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個人烏托邦傾向

鎖定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個人烏托邦傾向》是2004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躍速 [1] 
書    名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個人烏托邦傾向
作    者
武躍速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7月1日
頁    數
300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6814444
版    次
1

目錄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個人烏托邦傾向內容簡介

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閲讀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能夠接觸到的譯介文本和有限的介紹中,留下的印象大抵是異化、荒誕、扭曲等。但即使是這點有限的閲讀,也使我異常興奮,因為其中所藴涵的危機意識,和正在某種意識形態理想中覺醒過來的我們這一代人(文革紅小兵),在內心深處產生極大的親和性,類似痛苦、絕望等否定性概念給予我的是一種如此痛快淋漓的感覺,而且立即就和“思想深刻”聯繫在一起,認為“理想”之類是人的天真膚淺所致,等。當時中國當代文學正是“現代派”熱,自己偶爾對同齡人的創作做一點批評文字,會比照着説中國的“現代派”如何的不夠“現代”,因為它們並不是真正的“絕望”,因此也就不夠“深刻”云云,還相當的斬釘截鐵。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個人烏托邦傾向目錄

總序 蔣承勇 序 劉象愚 導論 第一章 家園:詩與思的建構 一、里爾克:存在的領悟 二、葉芝:“駛向拜占庭” 三、普魯斯特:反抗時間流逝 四、超現實主義:人性的全面解放 第二章 神性追與意義秩序:艾略特的宗教精神 一“荒原”深處的祈盼 二、皈依天主教 三、時空中的意義呈現 第三章 和諧與愛:伍爾芙的人性渴望 一、宇宙人生的冥思 二、“生命之樹上的蓓蕾” 三、燈塔意象 第四章 頑強的自我:卡夫卡的亮光 一、“我像一個孩子,在成年人中流浪” 二、個體面對羣體的靈魂堅守 第五章 沉浮中的靈魂拯救:奧尼爾的終極追尋 一、宗教意義上的精神救助 二、尊嚴尋求與情感訴求 三、無限意義上的“天邊外” 第六章 意義生存:西西弗斯的努力 一、薩特:人的“自由選擇” 二、加繆:清明意識中的道德人格 三、歷史尷尬中的人性亮光 四、人與“絕對”的較量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