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常村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下轄村)

鎖定
西常村位於南村鎮西南部,距鎮政府約8公里。東北緊鄰小康示範村東常村,西南接冶底村,村中共有136户村民,共計502人,大多為農業人口,相當大一部分外出打工。耕地680餘畝,多數為山坡梯田,糧食產量不高且品種單一,有少量經濟作物。村沒有支柱產業,60%的村民主要勞動力在東常村鑄造廠、西河鑄造廠和張村鑄造廠這三個廠子上班。月收入平均1500元左右。30%的年輕村民在市裏打工,開出租車或幹別的。10%村民為單位正式員工。
中文名
西常村
行政區類別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地理位置
距鎮政府約8公里
人口數量
502人
著名景點
西常村

西常村村民主要情況

勞動力及經濟來源方面
西常村每户平均為5人,大部分是父母和兒子一家同住,家庭主要勞動力是父親和兒子,也有很多年輕的兒媳婦也開始參加工作,母親大部分是呆在家,做飯及帶孩子。
上學社保方面
西常村原來有一小學,自合併中心校後撤消,學生大都在東常村小學和冶底小學上學,一至三年級在東常村上,離家近,四五年級在冶底小學上,中午上灶在學校吃飯,晚上步行回家或讓家裏父母接送。近幾年來,隨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輕家長從小學開始就把孩子送到市裏去上學。父母為了給孩子做飯,於是在市裏租房找工作。這在村裏佔了近30%左右。初中在南村中學上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父母為了孩子上好學,全家都搬到南村,在那租房子找工作。
全村農業户口全部都辦有農村醫療保險,按規定比例報銷,社會保險辦的較少。老年人每月領有30塊錢的老年生活補助,村裏14人辦有農村低保,多為患有重病和殘疾人。
吃水行路方面
西常村現有一機井,有指定專人放水,隔一天放一次
可以滿足村民吃水需要,現家家都有自來水,不存在吃水難的問題,抽水所用電費由村委負責交納,抽水設備壞了也由村委負責修理。村外現有一條公路,位於村邊,由冶底通往市裏的班車每天經過,一天四趟,上午兩趟,下午兩趟。80%的村民家中也有摩托車,來往都很方便。村中土路由於資金等方面原因至今仍未硬化,村民們多有説辭。
通訊用電方面
本村村民基本上都安有固定電話,電話覆蓋率達到90%以上,只有少數老年人家庭沒有,平均每户兩部手機,在外打工的年輕人更是人手一部,彼此間聯繫都很方便。家家通電,很多家裏都買有電飯鍋、電磁爐等家用電器。

西常村主要問題

經過對西常村村民的主要情況分析,可以看出西常村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①隨着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很多年輕夫妻不滿足於現狀,開始尋求更好的發展,從農村向城市邁進,到市裏找工作,又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暇照顧孩子,只好將孩子留在家,由父母代為看管。這就變成了時下所説的留守兒童。而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如監護管理不力、孩子缺少撫慰、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等等問題也隨之顯現。②近年來,很多孩子出村上學的父母,擔心孩子上灶吃不好飯,於是跟着孩子一起出村,在孩子上學的地方租房子找工作,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做飯,看管孩子。等孩子畢業後在重新回到家裏。雖然孩子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但離家的父母們卻面臨很多問題:重新找工作,家中田地無人收拾,生活環境不適應等等。

西常村對策及建議

西常村的問題也是一個當前的社會問題,它不僅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而且關係到外出打工及留守老人的家庭和諧。針對本村此種情況,我想到了幾點建議: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儘量住在學校。
(二)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絡。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絡,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絡,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三)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