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毛茛

(中藥)

鎖定
西南毛茛,中藥名。為毛莨科植物西南毛茛Ranunculus ficariifolius Lévl. et Vaniot的地上部分。分佈於雲南北部、貴州、四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具有利濕消腫,止痛殺蟲,截瘧之功效。用於瘧疾。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毛茛屬
西南毛茛
分佈區域
雲南北部、貴州、四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
中文學名
西南毛茛
採集時間
全年均可採
用    量
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穴位
毒    性
有毒

西南毛茛入藥部位

地上部分。

西南毛茛性味

味辛,性温。

西南毛茛歸經

入肝、脾經。

西南毛茛功效

利濕消腫,止痛殺蟲,截瘧。

西南毛茛主治

用於瘧疾。

西南毛茛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穴位。

西南毛茛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多鮮用。

西南毛茛形態特性

一年生草本。鬚根細長簇生。莖傾斜上升,近直立,高10-30釐米,節多數,有時下部節上生根,貼生柔毛或無毛。基生葉與莖生葉相似,葉片不分裂,寬卵形或近菱形,長0.5-2(-3)釐米,寬5-15(-25)毫米,頂端尖,基部楔形或截形,邊緣有3-9個淺齒或近全緣,無毛或貼生柔毛;葉柄長1-4釐米,無毛或生柔毛,基部鞘狀。莖生葉多數,最上部葉較小,披針形,葉柄短至無柄。花直徑8-10毫米;花梗與葉對生,長2-5釐米,細而下彎,貼生柔毛;萼片卵圓形,長2-3毫米,常無毛,開展;花瓣5,長圓形,長4-5毫米,為寬的2倍,有5-7脈,頂端圓或微凹,基部有長0.5-0.8毫米的窄爪,蜜槽點狀位於爪上端;花葯長約O.6毫米;花托生細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3-4毫米;瘦果卵球形,長約1.5毫米,寬1.2毫米,兩面較扁,有疣狀小突起,喙短直或彎,長約0.5毫米。花果期4月至7月。

西南毛茛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3200米的林緣濕地和水溝旁。分佈於雲南北部、貴州、四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

西南毛茛藥材性狀

全草長10-30cm,有時下部節上生根。基生葉及莖生葉寬卵形或近菱形,長0.5-3cm,邊緣具淺齒或近全緣,無毛或貼生柔毛,黃綠色;葉柄長1-4cm,基部鞘狀。花梗與葉對生;花直徑8-10mm,萼片卵圓形;花瓣5,長圓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徑3-4mm;瘦果卵球形,長約1.5mm,兩面較扁,有疣狀小突起。氣微,味苦辛。

西南毛茛藥理作用

具有解除腸道平滑肌痙攣的作用。

西南毛茛相關論述

《四川中草藥》:“莖葉敷穴位可治瘧疾,敷臍眼可治腹痛,疝氣痛。”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