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山焦棗

鎖定
西山焦棗,安徽省池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西山焦棗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先蒸後烘,反覆多次,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色如紫金,形如瑪瑙,柔軟鮮嫩,甘甜溢香,可謂色、形、質、味樣樣俱全,營養價值高於金絲琥珀棗和蜜棗。
2015年8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西山焦棗”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2] 
中文名
西山焦棗
外文名
Xishan jujube
產地名稱
安徽省池州市
品質特點
皮薄、肉厚、糖多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1]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第96號
批准時間
2015年8月27日

西山焦棗產品特點

西山焦棗青棗皮薄、肉厚、糖多、核小、個大,形似冬瓜,故又稱冬瓜棗,是製作焦棗的上等原材料。西山焦棗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先蒸後烘,反覆多次,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色如紫金,形如瑪瑙,柔軟鮮嫩,甘甜溢香,可謂色、形、質、味樣樣俱全,營養價值高於金絲琥珀棗和蜜棗。 [2]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歷史淵源

西山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
焦棗始於五代十國,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年),西山焦棗被列為貢品。 [2] 

西山焦棗產地環境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
安徽省池州市氣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暖濕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毫米,年均日照率45%,年均無霜期220天,最長286天。
池州東南部以九華山、牯牛降為主體構成南部山區骨架,是皖南山區的組成部分,中部為崗衝相間的丘陵區,西北部沿江地帶為洲圩區,地勢低平,河湖交錯。池州大地構造上位於揚子地台東北部,根據地層、構造、岩漿活動的差異,可分別歸屬於三個次級構造單元,即東至縣南部為江南台隆;貴池區和青陽縣以北為下揚子台坳;中部為皖南浙台坳,適宜種植棗樹。 [3] 

西山焦棗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池州市西山村有8家棗業生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
產企業落户,棗園面積8000多畝,年產焦棗達20萬斤。 [2] 

西山焦棗產品榮譽

2015年8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西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
山焦棗”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 

西山焦棗地理標誌

西山焦棗地域保護範圍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鎮西山村、東山村共2個村現轄行政區域。 [1] 

西山焦棗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
冬瓜棗、牛蜂棗。
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石灰岩石礫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2%,p小時值6.5至7.5。
栽培管理
育苗:採用嫁接方法育苗。
移植密度:毎公頃栽植株數≤825株。
施肥:毎年施用有機肥≥8000千克/公頃。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採收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脆熟期分批採收。
加工工藝及操作規範
加工工藝流程:原料——清洗——殺青——蒸制——烘乾——成品。
加工要點:
原料:產地範圍內生產的鮮棗,單果重≥10克;
殺青:水温為60至70℃,時間為2至3分;
蒸制:採用當地生產的木製蒸籠蒸制,時間20至30分;
烘乾:使用木炭火燻蒸烘乾,温度為60至70℃,時間≥24小時,烘乾到產品含水率≤20%為止。
質量特色
感官要求:色澤深紅,顆粒完整、外型細長;質地膠黏,肉質細膩,棗香濃郁。
理化指標:
項 目
指 標
水分(%) ≤
20
總糖(%) ≥
40
總酸(克/100克) ≤
2.5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1] 

西山焦棗專用標誌使用

西山焦棗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西山焦棗的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