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鎖定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Xi'an Aerospace Propulsion Institute)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亦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是中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設計單位。 [1] 
研究所1958年4月2日創建於北京;1970年遷至陝西鳳縣;1993年遷至西安;2001年重組更名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2-3]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有在職職工1800餘人,研發設計人員1300餘名。 [1] 
中文名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外文名
Xi'an Aerospace Propulsion Institute
成立時間
1958年4月2日
機構地址
陝西省西安市航天基地飛天路289號
主管部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
創辦人
任新民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胡旭東
現任領導
所長:張曉軍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主要獎項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2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2004年)
全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07年)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008年)
陝西省文明單位標兵(2009年) 展開
主要獎項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2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2004年)
全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07年)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008年)
陝西省文明單位標兵(2009年)
全國文明單位(2015年)
陝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年) 收起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歷史沿革

1958年4月2日,研究所的前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三設計部於北京成立,首任主任任新民 [2]  [4] 
初創時期與遷至鳳縣時期
初創時期與遷至鳳縣時期(21張)
1965年1月,在三線建設背景下,第七機械工業部發動機設計部主任任新民、政治委員馬雲濤一行22人來到陝西鳳州(現鳳縣)的秦嶺深溝中,為中國建設大推力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研製基地選址;經過反覆討論,最終確定一條狹長的“夾皮溝”,也就是後來的紅光溝作為067的建設基地。 [3] 
1969年12月3日,第七機械工業部下發文件,所屬各科研生產單位在三線的建設工區統一改稱“基地”,十一所所在的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基地——067基地在鳳州紅光溝宣告成立。 [3] 
1980年、1981年和1990年,鳳縣地區發生了三次洪水泥石流災害,給067基地造成了嚴重損失,70%以上的公路、橋樑、電纜、管道和宿舍被沖毀,絕大部分廠房進水,幾百台儀器被水淹沒,研究所宋承河、李寶良、李秉鈞等同志犧牲。 [16]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狀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狀(11張)
1993年,隨067基地整體調遷至西安,併成立十一所民品事業部。 [3] 
2001年,重組更名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3]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條件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有在職職工1800餘人,研發設計人員1300餘名,有博士研究生導師與碩士研究生導師30餘人。 [1]  [23]  2021年,研究所3人被授予“航天貢獻獎”,2人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人獲得“中國航天基金會獎航天貢獻獎”,1人被授予“陝西省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省國防工業體統十大傑出青年”,1人獲“集團公司優秀黨務工作者”。 [9] 
全國技術能手:薛軍 [9]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建華 [26]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傑出青年獎”榮譽稱號獲得者:劉丹 [5] 
陝西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十大傑出青年:朱東華 [6]  、楊寶娥 [10] 
陝西省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彭飛、張彪 [10] 
陝西省傑出青年崗位能手:朱東華 [7]  、趙劍 [8] 
陝西省優秀青年崗位能手:項樂 [8] 
人員編制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機構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陝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1個,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航天科技集團研究中心1個,校所聯合創新平台1個,中外聯合仿真中心1個 [1-2]  [22]  ;設有所級流體試驗技術研究中心、所級熱工質試驗技術研究中心 [14]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2]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等離子體物理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1] 
陝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陝西省特種泵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 [1] 
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特種密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1] 
航天科技集團研究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組合動力研究中心 [2] 
校所聯合創新平台:西安交大—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聯合創新平台 [22] 
中外聯合仿真中心:中意聯合仿真中心 [2]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重點實驗室擁有流場高速動態特性分析系統、動態粒子分析系統、粒子成像測速系統,激光熒光混合比實驗系統及其配套的高壓、真空模擬及高速氣流環境模擬實驗條件,可以從事高壓、真空環境及高速氣流條件下的霧化特性研究,進行氣/氣噴注器、氣/液噴注器、液/液噴注器的混合特性研究和相關的氣液流場特性研究;擁有聲學特性實驗系統、燃燒穩定性熱模擬試驗等研究條件,可以進行燃燒裝置的聲學特性和燃燒穩定性研究;擁有燃氣成份分析系統、高速紅外測温系統等,可以測量NO、NO2、CO、CO2和OH等燃燒組分及其濃度,測量燃氣温度及其分佈;擁有多種規格的燃燒特性實驗系統,可以進行多種燃料燃燒特性試驗 [11]  ;擁有精密數控車牀、機械加工中心、激光焊機、磁力拋光機、化學銑切機、自動硫化成型機、切邊機等三百餘台精密設備,廠房面積20000餘平方米 [13] 
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成就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方向

在國防領域,研究所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設計單位,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各種燃燒裝置的噴霧、燃燒、燃燒穩定性以及傳熱與熱防護等研究工作,進行結構強度設計分析、振動衝擊、靜力試驗、模態試驗、高速轉子動力學、動態疲勞研究、工程測試分析及故障診斷。 [1]  [11] 
在民用領域,研究所重點研究節能大氣環保工程、等離子體氣化熔融技術、晉航爐中試裝置、特種裝備和流體控制、熱能工程等板塊。 [15] 
民用領域節能環保設備 民用領域節能環保設備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成果

