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征戰役

鎖定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對陝西、甘肅、寧夏3省邊界地區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1] 
名    稱
西征戰役
發生時間
1936年5月27日~7月底
地    點
陝西省定邊、寧夏鹽池、甘肅省環縣和曲子等地區
參戰方
紅軍,國民黨軍隊
結    果
紅軍獲勝

西征戰役戰役過程

1936年5月初,紅一方面軍東征回師陝北後,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人民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央軍委)發表了《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但是,蔣介石堅持內戰政策,拒絕議和,調集兵力準備“進剿”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並以寧夏軍閥馬鴻逵新編第 7師一部駐守定邊、鹽池、韋州等地,馬鴻賓第35師駐守慶陽、曲子、環縣、鎮原地區,防堵紅軍西進。中央軍委為擴大和鞏固西北抗日根據地,擴大紅軍,並發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於18日決定:以紅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和第81師組成西方野戰軍,由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西征陝、甘、寧3省邊界地區,打擊堅持反共的寧夏軍閥部隊,創建新的蘇區;以部分紅軍和地方武裝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指揮,在東線堅持游擊戰爭,保衞陝甘蘇區,策應西征作戰。 [1] 
5月19日和20日,西方野戰軍以紅1軍團為左路軍,紅15軍團為右路軍,相繼從延長、延川地區西進,先後到達吳起鎮、新城堡地域集結。彭德懷依據寧夏軍閥部隊佈防情況,決心以右路軍向西北方向發起進攻,偽裝奪取寧夏,調動環縣、慶陽的國民黨軍第35師回援寧夏;左路軍向西南方向行動,求殲回援之敵於運動中。5月28日,右路軍一部襲佔寧條梁,另一部進攻安邊未克;隨後,右路軍主力即向西進擊,先頭部隊於6月12日佔領同心城,主力進到王家團莊附近,截斷了第35師北退去路。與此同時,左路軍向曲子、環縣方向急進。6月1日,紅2師在曲子殲滅第35師騎兵團一部及第105旅2個騎兵連。6月3日,左路軍主力在阜城地區全殲馳援曲子的第35師 6個步兵營,擊潰2個騎兵營;接着乘勝佔領環縣、洪德城、三岔及其間的大片地區。在此期間,紅29軍一部也進至元城、曲子、合水之間地區,配合左路軍行動;紅28軍加入了西方野戰軍序列,與第81師等部組成中路軍(亦稱北路軍),接替右路軍圍攻安邊,奪取堆子梁、城川等城寨的任務。6月15~27日,右路軍在中路軍配合下,相繼攻佔定邊、鹽池、王家團莊和豫旺(今下馬關),殲滅新7師2個騎兵營及當地民團;左路軍攻佔七營、豫旺堡。7月,紅軍在紅城水、安邊、七營等地擊退了國民黨軍數次反撲,鞏固和擴大了佔領地區,新、老蘇區連成一片。紅軍在新開闢地區發動羣眾,建立政權,擴大紅軍,徵集資財,並對國民黨軍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東線紅軍和地方武裝經過兩個多月的作戰,疲憊和消耗了國民黨軍,有力地配合了西方野戰軍的作戰。7月底,西方野戰軍主力集結在豫旺地區休整,戰役勝利結束。 [1] 

西征戰役戰役結果

西征戰役歷時兩個多月,俘國民黨軍2000餘人,繳獲槍2000餘支、戰馬 500餘匹,佔領城鎮10餘座,開闢縱橫 200餘公里的新區,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同時為爾後策應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