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城街道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轄原西城街道)

鎖定
西城街道(已撤銷),原隸屬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地處翠屏區西部,東連南城街道,南鄰金沙江與南岸街道相望,西接西郊街道,北緣北城街道,轄區總面積約2.6平方千米。 [1] 
1956年以前,屬宜賓市第一區公所;1999年9月,更名宜賓市翠屏區西城街道。 [1]  2018年8月,撤銷西城街道和南城街道,設立大觀樓街道。 [3]  2011年末,西城街道總人口41069人。 [1]  2018年,西城街道轄7個社區。 [2] 
2011年,西城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1277萬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549萬元,增值税396萬元,企業所得税126萬元。 [1] 
2019年,撤銷西城街道和南城街道,設立大觀樓街道 [5] 
中文名
西城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
地理位置
翠屏區西部
面    積
2.6 km²
下轄地區
7個社區
政府駐地
西街204號
電話區號
0831
郵政編碼
644000
著名景點
翠屏山公園
車牌代碼
川Q
人    口
41069人(2011年末總人口)

西城街道建置沿革

1956年以前,屬宜賓市第一區公所。
1956年5月,設宜賓市西城街道,屬市政府領導。
1958年12月,屬宜賓市城區公社西城工作區。
1961年11月,析置宜賓市西城街道。
1999年9月,更名宜賓市翠屏區西城街道。 [1] 
2018年8月,撤銷西城街道和南城街道,設立大觀樓街道。 [3] 

西城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西城街道轄7個社區:人民、仁和、信義、和平、文星、慈善、金江;下設162個居民小組。 [1] 
2018年,西城街道轄7個社區。 [2] 
西城街道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1502004001
111
文星社區
511502004002
111
和平社區
511502004003
111
信義社區
511502004005
111
仁和社區
511502004006
111
慈善社區
511502004007
111
金江社區
511502004008
111
人民社區

西城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西城街道地處翠屏區西部,東連南城街道,南鄰金沙江與南岸街道相望,西接西郊街道,北緣北城街道,轄區總面積約2.6平方千米。 [1] 

西城街道人口

2011年末,西城街道總人口41069人。總人口中,男性20945人,佔51%;女性20124人,佔49%。2011年,人口出生率5.44‰,人口死亡率6.24‰,人口自然增長率-0.8‰。 [1] 

西城街道經濟

2011年,西城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1277萬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549萬元,增值税396萬元,企業所得税126萬元。 [1] 

西城街道社會事業

西城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西城街道有幼兒園、託兒所8所,在園幼兒1520人,專任教師225人;小學2所,在校生1700人,專任教師13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5所,在校生9400人,專任教師481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1] 

西城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西城街道有街道文化中心1個,社區級文化活動室7個;各類文化專業户2個;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3000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00餘人,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 [1] 

西城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西城街道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4個;病牀1284張。執業醫師1226人,註冊護士1864人。 [1] 

西城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西城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21户,人數865人;城市醫療救助466人次,支出5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9.8萬元。 [1] 

西城街道郵政電信

2011年末,西城街道有聯通服務大廳1個。 [1] 

西城街道交通運輸

2011年,西城街道境內西街可轉建設路上中壩大橋直達南岸西區;可轉南城通過南門大橋到南岸;可過北城至岷江橋往江北。 [1] 

西城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西城街道因位於翠屏區老城區西部而得名。 [1] 

西城街道風景名勝

  • 翠屏公園
翠屏公園位於宜賓市西北角,總面積3321畝,綠化面積達2560畝,是人造城市森林公園。公園由翠屏真武兩山組成,翠屏山主峯海拔502.9米,真武山主峯396米。翠屏山因山色四季常青,看上去像一道綠色屏障得名。山上有宜賓八景之一的“翠屏晚鐘”。據《宜賓縣誌》記載:“有古剎在山坳處”。千佛寺殿內有鐘鼓一對,每晚住持敲鐘擊鼓,鐘鼓聲清脆、洪亮,遠在山下的人也能聽到。北宋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曾有“山繞樓台鐘鼓晚”的詩句讚賞此景。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