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夏事略

鎖定
《西夏事略》是宋代王稱撰寫的記錄西夏建國始末的一部宋代筆記。曹溶《學海類編》收有此書。按《四庫全書存目著錄》雲:“考驗其文,即王偁《東都事略》中之'西夏傳',作者抄出,別題此名曹溶《學海類編》收之,失考甚矣。” [1] 
書    名
西夏事略
作    者
王稱
性    質
紀傳體西夏史
地    位
研究西夏歷史的珍貴資料

西夏事略內容簡介

《西夏事略》其價值是在於為研究西夏曆史提供資料。該書記載党項拓跋部貴族在唐末五代時期割據西北,勢力漸大;中經李繼遷反宋,奠定了立國規模;直至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政權的歷史 [4] 
西夏作為一個封建割據政權,先世本拓拔氏之後,唐末拓拔思恭因“鎮夏州,討黃巢有功,賜姓李氏,世有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幫助鎮壓黃巢領導的農民人起義而有功賜姓李,李思恭任唐夏州定難軍節度使,進爵夏國公。其後代李繼捧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入朝·並以夏、銀等四州地來歸,李繼捧遷為定難軍節度使,其族弟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太宗淳化五年(994)。遼冊封李繼遷為夏國王。自此以後。李繼遷等時或歸宋時或聯結契丹抗宋。李繼遷死後。其子李德明被遼封為大夏國王,宋則封李德明為西平王;李德明死,其長子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號大夏,自此夏宋兵事更是不斷,夏與遼時有紛爭。全書止筆於李元昊“因劓創死”,沒藏氏“生諒祚,遂立之,以沒藏氏為太后,於是政在沒藏矣” [2] 
西夏事略概述
《西夏事略》敍事一百五十多年,自拓跋思恭節度夏、綏至德明封夏王共有十一位夏主,即拓跋思恭、思諫、彝昌、仁福、彝超、彝興、克睿、繼筠、繼捧、繼遷、德明。立國后皇帝只述及元吳、諒祚兩人。在這十三人之中,重點介紹了李彝興、繼捧、繼遷,德明、元昊等五人的生平事蹟,其他八人生平都是略寫 [3] 
《西夏事略》多敍西夏世系更迭,內部爭權鬥爭,以及與宋及遼之間戰事,是研究西夏曆史的基本文獻資料,對於瞭解各民族政權的歷史以及民族關係史有一定價值 [2]  。另一方面來説,對比傳世的《叢書集成初編》本《西夏事略》和《東都事略·西夏傳》所記內容可以看出,《西夏事略》僅是《東都事略》卷127《西夏傳》,卷128所述史事它並未收入,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刪削之偽作,在記事的完整性,史料的完備程度上都無法和《東都事略·西夏傳》相比。造偽者今已不考,作偽時間最晚當在曹溶編成《學海類編》時,也就是清朝康熙時期。曹溶在編叢書時,未能詳考《西夏事略》的內容,僅憑書名就以為是—部單行的新作,遂收入《學海類編》之中,貽誤後人,這完全違背了他的兩條收書原則,即不全之書不錄,雜抄舊著成編、不出自手筆者不錄,所以四庫館臣譏之“失考甚矣” [3] 

西夏事略版本流傳

1993年《中國野史集成》影印本《西夏事略》書影 1993年《中國野史集成》影印本《西夏事略》書影
《四庫全書總目》所著錄的”編修程晉芳家藏本”《西夏事略》今已不傳,《西夏事略》傳世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版本:清道光十一年(1831)昆氏木活字排印《學海類編》本,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影印《學海類編》本,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935-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叢書集成初編》本。1993年巴蜀書杜出版《中國野史集成》影印本,此本據《學海類編》本排印。《西夏事略》一直靠叢書傳世,未見其有單刻本傳世。 [2] 

西夏事略作者簡介

王稱,字季平,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人陸心源着《宋史翼》卷29有傳,但王稱誤作“王偁”。《宋史翼》本傳載,他以國史、實錄為基本史料,“斷自太祖至於欽宗上下九朝,為《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其非國史所載而得之旁收者居十之一,皆信而有徵,可以依據“。南宋著名考據學家洪邁對《東都事略》評價很高,淳熙十二年(1185)他在修四朝國史時向孝宗推薦此書,王稱因此被特授直秘閣。《東都事略》為紀傳體北宋專史,無表、志,主要記載北宋從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960)立國到宋欽宗趙桓靖康二年(1127)失國共167年的歷史,對於研究北宋歷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許多史料是其他北宋史書未載的,其中卷127、128兩卷是《西夏傳》,可以把這兩卷看成是一部簡明西夏史。淳熙十四年(1187),王稱以承議郎知龍州(今四川省江油市北)。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王稱官終吏部郎中 [3] 
參考資料
  • 1.    《民族詞典》編輯委員會.民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0
  • 2.    老鐵.中華野史辭典:大象出版社,1998:382
  • 3.    陳育寧.漢文西夏文獻叢考: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11-15
  • 4.    車吉心.中華野史 遼夏金元卷:三秦出版社,2000: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