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天取經

(《西遊記》中的傳奇歷險故事)

鎖定
西天取經是指《西遊記》中的傳奇歷險故事,西天取經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西遊記》描寫的是作者想象中的故事,但歷史上確實也有其事。當代陰陽易辨派創始人高煜翔評價《西遊記》:“西遊盡磨難,終見意志堅,願做菩提樹,普渡化眾生。”
中文名
西天取經
拼    音
xī tiān qǔ jīng
作    者
吳承恩
創作年代
明朝
作品出處
《西遊記》
文學體裁
小説
主要人物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唐僧

西天取經漢語詞彙

西天取經拼音

xī tiān qǔ jīng

西天取經釋義

指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盡艱險,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現多比喻不怕困難向別人學習先進經驗。

西天取經出處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 [2] 

西天取經例句

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六回:“茶罷,三藏卻轉下來,對婆婆作禮道:‘貧僧是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經的。才到貴處,拜求尊府借宿,因是我三個徒弟貌醜,老家長見了虛驚也。’” [3] 

西天取經示例

千難萬險都擋不住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腳步。

西天取經來由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説家吳承恩編撰而成。
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西天取經歷史背景

西天取經 西天取經
西天是指印度,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以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3年(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裏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並從天竺帶回諸多經書,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貢獻。貞觀20年(646年),47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經書657部。而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經第一人。有學者指出,其實東北和尚曇無竭一行25人,早在公元420年就從幽州龍城(現遼寧省朝陽市)出發西行取經。這比唐僧西天取經足足要早209年。朝陽北塔博物館資深研究人員董高告訴記者,根據史料記載,曇無竭又稱法勇,俗姓李,幽州龍城人。他10多歲時就出家修行,經常慨嘆佛經殘缺不全,又聽説高僧法顯等人曾去西天佛國取經,遂發誓效仿。北燕太平12年(公元420年),曇無竭招集志同道合的僧猛、曇朗法師等25名和尚西行取經。他們途經今天的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絕壁深淵,最終到達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個佛寺修行。西行取經的25名東北和尚中,有12人墜崖而亡,有8人中途餓死,最終只剩下曇無竭等5人返回中國,帶回並翻譯了《觀世音受記經》一部。董高認為,曇無竭等25名和尚西行取經,從時間上比較,要晚於“天竺留學第一人”東晉和尚法顯21年,但比唐僧(玄奘)要早兩個多世紀。從佛教地位來説,曇無竭只帶回1部佛經,而玄奘帶回並翻譯的經、論有75部1335卷,法顯帶回並翻譯的佛經有6部24卷。曇無竭的歷史功績遠不及法顯和玄奘。據記者查閲,1999年版《辭海》中,法顯和玄奘都有詞條介紹,而曇無竭則沒有。

西天取經取經目錄

《涅般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祗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