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喀爾巴阡山

鎖定
西喀爾巴阡山,在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境內。從布拉迪斯拉發附近起,向東北形成廣闊的弧形。長400千米,寬200千米。在斯洛伐克東部以拉波雷茨河谷同東喀爾巴阡山分界。大部海拔1000~1500米。北部下貝斯基迪山由砂岩和頁岩構成,山體龐大,山坡陡峭。中部塔特拉山,主要由花崗岩、片麻岩、石灰岩構成,是喀爾巴阡山系最高部分,有冰川地形,最高峯格爾拉赫峯,海拔2655米。南部斯洛伐克礦山等,由結晶岩、火山岩和石灰岩構成。 [1] 
中文名
西喀爾巴阡山
地理位置
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境內
走    向
向東北形成廣闊的弧形
長    度
400 km
寬    度
200 km
海    拔
2655 m

西喀爾巴阡山形成演變

西喀爾巴阡山系列掩衝斷層山脈。最古老的基本構造大體,上是與內喀爾巴阡山同一時期發生的華力西古構造。中生代地槽時期之後,在中白堊紀末期發生了強烈的造山運動,那時的內喀爾巴阡山還具有阿爾卑斯式掩衝斷層構造(中構造)的性質。運動過後,地槽移至現今的復理式地帶。地槽的上白堊紀和早第三紀的類復理式層在所謂的薩瓦相中受到褶皺,從而形成了咯爾巴阡山外弧的阿爾卑斯式中構造。在內喀爾巴阡山,這種褶皺作用又成了伴有斷層的大褶皺的起因。在此期間,西喀爾巴阡山是一個陸地侵蝕地區,沉積範圍延伸至喀爾巴阡前淵和內喀爾巴阡窪地。西喀爾巴阡山現在的地貌構造顯然初成於下托爾頓運動(斯特里幕)時期。這些運動使西喀爾巴阡山的地面由於內略爾巴阡窪地和山脈的出現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動。在晚第三紀後期,又發生了幾次主要是垂直的運動。此後西喀爾巴阡山便整個地進入網格狀斷裂發育階段,形成窪地和山嶺犬牙交錯的斷層褶皺新構造。晚第三紀後期,內喀爾巴阡山南部還發生過也是由於構造引起的火山體的破裂。 [2] 

西喀爾巴阡山位置境域

西喀爾巴阡山在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境內。從布拉迪斯拉發附近起,向東北形成廣闊的弧形。長400千米,寬200千米。 [1] 

西喀爾巴阡山地理環境

  • 地貌
西喀爾巴阡山大部海拔1000~1500米。北部下貝斯基迪山山體龐大,山坡陡峭。中部塔特拉山是喀爾巴阡山系最高部分,有冰川地形,最高峯格爾拉赫峯,海拔2655米。南部斯洛伐克礦山
  • 地質
西喀爾巴阡山北部下貝斯基迪山由砂岩和頁岩構成,中部塔特拉山,主要由花崗岩、片麻岩、石灰岩構成,南部斯洛伐克礦山等,由結晶岩、火山岩和石灰岩構成。 [1] 
  • 水文
維斯瓦河、瓦赫河等發源於此,南部有礦泉。 [1] 
  • 氣候
西喀爾巴阡山屬温和大陸性氣候,西北部年降水量達1500毫米,東南部為650毫米。

西喀爾巴阡山自然資源

  • 生物資源
西喀爾巴阡山山坡的下部為闊葉林、混交林,高山為草地,北部有珍貴稀少的動植物。 [1] 
  • 礦產資源
礦藏有鐵銅、銻、石油和天然氣等。 [1] 

西喀爾巴阡山旅遊資源

西喀爾巴阡山北部有斯洛伐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塔特拉人民公園。 [1]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編. 世界地名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1.01:476.
  • 2.    (捷)德麥克(J.Demek),(捷)斯特日達(M.Strida)著;延邊大學外語教研組譯. 捷克斯洛伐克地理[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