特根絲坦與分析美學
一美學不可説
二藝術不可定義
三在慣例與傳統中
第30章阿多諾與批判美學
一反抗現代性的美學話語
二藝術作為否定
三大眾文化批判
四“新感性”的承諾
第31章利奧塔與後現代主義美學
一布希亞:後美學的超美學
二利奧塔:後美學的崇高
三詹姆遜:後美學的特徵
結束語:不再美的藝術與走向美的生活
基本文獻
參考書目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