  • 概況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成功研製出60餘種液體火箭發動機,應用於導彈、火箭、衞星及飛船各個領域,參與了中國曆次衞星發射和重大飛行任務 [1]  ;近年來,研究所重點試驗室在航天應用產業方面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富氧燃燒技術、低氮燃燒技術、SCR及SNCR煙氣脱硝工藝、工業廢氣廢液焚燒處理工藝、餘熱回收工藝,為能源電力、石油化工、煤化工、建材、冶金、天然氣、化肥、化工等行業提供了技術裝備研發、製造及工程總承包服務(EPC) [11]  ;擁有火箭發動機及組件、特種泵閥、特種密封、非標試驗系統、測試控制、熱能工程等專業的設計和仿真技術,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知識管理平台和數字化設計仿真平台,集成了發動機熱力、氣動、燃燒、流體力學、固體力學等多學科設計和分析工具(包括商業軟件和自研軟件),打通了設計數據流,實現了產品設計參數化,三維CAD模型和CAE模型實現關聯建模,可完成產品的方案設計、參數計算和三維結構設計 [12]  ;自主研製了亞洲最大的高精度閉式循環泵水力試驗系統,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了大功率泵POGO動態特性試驗、高壓流量調節器階躍、頻率響應特性等方面的試驗和研究 [14] 
2018年,在中國航天全年37次宇航發射任務中,研究所研究設計的助推級、一級、二級、三級和上面級等發動機,為長征二號、長征四號火箭提供了全部動力,為長征三號火箭提供80%以上的動力,為遠征一號系列上面級提供了全部主動力,為長征十一號火箭提供軌姿控動力;研製成功探月用系列變推力發動機,攻克月面軟着陸科研難關,十送北斗衞星完成導航系統基本系統組網。 [4]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 項目立項
2022年1月,研究所2項課題獲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21年度“錢學森青年創新基金”立項。截至2022年1月,自2016年航天科技集團設立錢學森青年創新基金以來,研究所連續6年共計10項項目獲得基金支持。 [18]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21年度“錢學森青年創新基金”立項
項目名稱
申請人
單位
《未來火星探測新型推進技術研究》
馮浩波、杜濛濛、劉臻麗
液體火箭發動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可逆固化凝膠推進劑針栓噴注器霧化技術研究》
段蒙、周康、屈兀波
常温推進劑發動機總體研究室
資料來源: [18] 
  • 科研獲獎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先後獲得國家級重大成果獎40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0多項,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幾型發動機曾榮獲國家質量金獎和國家質量銀獎。 [1] 
2017年12月,研究所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 [4] 
2021年1月,研究所等離子體研究中心青年團隊以半決賽第一名、決賽第四名成績獲得陝西省國防工業系統創新創效大賽二等獎,渦輪泵研究室、熱過程研究中心青年牽頭完成“五小”成果分別以全院第一名、第五名成績獲得院一等獎 [18]  ;12月,在第二十五屆全國發明博覽會中,研究所兩個專利項目分別獲得金獎和銅獎 [19] 
2022年8月5日,研究所在“長安銀行杯”陝西省第二屆國有企業創新創效大賽決賽中重型發動機總體研究青年團隊《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全三維數字化協同創新研發》項目以省國防賽、省賽半決賽、省賽決賽“三個第一”的成績獲管理創效類一等獎;渦輪泵研究青年團隊《低温液體火箭發動機高抗空化能力誘導輪技術》項目以省賽決賽第二名獲科技研發類二等獎。 [8] 
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獎勵名稱
獲獎項目
198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獎金獎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
198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獎銀獎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
2017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20噸級高壓補燃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
2021年
全國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
一種雙組元空氣渦輪火箭系統
2021年
全國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銅獎
一種用於低粘度液體空間環境液滴生成的噴射裝置
資料來源: [4]  [17]  [19]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人才培養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學科建設

據2023年7月研究所網站數據,研究所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 [1]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工程力學、流體機械及工程 [1]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研究所在發動機介質研究室清水頭試驗區內建設有清水頭安全實訓基地培訓平台。 [24] 
  • 教育教學獲獎
2021年2月,研究所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屆形勢任務教育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在五屆形勢任務教育大賽中,共獲得三次一等獎。 [25] 
教學獲獎
時間
獎勵名稱
成果名稱
2021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屆形勢任務教育大賽一等獎
《精準配餐 協同推進 新媒融媒 凝聚智慧——奏響形勢任務教育時代強音 築起打贏“兩個戰役”精神長城》
資料來源: [25] 
  • 學生培養
截至2023年5月,研究所研究生導師陳建華已培養博士研究生4人和碩士研究生12人,帶領液體火箭發動機國防重點實驗室團隊培養10餘名青年科技人員,多人已成長為主任、副主任或主任設計師。 [26] 
  • 研究生培養方案
研究所招收研究生屬國家計劃內定向生,學制:碩士兩年半,博士三到五年,畢業後留所工作。 [27]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免收學費,在高校理論課學習期間可享受1700元/月助學金;在所做課題期間可享受2560元/月助學金;對學習成績和學位論文優秀者給予航天科研機構研究生獎學金。 [28]  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免收學費,在高校理論課學習期間可享受2800元/月助學金;在所做課題期間可享受4000元/月助學金,全年助學金、獎學金等合計70000元以上;對學習成績和學位論文優秀者給予航天科研機構研究生獎勵。 [29]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合作交流

2021年12月,研究所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新型渦輪火箭衝壓組合動力聯合創新團隊” [21]  ;同月,下設的西安航天源動力工程有限公司陽煤集團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正合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簽約三方合作,簽署涵蓋六大領域共計6億元的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20]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文化傳統

  • 標識
研究所標識為乘坐火箭的熊貓圖案,代表研究所研究方向為航天動力。 [1] 
標識 標識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胡旭東
所長
張曉軍
總會計師、安全總監
何少勇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裴明哲
副所長
高玉閃
資料來源: [30-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