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Colle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是西安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1]
学院前身是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国内首批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1986年在中国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2017年由郑南宁院士领衔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2018年12月在人机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2019年3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2023年独立设置,正式成为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 [1-2]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开设1个本科专业 [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3],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4],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5];有教师36人、科研专职人员61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和行政事务秘书2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4人 [1]
中文名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简    称
CAI
创办时间
1958年
办学性质
二级学院
主管部门
西安交通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兰旭光院长:华刚(兼职)执行院长:辛景民
专职院士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1个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人工智能学院
知名校友
孙剑汪涛华刚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国内首批创建自动控制专业。
1981年,首批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和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1982年,设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 [2]
1986年,留学归国的郑南宁教授与交通大学西迁教授宣国荣一起,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中国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依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1-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人机所下设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同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
2017年,由中国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衔,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培养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 [2]
2018年,招收第一届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本科生;同年12月,在人机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为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下属学院。 [1-2]
2019年3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 [2]
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决定人工智能学院独立设置,正式成为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 [1]
杰出校友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专业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显示,学院开设1个本科专业。 [1]
本科专业:人工智能 [1]

师资力量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显示,学院有教师36人、科研专职人员61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和行政事务秘书2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4人、国家级领军人入选者5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1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3人。 [1]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专职)
IEEE Fellow:郑南宁、龚怡宏、华刚
IEEE 高级会员:辛景民陈霸东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龚怡宏
国家级“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吴宗泽、刘妹琴、陈霸东、薛建儒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宏滨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宗泽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孙宏滨、薛建儒、梅魁志 [7]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3],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4],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5];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 [3]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电子信息 [4]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电子信息 [5]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显示,学院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1个。 [1]截至2019年5月,学院有专业课程群8个。 [2]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机器视觉与认知计算 [1]
专业课程群: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核心、计算机科学核心、认知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社会、先进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 [2]
  • 教学成果
时间
奖励名称
成果名称
完成人
2022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价值塑造、前沿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
郑南宁,辛景民,龙建纲,孙宏滨,薛建儒,兰旭光,王飞,程洁,魏平,杜少毅,刘剑毅,张雪涛,刘龙军,杨勐,陈霸东
资料来源: [14]
  • 学生成绩
2017年,在第九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学院“发现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城乡道路测试、高架快速道路测试两个单项获第一名,综合排名第一;2018年,在第十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Pioneer先锋号”无人驾驶智能车获得高架快速道路测试和城乡道路环境测试的总分第一名,并获高速道路施工路段自主通行技术奖第一名、城区道路自主泊车技术奖第一名和乡村道路行驶技术奖第三名。 [2]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国际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科研平台3个。 [1] [8]
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视觉信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VIA)
教育部示范中心:混合增强智能示范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显示,学院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1]
主要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时间
微机视觉与汉字识别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8年
高性能机器视觉及车型与牌照识别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年
医用立体X线机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系统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
二维目标实时分析与跟踪系统
国家发明四等奖
1995年
JZR-V精密装配机器人视觉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6年
人脸图像智能处理系统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6年
数字视频时-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7年
视觉场景理解的模式表征与计算理论及方法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5年
网络化系统安全优化调度方法及在能源电力等系统的应用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年
视觉场景理解的模式表征与计算理论及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6年
核熵学习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理论与方法
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8年
从芯片到系统的高能效智能计算架构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8年
复杂信号及稀疏系统的鲁棒滤波理论与方法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9年
知识森林个性化智能导学技术及其重大应用
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2020年
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0年
AI科普行动
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奖
2020年
复杂环境目标精准推断信息扩维理论与方法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2年
资料来源: [9-11]
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时间
视觉信息处理与理解的神经计算机结构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4—1997年
基于神经计算的初级视觉模型的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6—1999年
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及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998—2000年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0—2006年
JPEG2000 IP核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863计划项目
2002—2004年
视频扫描格式转换芯片开发
国家863计划项目
2004—2006年
视觉认知环境感知与推理学习
国家973计划预研项目
2006—2008年
基于视觉感知与认知机理的图像分析与识别系统
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
2006—2008年
高效可伸缩视频编解码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7—2009年
数字电视SoC芯片开发与产业化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009—2011年
计算机存储系统仿真与新型存储系统架构研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010—2012年
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关键技术及系统验证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2010—2013年
基于空间平台的空间目标成像与识别关键技术及片上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13—2017年
视觉认知的脑工作机理及高级脑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973计划项目
2015—2020年
资料来源: [9]

合作交流

播报
编辑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与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学进行长期合作,与美国微软、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日本横河电机等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3]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形象标识

  • 院徽
学院院徽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组成,外圆上部为学院英文名称,下部为学院中文名称;内部为一双手托起人脑,代表人工智能,“MIND·CREATION”代表创造思维,CAI为学院英文简称,“2018”代表学院成立时间。 [1]
院徽

社团文化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学生俱乐部等社团,曾组织开展年终总结会、春游之骑行、人机所之夏、篮球赛、兵乓球赛、各类学术报告、元旦晚会等活动。 [12]

现任领导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院长
华刚(兼职)
执行院长
党委书记
副院长
孙宏滨、魏平
党委副书记
李杰
资料来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