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壩生薑

鎖定
西壩生薑,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明朝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西壩生薑”以其鮮、嫩、香、脆,被列為皇家貢品,一直到清朝。據史料載曰:“土埋之、草蓋之、水澆之,水陸並行,至京不腐。” [1]  西壩生薑形如玉指成形,色澤白淨,姜頭頂端紅玉着甲。單株長20釐米以上,鮮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質細嫩,纖維少,辛辣味較濃,脆爽,商品性好 [2]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西壩生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中文名
西壩生薑
產地名稱
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
品質特點
分支多,皮薄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2179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8日

西壩生薑產品特點

西壩生薑品質特性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形如玉指成形,色澤白淨,姜頭頂端紅玉着甲。單株長20釐米以上,鮮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質細嫩,纖維少,辛辣味較濃,脆爽,商品性好 [2] 

西壩生薑營養價值

西壩生薑粗纖維≤0.9%,維生素C≥1.8毫克/100克 [2] 

西壩生薑產地環境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產區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形北高南低,依次形成山、丘、壩三種地貌,海拔330—735米,平均海拔533米。產區土壤以灰棕紫泥土為主,pH值6.0—8.0,礦物質養分豐富,土質疏鬆,灌溉水源穩定,自然肥力高,適合姜類種植。
西壩生薑產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熱、秋短、冬暖的特點。產區年均氣温17.3℃,年日照1119.7小時,年降雨量1390.6毫米,無霜期達334.5天,氣温冬無嚴寒少霜雪,夏季少酷熱 [2] 

西壩生薑歷史淵源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
明朝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西壩生薑”以其鮮、嫩、香、脆,被列為皇家貢品,一直到清朝。據史料載曰:“土埋之、草蓋之、水澆之,水陸並行,至京不腐。”
明、清編纂的《嘉定府志》方輿志篇蔬之屬就註明物產姜(姜),表明生薑種植在樂山市歷史悠久。
1992年5月14日,《樂山市志》和《五通橋區志》正式明確冠以西壩生薑之名,屬於樂山特產 [1] 

西壩生薑生產情況

2014年,西壩生薑保護面積3萬畝,產量6萬噸 [2]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西壩生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西壩生薑地理標誌

西壩生薑地域保護範圍

西壩生薑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五通橋區西壩鎮冠英鎮石麟鎮蔡金鎮、新雲鄉、金山鎮、輝山鎮、橋溝鎮、金粟鎮竹根鎮楊柳鎮牛華鎮共12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03°39′45″—103°56′48″,北緯29°17′29″—29°31′30″ [4] 

