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和麻紙

鎖定
西和麻紙是出產於甘肅東南部隴南市西和縣的紙產品。
西和麻紙產業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製作工藝世代相傳,是古代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發明和創造的一種民間工藝。
中文名
西和麻紙
產    地
甘肅隴南市西和縣
保護級別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和麻紙主要特點

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是出產於甘肅東南部隴南市北端西和縣的小尺幅土著特產紙張,西和縣多年也以出產傳統工藝製作的麻紙而聞名。西和麻紙素以紙色古樸、紙質柔韌(抗撕裂)、耐磨、手感綿滑、極富彈性、不褶皺而適宜傳統毛筆書寫優雅的書札文書、傳統書畫裝裱、裱褙糊墊、各種紙活工藝製作、包裝等多種用途,該紙也是非常環保型的紙張。
尤其近年來眾多傾向仿古創作的書畫家非常喜愛使用西和麻紙創作,運用西和麻紙創作的仿古書畫作品效果是其他宣紙無法媲美的,西和麻紙紙質柔韌,千年不腐,因此也廣泛譽為“千年壽紙”。

西和麻紙製作流程

西和麻紙的製作以家庭作坊生產形式為主,產量不高。且其主要生產原料產自本地特產枸樹皮,工藝以家傳形式保守相傳,概不外傳。其原料採自天然野生構樹皮,經過泡、蒸、踩、砸、切、抄等七十二道工序,純手工精心製作而成。紙質堅柔,結實耐久,適宜於手卷、扇面、書札、小品的書寫,書畫效果極具表現力,為一般宣紙所不及。
西和麻紙
在朱河村的文化廣場上,西和麻紙的造紙技藝被做成了一幅幅浮雕,在這裏一道道關鍵工序更加清晰:採枸樹皮、剝樹皮、流水浸泡、漿石灰、上蒸鍋、水塘踩洗清理、流水清洗、返回、手搓擰乾、晾曬、捆綁、池水浸泡、手搓分小把、打兑、切絲、入池攪拌、撈紙、上牆、出售,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面前,枸樹皮到麻紙的成形讓人一目瞭然。從枸樹皮到麻紙,可謂破繭成蝶,每一道工序都深藏着西和造紙人的聰慧,都表達着西和造紙人對中華文明的敬畏與傳承。 [1] 

西和麻紙傳承保護

2009年西和麻紙被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4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啓動;2017年10月,西和麻紙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代表性傳承人有劉智會、胡鳳鈺、尹付強、劉耀清、劉海妹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