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和縣

鎖定
西和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端,地處長江流域西漢水上游。 [15]  東臨徽縣成縣,南依武都區康縣,西北與禮縣交界,東北與禮縣、秦州區接壤,總面積1861方公里。 [1]  截至2021年10月,西和縣下轄16個鎮、4個鄉。 [4]  384個行政村、10個社區,耕地面積87萬畝。 [15]  截至2022年,西和縣常住人口34.88萬人。 [18]  縣人民政府駐漢源鎮。 [1] 
據《元一統志》,因宋、金講和而命名為和縣。又因與安徽的和縣重名,故加西字。鉛、鋅、銻、銅、金等礦產資源富集,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有云華山、八峯崖和仇池山等多處旅遊景區,其中晚霞湖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5]  是中國乞巧文化之鄉 [7]  ,2020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5] 
2023年,西和縣地區生產總值47.74億元,同比增長7.0%。 [18]  [21] 
中文名
西和縣
外文名
Xihe County
別    名
仇池
西縣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隴南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端
面    積
1861 km²
下轄地區
16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漢源鎮
電話區號
0939
郵政編碼
742100
氣候條件
氣候濕潤,四季分明
人口數量
34.88 萬(2022年) [18] 
著名景點
仇池山八峯崖晚霞湖雲華山
車牌代碼
甘K
地區生產總值
44.41 億元(2022年) [18] 
方    言
中原官話秦隴片

西和縣歷史沿革

西和縣名稱由來

據《元一統志》,因宋、金講和而命名為和縣。又因與安徽的和縣重名,故加西字。

西和縣建制沿革

五帝時期,今西和北部長道鎮一帶地名為“西”。 [3] 
《禹貢》九州,西和屬雍州梁州之地。
商湯,已有氏羌民族息居。
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16),秦滅蜀,其地入秦,首置武都邑。
秦,西和地屬隴西郡,除西縣外,本境已置武都、上祿兩縣。
漢元鼎六年(前111),平西南夷,從白馬氏聚居區析置武都郡,隸益州刺史部,本縣屬武都縣上祿縣隴西郡西縣地。新莽,改武都郡為樂平,改武都縣為循虜。東漢,改隸涼州刺史部。本縣仍屬武都、上祿、西縣地。
三國,本境原為魏地,改隸秦州。西縣改隸漢陽郡(今甘谷境)。蜀漢建興七年(229),伐魏,取武都、陰平郡,其地入蜀,又改隸益州。嗣後,廢上祿縣,地入武都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復立上祿縣。武都、上祿仍隸武都郡。改西縣為始昌縣,改隸天水郡。元康六年(296),氐帥楊茂搜前仇池國,其地入氐。
東晉永昌元年(321),前趙克仇池,始置南秦州於洛谷。永和三年(347),晉復得仇池,初立仇池郡,改南秦為北秦州。鹹安元年(371),前秦平仇池,旋改為南秦州。太元十年(385),氐王楊定還隴右,求割天水郡西縣、武都郡上祿縣,分置仇池郡,領縣四:仇池、歷城、上祿、西。
宋元嘉二年(425),取仇池,復改南秦為北秦州。北魏真君二年(441),初立水南縣。四年(443),魏攻敗宋,復立南秦州。七年(446),又增置仇池鎮,析置南天水郡。太和四年(480),置倉泉縣(今大橋地區),後分析階陵、豐川、建平(今縣城附近)、城階四縣。太和十二年(488),曾改南秦為梁州。正始初復為南秦州,州領8郡21縣。西魏廢帝二年(553),改南秦為成州,改南天水郡為長道郡,改水南縣為長道縣。北周武帝,以階陵四縣併入倉泉縣。成州理洛谷,領二郡、四縣,仇池郡轄倉泉、潭水(今禮縣境),長道郡轄長道、漢陽(今禮縣境)。
隋開皇三年(583),廢仇池、長道二郡。大業三年(607),又廢成州及倉泉縣,初立漢陽郡,轄上祿、長道、潭水三縣。
唐初,於漢陽郡兼置成州,初隸隴右道,後改隸山南西道。初轄上祿、長道、潭水三縣。貞觀元年(627),以潭水屬宕州,又割廢康州同谷縣隸屬。天寶元年(742),改漢陽郡為成州同谷郡,仍治上祿。至德元年(756),改上祿為漢源縣。寶應元年(762),成州為吐蕃攻陷,置馬邑州於鹽井城(今禮縣鹽官)。鹹通七年(866),移置寶井堡(今成縣境)。漢源縣隸成州,長道縣隸秦州,始置白石鎮。
五代十國,其地先為歧佔有。後梁,前蜀王建攻歧,得秦、鳳、階、成四州,本縣地屬成州。後唐,以長道縣割屬秦州,轄白石、大潭(今禮縣境)、良恭(今宕昌境)三鎮。後蜀,地屬後蜀。後周,地屬後周。
宋熙寧七年(1074),將長道縣從秦州劃歸岷州,治祐川(今宕昌理川),隸秦鳳路。九年(1076),又置滔山監(治地待考)。建炎五年(1131),移岷州治長道縣之白石鎮,改隸利州路。紹興十二年(1142),改岷州為西和州,轄長道、大潭、祐川三縣。
元,並長道縣入西和州,同置漢陽軍民元帥府,隸陝西行中書省鞏昌都總帥府。在長道並置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元帥府,隸脱思麻宣撫使司元帥府。
明,降西和州為縣,直隸陝西省承宣布政使司鞏昌府
清,分設甘肅布政司,治蘭州。西和仍直隸鞏昌府。
民國初,改鞏昌階道為隴南道,轄西和等縣,旋改渭川道。民國16年(1927),廢道制,西和屬天水專區。
1949年,劃歸武都專區。
1956年,又歸屬天水專區。
1958年,撤銷西和縣,成立西禮縣。
1961年,撤銷西禮縣,恢復西和縣建置。
1979年,屬天水地區。
1985年,劃歸隴南地區。 [1] 
2004年,隴南地區改為隴南市,西和縣仍屬隴南市 [3] 

