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布特哈

鎖定
西布特哈,清末政區名。全稱“西路布特哈總管衙門“。
中文名
西布特哈
別    名
西路布特哈總管衙門
性    質
政區名
朝    代
清末
沿革
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將分佈嫩江流域之索倫(今鄂温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漁獵民族編旗設佐,置布特哈總管衙門領之。光緒二十年(1894),裁併衙門三總管,改置副都統領其事。三十二年,又裁撤副都統,以嫩江為界,分置東、西兩路布特哈,各設總管,分編八旗。總管下設佐領一,驍騎校一,統領本路旗屬事宜。治所駐嫩江西岸宜卧奇後屯(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烏爾科鄉)。五路鄂倫春人有四路歸其轄領。1915年(一作1912年)增置布西設治局,治所移尼爾基(今莫力達瓦旗旗治所在)。1932年,日偽當局將原西布特哈地方分設七旗。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7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