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史村遺址

鎖定
西史村遺址,位於河南省滎陽市城關鄉西史村南側,是一處夏商文化遺址,面積約40萬平方米。 [2]  [4] 
1974年4月,鄭州市博物館對西史村遺址進行試掘,揭露面積250平方米。清理墓葬16座、灰坑2個、灶坑1個。西史村遺址遺存豐富,範圍較大,對推動豫中地區夏商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2]  [4] 
2019年10月7日,西史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西史村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滎陽市城關鄉西史村南側
所處時代
夏商
佔地面積
約 4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084-1-08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西史村遺址歷史沿革

1974年,滎陽市西史村的一位村民在田地間翻耕土地時,發現西史村遺址。 [3] 
西史村遺址發掘出土的商代骨器 西史村遺址發掘出土的商代骨器
1979年春,羣眾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一件青銅器,鄭州市博物館得到報告後,1979年4月18日至5月19日,對西史村遺址進行試掘,開探方10個,發掘面積250平方米,經發掘揭露出灰坑、墓葬與陶、銅、石、骨蚌器等豐富的遺蹟與遺物。 [2]  [4] 
西史村遺址發掘現場 西史村遺址發掘現場
2013年,為配合科學大道的施工,文物部門對西史村遺址再次進行了發掘。 [3] 

西史村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西史村遺址發掘場 西史村遺址發掘場
西史村遺址東西長600餘米,南北寬500餘米,面積近40萬平方米。遺址所在範圍地勢較高,南北向被稱作“布袋溝”“斜溝”等自然溝縱貫遺址,大多為較平坦的農田。從部分溝壁上可看到清晰的文化層與密集的灰坑分佈。經發掘揭露出灰坑、墓葬與陶、銅、石、骨蚌器等豐富的遺蹟與遺物。從出土器物與器型判斷,西史村遺址經過了早期的二里頭文化、中期的二里崗文化和晚期的殷墟文化三個發展階段。 [4]  [5] 
遺蹟
1974年4月,鄭州市博物館對西史村遺址進行試掘,揭露面積250平方米。清理墓葬16座、灰坑2個、灶坑1個。墓葬分兩排,東西排列,頭向朝南或朝北,墓擴一般長1.75~2.06米,寬0.38~0.75米,深0.15~0.4米。九座墓中每墓有15件隨葬品,人體多灑硃砂,個別墓底有殉狗腰坑。墓中還出土商代早期銅觚、銅爵各1件。在調查中還發現有商代早期銅1件,從整個墓情況看這是一處平民墓地。28個灰坑中,一期灰坑多為長方形,其他以圓形袋狀坑和不規則形坑為多。 [4]  [5] 

西史村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西史村遺址發掘出土的商代石器 西史村遺址發掘出土的商代石器
西史村遺址發掘出土文物豐富。早期陶器,以深灰陶為主,晚期多灰陶,夾砂陶略多於泥質陶。紋飾以繩紋為主,有早期細繩紋到晚期的粗繩紋,還有附加堆紋、弦紋、劃紋及少量帶狀紋和同心圓紋。主要器形有鼎、豆、簋、大口尊、缸、盆、三足盤、爵、鬲、杯等。出土大量的生產工具,其中有石鏟、石斧、石鐮、石刀、石錛、石鑿、石彈丸,陶紡輪、陶拍子,骨錐、骨匕、骨鏃、骨鑿、骨針,蚌刀、蚌鏃、卜骨和數量較多的骨笄。 [4]  [5] 
文化遺存
西史村遺址文化遺存可分為五期。第一、二期的灰坑多為長方形墓葬都有隨葬品,有的墓葬中撒有硃砂隨葬,有玉柄形器和海貝,年代分別相當於二里頭文化第二、三期之間和第三、四期之間;第三、四期相當於二里岡下層文化,有的墓葬隨葬有銅爵,加上採集的銅羅也屬同一時期,表明遺址的規格較高;第五期相當於殷墟文化。 [4]  [5]  [6] 

西史村遺址研究價值

西史村遺址發掘陶片 西史村遺址發掘陶片
西史村遺址不僅遺存豐富,而且範圍較大,是滎陽最早經過科學發掘的一處夏商文化遺址,對推動當時豫中地區夏商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2] 

西史村遺址保護措施

1987年3月1日,西史村遺址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 
西史村遺址遺址碑 西史村遺址遺址碑
2008年6月16日,西史村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0月7日,西史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西史村遺址旅遊信息

西史村遺址地理位置

西史村遺址位於河南省滎陽市城關鄉西史村南側。

西史村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滎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西史村遺址,路程約9.2千米,用時約1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