西和縣行政區劃

西和縣區劃沿革

仇池山
仇池山(4張)
民國34年(1945),禮縣石峽鎮及新民鄉劃歸西和。35年(1946),西和劃歸禮縣的有鹽官鎮、長道鎮漢源以北地域及白水鄉的峻峯保地域;劃歸天水縣的鹽官鎮木門、海頭二保地域。劃歸西和的有禮縣大哈鄉9個保,龍山鄉10個保,永興鎮3個保及寬川、祁山鄉的3個保和1個村地域;徽縣麻沿鎮的4個保及2個村的地域;天水縣2個村的地域。
1955年,紙坊地區劃歸成縣 [1] 
2004年,撤銷大柳鄉,併入長道鎮、石堡鄉;撤銷趙五鄉,併入漢源鎮、盧河鄉、十里鄉;撤銷河口鄉,併入何壩鎮、洛峪鎮;撤銷喜集鄉,併入洛峪鎮、石峽鎮。新設姜席鎮、何壩鎮、洛峪鎮、石峽鎮。 [3] 
2014年,撤銷馬元鄉大橋鄉西峪鄉,設立馬元鎮、大橋鎮、西峪鎮。
2016年,撤銷十里鄉石堡鄉興隆鄉,設立十里鎮、石堡鎮、興隆鎮。 [2] 
2018年,撤銷蘇合鄉、稍裕鄉、盧河鄉、西高山鄉,設立蘇合鎮、稍裕鎮、盧河鎮、西高山鎮。

