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庇阿

(手遊《萬國覺醒》中的武將)

鎖定
西庇阿是手遊《萬國覺醒》中的武將。
西庇阿為史詩品質武將,天賦配置為攻城、野戰、駐防。其設計原型為古羅馬統帥和政治家大西庇阿 [1] 
中文名
西庇阿
別    名
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
性    別
登場作品
《萬國覺醒》
品    質
史詩
定    位
野戰、駐防
獲取途徑
金銀寶箱、紫雕像、遠征商店、羅馬初始統帥、特別活動

西庇阿角色背景

大西庇阿,全名為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其中阿非利加努斯是羅馬人為了表彰其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傑出貢獻而贈予他的尊稱,意為征服非洲的人),古羅馬統帥和政治家,生於古羅馬著名的貴族家庭。他的家族曾產生過幾名羅馬執政官,而他也在年輕時為羅馬奪取了西班牙,將迦太基人趕出了那裏,並未他的父親報了仇。
西元前202年,他在著名的扎馬戰役中戰敗了名將漢尼拔,讓羅馬人以絕對有利的條件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但他的政敵在加圖的領導下指責西庇阿及其弟盧修斯(小西庇阿)在與馬其頓的交戰中給予對方過於仁慈的條件,並且沒能得到這些條件所應該帶來的金錢。儘管這一罪行並無證據,心灰意冷的大西庇阿仍然選擇引退,最後在羅馬南部自己的別墅中病死。 [2] 
《萬國覺醒》西庇阿 《萬國覺醒》西庇阿

西庇阿能力設定

武將技能
技能名稱
技能屬性
技能描述
戎馬一生
主動
5秒內,減傷+25%,反傷+25%
伺機而動
被動
受到攻擊時,有10%機率在接下來1秒+100%攻擊力,每5秒最多發動1次。當率領的軍隊兵力少於40%,被攻擊時有10%回覆450係數輕傷單位
非洲征服者
被動
攻城+7%傷害
名門望族
被動
部隊容量+10%
全面攻陷(強化伺機而動)
覺醒
變為受到攻擊時,有15%機率在接下來2秒+100%攻擊力,每5秒最多發動1次。當率領的軍隊兵力少於40%,被攻擊時有15%回覆500係數輕傷單位
數據為2020年8月的數據,參考資料 [1] 
技能優先升級:1>2>3>4

西庇阿玩法分析

西庇阿定位分析

非常容易上手的武將,基本上早期人手必練,算是史詩統帥中的比較好的攻城統帥,大招的降傷與反擊令到他打野戰實力也不俗,同時也可以當駐防統帥。
大招主防,2技能主攻,使其平衡為一隻攻守兼備的武將。 [1] 

西庇阿天賦分析

西庇阿擁有的三個種類天賦分別為攻城,領袖和進攻。之所以不選擇攻城是因為攻城並不適合普通玩家,對普通玩家來説,攻城帶來的損失會非常大。在前期,如果想用西庇阿作為攻城武將,一般也是當副將使用,並不需要選擇攻城的天賦。
由於西庇阿作為主將主要是在前期使用,所以會有許多不同的兵種,會選擇領袖天賦的全員配盾和全員配劍,這個天賦可以增加當所率領部隊包含三種及以上不同的兵種時,受到的傷害降低和造成的所有傷害提升。
進攻天賦方面推薦的是遊刃有餘,因為西庇阿所帶的兵數量非常多,所以一般情況下西庇阿可以在戰場上停留比較長的時間,而遊刃有餘的天賦效果是隨着戰鬥的進行,每隔10秒,所率領部隊造成的所有傷害提升2.5%,最高提升10%,這個天賦就會特別適合西庇阿。 [3] 

西庇阿技能分析

戎馬一生
該技能在保持坦度的同時還具有反傷能力,因此在圍攻下會有非常好的作用,並且隨着玩家城建科技的提升越高後期越肉,因此具有很強的培養價值。
伺機而動
由於1技能已經具備的抗傷能力了,2技能更是加強了反擊的傷害,並且在四五個人圍攻的情況下幾乎內置冷卻時間一到就能觸發,因此續航能力也非常高,但回血能力,效果微乎其微。
名門望族
簡單來説就是全數據提升10%(包括重傷量),因此隨着玩家的發展和科技的提升這個數值帶來的提升會越來越高。 [3] 

西庇阿武將搭配

西庇阿+孫武
孫武可使整隊減傷10%,配合西庇的大招可減35%,而且西庇的二技能觸發時,孫武剛好發大招也會相輔相成。
西庇阿+貞德
早期非常常見的組合,由於西庇阿沒有限制兵種,混兵也可,貞德的大招也是能配合混兵的。
凱撒+西庇阿
早期兵量沒有很多時,都是混兵出隊的,而凱撒和西庇都是可以混兵出動的。 [1] 

西庇阿玩家評價

西庇阿的最大優勢就在於他可以攜帶的部隊的數量,在遊戲裏,部隊血越少,重傷率就越高,所以頻繁的換隊伍非常的有必要。而在日落峽谷和遠征挑戰之中,需要的就是讓西庇阿作為第一個攻擊到敵方的部隊,在日落峽谷中我們需要將西庇阿放在前排,而遠征挑戰也是如此,讓西庇阿作為一個吸收傷害的武將,會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九遊評) [3] 

西庇阿彩蛋花絮

設計原型
大西庇阿(前235年—前183年),全名為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古羅馬統帥和政治家。他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方面的主要將領之一,以在扎馬戰役中打敗迦太基統帥漢尼拔而著稱於世。由於西庇阿的勝利,羅馬人以絕對有利的條件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西庇阿因此得到他那著名的綽號:“阿非利加征服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