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安起義

鎖定
武昌起義爆發後,西安立即予以響應。1911年10月22日清晨,同盟會、新軍、哥老會在新軍營長張鳳翽的帶領下,發動西安起義。
名    稱
西安起義
地    點
西安
參戰方
同盟會(包括新軍、哥老會)清軍
結    果
同盟會(包括新軍、哥老會)勝利
主要指揮官
張風翽
發生時間
1911年10月22日

西安起義背景介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前夕,國內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特別是四川人民的保路運動,更給了毗鄰的陝西革命黨人的反清鬥爭以較大的影響。根據同盟會組織的決定,陝西革命黨人原擬於 10月6日(農曆八月十五日)起義。“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消息不脛而走,到處流傳。但由於陝西當局防範嚴密,加上連日陰雨等原因,起義未能如期舉行。 [1] 

西安起義起因

中秋節後,清政府陝西當局派人四處探聽,甚至拆查信件,以掌握革命黨人的起義計劃。經過一番偵探,查出健本學堂、公益書局是革命黨人的秘密活動據點,同時查出一些革命黨人姓名,立即電奏清廷。清廷覆電,下令就地處決被發現的革命黨人。武昌起義爆發後,陝西當局更加恐慌,為了逮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他們決定把新軍分批調到外縣,一方面分散新軍力量,另一方面分頭捕殺革命黨人,同時調駐紮在外縣的巡防隊到省城西安,加強城防力量。形勢嚴峻,起義迫在眉睫。這時,井勿幕等同盟會領導人因赴渭北組織起義不在西安,革命黨人錢鼎、張鈁等人便商定 10月22日晚起事,決定新軍協司令部參軍官兼二標一營管帶張鳳翽擔任起義總指揮。 [1] 

西安起義延伸

1913年二次革命時,張鳳翽向北洋政府妥協,反對起兵討罰袁世凱,還奉袁世凱旨意聲討孫中山和黃興,率部入川鎮壓熊克武領導的反袁鬥爭,取得袁世凱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義軍由湖北荊紫關入陝,張鳳翽親率大軍鎮壓。袁世凱以追剿白狼軍為名,派其親信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為第七師師長兼“剿匪”總司令,率軍入陝,並任陝西督軍。從此,陝西成為北洋軍閥反動政權直接控制下的據點。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張鳳翽都督。7月,被袁封為揚威將軍,並上表勸進袁世凱稱帝。1915年初,張鳳翽在進京過潼關時,慨然吟詩。 [1] 