西和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西和縣下轄16個鎮、4個鄉:漢源鎮長道鎮何壩鎮姜席鎮石峽鎮洛峪鎮西峪鎮馬元鎮大橋鎮十里鎮石堡鎮興隆鎮蘇合鎮盧河鎮稍峪鎮西高山鎮曬經鄉蒿林鄉太石河鄉六巷鄉 [4]  縣人民政府駐漢源鎮。 [1] 

西和縣地理環境

西和縣位置境域

西和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 [1]  隴南市北部, [3]  東臨徽縣成縣,南依武都區康縣,西北與禮縣交界,東北與禮縣、秦州區接壤。介於北緯33°27'~34°13',東經105°03~105°38'之間。徑距寬46公里,徑距長62公里,總面積1861方公里。 [1] 

西和縣地形地貌

西和縣地處西秦嶺南側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屬梁峁溝壑區,地表起伏平緩,土質肥沃,東南屬嶺南山林區,峯巒疊障,山嶺陡峻。境內平均海拔1692米。

西和縣氣候

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屬暖温帶半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温8.4℃,平均無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為1842小時,年均降水量為533毫米。

西和縣水文

西和縣境內有西漢水、漾水河等有大小河流8條,年徑流量12億立方米。

西和縣自然資源

西和縣水資源

西和縣境內主要為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有大小河流8條,地下水資源約1億立方米。

西和縣土地資源

西和縣耕地58002.61公頃(87萬畝),種植園用地2695.57公頃(4.04萬畝)。林地99612.60公頃(149.42萬畝),草地5811.35公頃(8.72萬畝)。濕地970.01公頃(1.46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733.80公頃(13.10萬畝)。交通運輸用地2453.26公頃(3.68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70.43公頃(0.86萬畝)。 [6] 

西和縣礦產資源

西漢水 西漢水
西和縣有鉛、鋅、、銅、鐵、金、銀、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硫磺油頁岩等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截止2008年,鉛鋅礦探明的儲量為3350萬噸,金屬量264萬噸,屬全國第二大鉛鋅礦帶——西成鉛鋅礦帶向西延伸部分;銻礦已探明儲量為520萬噸,金屬量15萬噸;黃金資源散佈全縣。

西和縣植物資源

西和縣境內有亞熱帶、温帶、寒帶樹木1000多種。截止2008年,西和縣森林覆蓋率41%,面積為1100萬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經濟作物有白雲豆、胡麻、菜籽等,中藥材以半夏、紅芪、黨蔘大黃當歸柴胡、西貝母為主的約1000多種,種植面積5.4萬畝;薇菜、蕨菜、木籠頭等食用藥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種。

西和縣動物資源

西和縣境內有包括大鯢(娃娃魚)、紅腹錦雞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在內的野生動物300多種。

西和縣人口

2023年末,西和縣常住人口34.1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0.2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27‰;死亡人口0.3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10.9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2‰。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10.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3.2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7萬人;城鎮人口占全縣常住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32.09%,比上年末提高2.03個百分點。 [21] 
晚霞湖 晚霞湖

西和縣經濟

西和縣綜述

西和城市廣場——伏羲雕像 西和城市廣場——伏羲雕像
2023年,西和縣地區生產總值47.74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7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10.52億元,同比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26.95億元,同比增長6.2%。 [18]  [21] 
人民生活
2023年,西和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8.2元,同比增長6.6%,其中,工資性收入18443.6元,同比增長7.6%;經營淨收入4113.8元,同比增長4.3%;財產淨收入1476.1元,同比增長7.6%;轉移淨收入6764.7元,同比增長4.9%。
2023年,西和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9.2元,同比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2890元,同比增長9.5%;經營淨收入2387.2元,同比增長2.9%;財產淨收入19.5元,同比增長11%;轉移淨收入4892.4元,同比增長10.6%。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3.02,比去年同期縮小0.05。 [18]  [21]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西和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15.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85 %;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8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7.05%。分領域看,基礎投資同比增長35.1%,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 37.68%,項目投資同比增長40.3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2%。 [16]  [21] 
財政
2023年,西和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1億元,同比增長6.18%。其中,税收收入1.45億元,14696同比下降1.6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95億元,同比增長24.56%。 [21] 

