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域三十六國

鎖定
西域三十六國,是對今中國新疆中亞部分地區境內的36國的總稱。
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治所在烏壘城 [1] 西域諸國自此受中央王朝管轄。
西域三十六國,經考證有如下:龜茲焉耆、若羌、樓蘭、精絕、且末小宛戎盧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温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等國,除此之外還有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西域國。
中文名
西域三十六國
外文名
The thirty-six western countries
地理位置
中國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
氣候條件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乾旱

西域三十六國歷史沿革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來後,董琬將“西域”分為“四域”。一域:“自葱嶺以東,流沙以西”;二域:“自葱嶺以西、河曲以東”;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四域:“西海之間,水澤以南”。(後三域均為現帕米爾高原以西以東)(見《北史·西域傳》)。到這時,中亞許多地區才被看作是“西域”的範圍。
唐代,“西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與董琬的理解一致,範圍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均為“西域”;“狹義”指葱嶺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島)的這部分中亞地區,“狹義”的“西域”,主要是與唐代的疆域變化分不開的,唐代設置的都督府州縣最遠達波斯。
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島等(見陳誠《西域蕃國志》)。
清代在乾隆時期撰修的《西域圖志》中,對“西域”的範圍做了解釋:“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今蒙古國)、西接葱嶺,北抵俄羅斯、南接蕃藏,輪廣二萬餘里”。乾隆時,“西域”已被稱作“新疆”;嘉慶時,“新疆”一詞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大清一統志》就只稱“新疆”不稱“西域”。《大清一統志》所説“新疆”(即“西域”)的範圍是:“東至喀爾喀、瀚海及甘肅界,西至右哈薩克及葱嶺界,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廣輪二萬餘里......”。這便一目瞭然了,清代的“西域”的範圍為敦煌以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葱嶺。

西域三十六國地域分佈

國名
今地
滅亡原因
鄯善
樓蘭
中國新疆若羌縣一帶
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水源斷絕
中國新疆若羌縣東南
-
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方一百五十公里
-
中國新疆葉城縣南
-
中國新疆西南
-
中國新疆吐魯番西北玉勒幹鐵列克
被車師兼併
捐篤
中國新疆烏恰縣西方一百公里
-
中國新疆且末縣西南,車爾臣河南
鄯善兼併
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幹
-
中國新疆民豐縣北尼雅河下游沙漠中,現存尼雅遺址
鄯善兼併
中國新疆且末縣西南
鄯善兼併
中國新疆和闐縣附近
接受唐朝統治
中國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郊
-
中國新疆于田縣南
于闐兼併
中國新疆策勒縣北部和于田縣東北沙漠中
于闐兼併
卑陸
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南緣,至烏魯木齊市東南
-
中國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于闐兼併
皮山
中國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
于闐兼併
(山國)
中國新疆庫爾勒縣以東庫魯克山山區
焉耆兼併
龜玆
中國新疆庫車縣附近
接受唐朝統治
阿姆河上源小帕米爾
-
中國新疆阿克蘇市和温宿縣
龜玆兼併
中國新疆烏什縣境內,並非今温宿縣
龜玆兼併
遊牧行國,中國新疆阿合奇縣、巴楚縣一帶
龜玆兼併
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外阿賴山脈,克孜爾河上游河谷
-
阿富汗巴達克山東北
-
滑國
(嚈噠)
阿富汗北部巴爾赫省
被薩珊兼併
中國新疆喀什市
接受唐朝統治
中國新疆莎車縣
疏勒兼併
(史國)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之南
被阿拉伯帝國兼併
中國新疆焉耆自治縣
接受唐朝統治
中國焉耆縣東北和碩縣境內
焉耆兼併
巴基斯坦白沙瓦
-
難兜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東北部的巴勒爾蒂斯坦
-
中國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
焉耆兼併
中國新疆阜康縣
焉耆兼併
中國新疆吉木薩爾縣及吐魯番盆地一帶
高昌兼併
中國新疆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
車師兼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