西安起義發展

籌劃起義
張鳳翽 張鳳翽
10月21日晚,錢鼎和張鈁秘密到張鳳翽寓所商議起義大計,議定,22日晨召集各主要起義領導人到西郊軍營旁的林家墳舉行秘密會議,最後確定起義總指揮及作戰詳細步驟。
1911年10月22日黎明,陝西新軍中同盟會及哥老會主要領導人30餘人在林家墳開會。經過商議,大家推舉張鳳翽為起義總指揮,錢鼎為副總指揮,於當天中午12點舉事,由黨自新、張鈁等集中力量攻佔軍裝局,奪取槍支和彈藥,錢鼎等人赴陸軍中學收取槍支,攻佔藩庫,張鳳翽與劉伯明率大隊經西大街赴軍裝局接應,同時張聚亭帶數十人改換便服,暗藏槍支散佈在各城門附近聽到午炮就立即行動。會議結束後大家立即回營房準備。 [1] 
提前起義
10月22日是星期天,又適逢農曆九月初一,是新軍發餉之日。上午領過餉後,各軍營除留少數值日官外,其餘的人大多離營外出。護理陝西巡撫錢能訓和駐陝八旗將軍文瑞等人上午在諮議局開會後,由於當天恰巧有日蝕,陝西當局的官員會後即匆忙散去。早飯後,張鈁、朱敍五領導新軍以去灞橋洗馬為名,先後由西門進城,按原計劃順利到達東羊市軍裝局,黨自新也率眾由南門進城向軍裝局進發。這時的軍裝局周圍,已三五成羣地聚集了數百名徒手士兵和哥老會弟兄。正當張鈁與事先聯繫好的軍裝局守軍排長和庫兵商議進軍裝局的路線時,警察數次前來查問,這時已是上午10時許,張鈁見形勢急迫,怕再出現變化,使整個起義計劃毀於一旦,便當機立斷,下令衝入軍裝局搶槍,槍搶到後,立即裝上刺刀,子彈上膛,很快就佔領了軍裝局。接着又打開咸寧縣和長安縣監獄,放出關押的囚犯,四處高呼:“舉義排滿,與漢人商民無關!”要求市民不要驚慌。
攻佔滿城外圍
張鳳翽聽到槍聲,率軍隊迅速經西門趕到軍裝局,一面組織兵力,設崗佈防,防備清軍來攻,一面通知起義新軍,設臨時指揮部於軍裝局,以便聯絡,統一行動。其他各路起義軍,亦迅速按計劃佔領了各個據點。錢鼎率部佔領了藩台衙門和城內製高點之一的鼓樓;張寶麟率部佔領了陝西巡撫衙門南院門,萬炳南率部佔領了軍事參議官衙門。城內居民,見到新軍起義,沸騰歡呼,有的給義軍送吃送喝,有的在門口擺桌放茶,慰勞義軍,還有的剪掉腦後的辮子,臂纏白布,參加起義。省城內的回民,也給了起義軍有力的支援。西安起義前夕,新軍中哥老會首領張雲山、馬玉貴(回族)即委託回民中哥老會首領金啓恆、白玉麟等人秘密組織回民軍,準備起義。西安起義爆發的當天,他們接到張雲山、馬玉貴的通知,立即起而響應。在回民中有一定聲望、曾任過管帶(營長)的馬文英,亦召集回民500餘人,由西大街經木頭市到達軍裝局,領取槍械子彈,奉命在回民區維持秩序,並積極投入了圍攻滿城的戰鬥。由於起義軍行動迅速,兼以廣大市民羣眾的有力支援,10月22日,起義軍僅用半日時間,就控制了城內滿城以外的大部分地區。
佔領滿城
滿城是西安八旗軍隊及其眷屬集中駐紮居住的地區,四周修有城牆以便防守。西安將軍文瑞得到新軍起義的消息後,立即從諮議局趕回滿城,下令滿城駐軍緊閉城門,頑抗固守,與起義軍隔城牆對峙。 22日晚,起義領導人在軍裝局開會商定:
一、起義軍定名為“秦隴復漢軍”,設臨時司令部于軍裝局,刻“秦隴復漢軍總司令圖記”木質印章,藉以統一政令和指揮,互相協同作戰。
二、為了安定人心,動員羣眾,由郭希仁擬出安民告示。文曰:“各省皆變,排除滿人,上徵天意,下見人心。宗旨正大,第一保民,第二保商,三保外人。漢回人等,一視同仁。特此曉諭,其各放心。”
三、部署第二天進攻滿城步驟:以鐘樓為分界點,向北沿北大街至北門段,由錢鼎、萬炳南、張雲山等組織起義軍和羣眾,由西面進攻;鐘樓以東沿東大街經端履門、大差市至東城牆段,由張鳳翽指揮,從南面進攻。
四、駐紮在西城南校場的清軍巡防隊三個營,持觀望態度,雖未向起義軍發動進攻,卻對起義軍有較大威脅。鑑於巡防隊中哥老會弟兄居多,遂決定由哥老會張雲山、萬炳南等進行聯絡,促其起義,以解除後顧之憂。
23日拂曉,起義軍按計劃由西、南兩面向滿城進攻,滿城內清軍在城牆上拼死抵抗。上午 9時許,清軍騎兵百餘人,企圖奪佔東城門城樓,接連衝擊三次,均被起義軍炮火擊退,幾乎全被殲滅。下午3時許,起義軍偵察到大差市與小差市之間,有一段城牆早已倒塌,原地已修建民宅。張鳳翽與劉世傑馬玉貴率部挖開民宅院牆,乘清軍不防,衝了進去。西面進攻的義軍這時也攻下後宰門,又向北城門清軍火藥庫射擊,引起火藥庫爆炸,清軍傷亡甚重,迅即瓦解。起義軍從南、西兩面攻入滿城後,天色已晚,為避免誤傷,遂令各部義軍就地待命。 [1] 

西安起義結果

西安起義成功
24日黎明,起義軍逐巷搜索,殲滅殘敵,清軍紛紛逃命。第二天,起義軍傳令,嚴禁殺戮,西安城內戰事遂告平息。
起義成功後,革命軍下令搜捕省城內清朝高級官吏。滿族將軍文瑞在滿城失守後投井自殺。護理巡撫錢能訓自殺未死,被革命軍捕獲。按察使錫桐(滿族)被捕後,自願捐銀2萬兩助餉,暫押後遣送出陝。惟有前任陝甘總督升允,起義時由草灘逃往甘肅,奉命率領甘軍反撲西安,給陝西革命政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陝西軍政府正式成立
錢鼎 錢鼎
10月27日,陝西軍政府正式成立,推舉張鳳翽為秦隴復漢軍大統領,錢鼎萬炳南為副大統領,下設總務、軍政、民政等部,委派官員,開展工作。又設兵馬、糧餉、軍令都督和東、西、南、北各路招討使等官職,派兵收復各縣,號召在省城讀書的學生速回各地,宣傳西安起義成功的消息,策動各縣的反清鬥爭,建立地方革命政權。數日之間,省城以外各地羣眾在同盟會和哥老會、刀客的領導下,紛紛起義,關中40餘縣,都先後樹起義旗。 [1] 

西安起義事件影響

武昌首義後,清廷本打算以陝西、甘肅為基地,以圖收復東南。不料陝西竟率先響應,成為全國最早響應首義的省份之一,並迅速取得勝利,使清廷依靠西北進兵東南的計劃完全落空。為了撲滅陝西革命,清廷曾派大軍由河南、甘肅兩路夾攻陝西。陝西民軍為保衞革命成果,在軍械、糧餉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在東線(潼關、華陰一帶)和西線(長武、邠縣、乾州一帶)兩個戰場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牽制了清軍大量兵力,減輕了武昌革命軍的壓力。同時,陝西革命軍又在井勿幕、胡景翼、陳樹藩等人率領下,渡過黃河,一舉攻下運城,支援了山西革命。西安起義的成功,從政治上、軍事上給了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有力地支持了南方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為北方各省的起義樹立了榜樣,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在辛亥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