西和縣第一產業

2023年,西和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7.41萬畝,同比增長1.2%。糧食作物總產量16.56萬噸,同比增長2.8%;蔬菜種植面積5.55萬畝,同比增長4.1%,蔬菜產量4.94萬噸,同比增長8.7%;花椒播種面積1.27萬畝,同比增長2.2%,花椒產量1070噸,同比增長18.96%;中藥材播種面積8.71萬畝,同比增長3.6%,中藥材產量2.57萬噸,同比增長10.6%。
2023年,西和縣出欄肉豬11.78萬頭,同比增長13.3%,豬肉產量8705.14噸,比上年增長19.63%;當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3731頭,比上年增長50.3%,肉牛產量296.51噸,比上年增長19.42%;當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2.77萬頭,比上年增長41.7%,羊肉產量405.95噸。比上年增長38.58%;當年雞(鴨、鵝)出欄21.01萬隻,同比增長15.4%;禽蛋產量2121.36噸,增速8.34%。 [18]  [21] 

西和縣第二產業

2023年,西和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1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3億元,同比增長12.1%。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同比增長12.6%;製造業同比增長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9.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同比增長7%;重工業同比增長12.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12.08億元,同比增長7.5%;利潤總額2.18億元,同比增長11.08%;營業收入利潤率18%,同比上漲0.5個百分點。 [21] 

西和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西和縣體育館鳥瞰 西和縣體育館鳥瞰
2023年,西和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8億元,同比增長11.1%。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3 億元,同比增長11.7 %;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38億元,同比增長10.3 %。按消費形態分,餐飲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8億元,商品零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4億元。分行業看,批發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7%;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5%;住宿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7.2%;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21.5%。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9.2%。 [18]  [21]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5.5億元,較年初增加20.03億元,增長12.89%;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4.17億元,較年初增加12.15億元,增長16.87%。貸存比47.96%。 [18]  [21] 

西和縣政治

西和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石榜幫
縣政協主席
馬國榮
參考資料
[19-20] 

西和縣社會事業

西和縣教育事業

西和四中 西和四中
2022年,西和縣學校總數468所,其中普通中學29所,小學207所;教職工4917人,在校學生數 76640人。其中:幼兒園入園人數13625人;小學在校生數35642人,初中在校生16879人。高中在校學生7850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644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6.98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23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27%。 [18] 
2014年末,學校總數327所,教職工4293人。其中,專任教師4033人。在校學生數72207人,其中:小學在校生32257 人,初中生20227人,高中生7494人,中等職業學校2518人,幼兒園567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8%,適齡初中入學率99.7%。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 98.4%、91.4%。高考二本以上上線556人。

西和縣科學技術

2010年,西和縣共投入科技資金68萬元。其中,科技三項費用20萬元,新上科技項目10項,實施項目10項,取得成果10項;舉辦科技培訓班60期,培訓人數76000人次;專利申請量6件,授權1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250萬元。

西和縣文化事業

2022年末,西和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文化館 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美術館1個,文化廣場384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9.4萬冊,電視綜合覆蓋率94.98%,其中城區有線電視有效用户2569户。 [18] 

西和縣醫療衞生

2010年末,西和縣有醫院2個,衞生院23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防控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1個。醫院、衞生院擁有病牀位860張,共有衞生技術人員691人,鄉鎮衞生院擁有病牀位449張,衞生技術人員289人。
2022年,西和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561個,其中:縣級醫院 2個、鄉級衞生院23個,診所524個(其中村衞生室384個)、私營醫院9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控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個;醫療衞生機構技術人員940人,其中:具有資格職業醫師340 人,職業助理醫師210人。 [18] 

西和縣社會保障

2022年,西和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44273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987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084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239户253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0510户29341人。 [18] 