西壩生薑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西壩生薑 西壩生薑
(1)產地選擇: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空氣清新、不受工業污染,土層深厚鬆軟、土質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生產環境條件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西壩生薑生產技術規程》(DB510300/T7-2004)標準。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擇適宜當地環境、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本地優良品種竹根姜。種姜要充分老熟,顏色鮮黃,光澤好,組織緻密,芽口多而完整,無傷痕,無潮解,無發汗現象。
(3)生產過程管理:西壩生薑生產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西壩生薑生產技術規程》(DB510300/T7-2004)執行。其栽培關鍵技術為:
①種子處理
A.曬姜和困姜:在適期播種前15—20天,取出姜種,晾曬1—2天后(曬姜),收進室內堆放2—3天(困姜),如此交替2—3次。
B.藥劑處理:用託布津(1:1000)液均勻噴撒於姜種上面,消除種塊病菌。或用石灰、硫酸銅、水按1:1:120—150配成的波爾多液浸種10—20分鐘,或者用草木灰浸種20—30分鐘。
C.催芽:一是一般催芽法,選擇背風向陽平坦的地方,在地面鋪稻草3—6釐米,上鋪種姜30—50釐米,上蓋苔蘚或青草20—25釐米,四周用青草壓實。利用青草發熟加温,保持20—30℃。20—30天姜芽長約1釐米,併發生初生根時栽培。二是加熱催芽法,選擇地勢較高,砌成長不超過5釐米、寬2釐米的澆灶催芽棚,布單煙道或者雙煙道貫穿整個催芽棚,單灶或者雙灶加熱。煙道上平鋪30釐米土,再在其上鋪坑。炕灶建好後,先燒灶5小時,待灶體水分較幹後,先在灶上鋪一層稻草3—6釐米,然後均勻鋪上姜種60釐米,四周用稻草覆蓋。第一個星期內燒灶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能超過30℃),25天左右停火煉芽,一個星期後定植於大田。
②栽植
A.整地施基肥:姜生長期長,需肥量較大,一般以土雜肥為主,用量每畝5000千克,同時施用過磷酸鈣50千克、油枯50—100千克、硫酸鉀20千克作基肥。最好在基肥中加入1千克硼砂、2千克硫辛酸,用辛硫磷(1:200)殺滅地下害蟲。
B.定植:氣温穩定在15℃以上時即可定植,自然條件下一般3月下旬—4月上中旬定植,設施保護地條件下可提早到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定植前1—2小時澆透底水,使土壤充分吸水。定植方法主要包括窩子姜、平廂姜、埂子姜三種,播種方法有平播法和豎播法。種姜播完後,用工具把壟上部濕土扒下,蓋住姜種,然後耬平,覆細土4—5釐米,過後過薄都不利於姜種生長。
③田間管理
A.遮陰:姜不耐強光,可搭架遮陰,苗高13—16釐米時,在畦面搭高1—1.2釐米高的蔭棚(自然栽培情況下)。
B.中耕除草:姜根系淺,主要分佈於土壤表層,中耕次數不宜多,只在出苗結合澆水淺中耕1—2次,以鬆土保濕。一般定植後3—4天,每畝用除草劑0.05—0.06千克與細土充分混勻,均勻撒在姜溝四周,其後隔30—40天用同樣的方法,共3次可基本控制姜田雜草。
C.施肥、灌水:一般苗高13—16釐米施一次提苗肥,畝施尿素4千克、硫酸鋅10千克。苗有1—2個分枝時,施壯苗肥,每畝施複合肥15千克。進入旺盛期,每畝重施複合肥25—30千克。苗期需水量不大,以澆小水為宜,澆鋤結合,炎夏乾旱蒸發量大,應澆水降温。在清晨與傍晚土温降低後溝灌,水不漫及畦面,灌後即放。雨季應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以免姜塊腐爛。
D.培土:從幼苗開始分次培土,植株高40—50釐米時培土,一般3—4次。埂子姜利用硬泥培土,以後姜埂變為姜溝,原來的栽植溝變埂。
E.病蟲防治:
(a)姜腐爛病。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輔以藥劑防治,以切斷傳播途徑。(b)炭疽病。防治方法:避免姜地連作,注意田間衞生,收貨時徹底收集病殘柱並燒燬,抓好以肥水管理為中心的栽培防病。(c)姜螟。防治方法:清潔田間,把收貨後遺留在田間病蟲柱的斷株枯葉等清理乾淨集中燒燬,剝除蟲葉葉鞘,在不影響生薑生長的情況下,把附有害蟲的姜葉,將地上莖剝除掉。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自然條件下栽培的,一般白露前後開始採收,設施條件下栽培可在5月底—6月初採收。生薑收穫後應就地修整,及時包裝、運輸。運輸時做到輕裝、輕卸、嚴防機械損傷,運輸工具要清潔、無污染,運輸中要注意防凍、防曬、防雨淋和通風換氣。產後按銷售要求進行商品化處理,分級、統一包裝等。須達到國家有關衞生標準,不允許有害物質對產品污染。貯存應在陰涼、通風、清潔、衞生的條件下,按品種、規格分別貯藏,防日曬、雨淋、凍害、病蟲害危害、機械損傷及有毒物質的污染。利用井窖貯藏生薑,適宜的貯藏温度為11—13℃,空氣相對濕度為90%。
(5)生產記錄要求:西壩生薑生產全過程要求建立無公害生產檔案,記錄病蟲害發生情況、生產技術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況,特別是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使用目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閲 [2]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西壩生薑執行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標準要求 [2] 

西壩生薑專用標誌使用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西壩生薑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得到許可,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箱式或袋式)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西壩生薑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