西和縣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西和縣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7.6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量1794件;檔案館1個。
截止2011年,西和縣公路總里程達1234公里。330千伏和110千伏變電所各1座。沼氣池1.9萬座,梯田6.4萬畝,開發土地0.6萬畝,安全人飲工程41處。

西和縣歷史文化

西和縣文化

乞巧文化
西和乞巧節 西和乞巧節
乞巧,是一個流傳甚廣,歷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於漢文化中織女、牽牛、河漢三種天象。最早見於東漢崔寔《四民月令》。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也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古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乞巧”是向神靈討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討,巧則指心靈手巧或有巧思妙想。
西和“乞巧節”又稱“巧娘娘節”,是指農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獨由女性歡度祈福的節日。西和縣乞巧活動,源於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説。乞巧中的“巧娘娘”是王母娘娘的第七個女兒,即七仙女。據考證《史記·秦本紀》:“帝顓頊之苗裔孫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為秦人之祖,傳説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織而聞名,傳於後代。織女的傳説同周人始祖中發明了牛耕的叔均傳説結合在一起,形成中國古代農村社會男耕女織經濟結構反映的牛郎織女的傳説。隨着西和禮縣交界處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説明秦人發祥於西、禮二縣一帶,因此“乞巧”風俗是秦人古老遺風。 [7] 
西和乞巧節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西和乞巧節啓動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期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於2014年8月1日在北京舉辦。
其他文化秦文化始祖文化等。

西和縣習俗

西和主要習俗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主要有春節的拜年元宵社火二月二的種子、清明燒紙端午的艾蒿手鍊、七月七的乞巧、中秋果實、臘月的冰塊等。

西和縣風景名勝


簡介
圖片
仇池山
仇池山位於西和縣城南50公里處,地處大橋鄉南部,海拔1793米,相對高度791米,西漢水由西北繞山腳南下,洛峪河從東南沿山麓西來匯入西漢水,二水匯流山下,形成三面環水,一面銜山的天險勝地。這裏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神話傳説中刑天葬首的地方,氐人的發祥地,仇池國的故土。海內有89部點擊文獻有對仇池山的記載。 [10] 
晚霞湖
晚霞湖位於西和縣城以西5公里處的姜席鎮境內。為隴南市十大重點旅遊景點之一,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水即酈道元《水經注·漾水》所稱的建安水。該水庫是隴東南地區最大的水庫。2008年,晚霞湖水利風景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批准,成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11]  2014年,新增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伏羲崖
伏羲崖為仇池山之最高峯,相傳此為伏羲誕生之處。原建有伏羲廟,崖下有一線天橋及北天門、狂猴洞等景點。2003年新建伏羲廟。
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西和縣城北部25公里處的長道鎮大柳河畔。其山上有一株百年梧桐,枝繁葉茂,虯枝婆娑,相傳曾有鳳凰棲落此樹,又因此山勢奇特,遠觀似鳳,故名為鳳凰山。 [12] 
雲華山
雲華山位於西和縣城東北15公里處的稍峪鄉境內,與塔子山相連接,海拔2100米。因其山形如圭,舊稱圭峯。因雲華山為塔子山(古稱雞頭峯)側峯,傳説是秦始皇祭奠先祖的地方。 [13] 
雲華山 雲華山

西和縣地方物產

西和最主要物產有半夏(西和有“半夏之鄉"之稱)、花椒(唐朝時為貢品)、西和麻紙等。
槓子面鍋盔、麪皮、麻燒餅洋芋丸子漿水面罐罐茶、散飯魚、涼粉、揪片火燒子小火鍋 、洋芋角、漏魚子 、莜麥粥 、咂杆酒 、長面醪糟

西和縣榮譽稱號

2018年,西和縣入選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8] 
2020年,西和縣入選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9] 
2021年6月,西和縣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4] 
2021年8月,西和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7] 
2022年4月,西和縣入選甘肅省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