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村

(福建省仙遊縣大濟鎮西南村)

鎖定
西南村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大濟鎮南側,東鄰龍華建華村,西接三會、後林村,南靠寶幢山,北鄰木蘭溪,全村有耕地1144畝,有林地670畝,原由西台、烏台、上板、吾中4個自然村組成,合作化後設20個村民小組,全村至2010年底有1360多户,5094多人,其中男2646人,女2448人。甘蔗是西南村特產。西南村境內有鬥洋宮、西湖宮、濯靈格、洋山宮、開源祠、城建堂等歷史建築。
中文名稱
西南村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耕地1144畝
人    口
5094多

西南村歷史沿革

西南村歷史原由吳、林、温三姓氏組成:吳氏於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從晉江羅溪遷入,始祖吳時進。林氏於宋末由莆田義門遷入,始祖林延寧;温氏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由大濟橋頭遷入,始祖温國珍。
西南村在清代時屬仙遊善化裏,民國時期屬善化鎮管轄下的西湖保、西台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六區,稱西湖鄉、西台鄉,各自開展土地改革,1955年由小鄉並大鄉,與現有的三會、後林、東井、阮裏合併為“三會鄉”,1956年拆區並鄉,成立黎星社,1958年底改為生產大隊,1961年改稱西南大隊,由於歷來是西湖、西台兩個地名,經協商各取“西”字,由於處在大濟鎮的南面,再取一字“南”字,成為西南村。

西南村環境地貌

西南地處仙遊西鄉,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古代有三台之稱(即溪口、西台、烏台),水利條件好,全村有橫江壩,潘壩,頭壩三條水壩,可灌溉農田1000多畝,自古以來盛產水稻、甘蔗、花生、大豆、瓜果等,1949年前西台、烏台煙煙聞名全縣,甘蔗是西南的特產,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全村1000多畝土地都種甘蔗,年產量均達萬噸。

西南村經濟發展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好政策的鼓舞下,全村人民以發展農業為主,各種經濟為輔,全面發展,全村種果樹達300畝,每年食用菌收入達80萬元,農民還外出經商,打工者達565人。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羣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村電視機、洗衣機擁有率為89%,還有65%的人家裝上電話機,住房條件由1949年前每人平均不足6平方米提高到人均18平方米。全村新建混凝土結構的房屋有260幢,4萬平方米,而且還在大濟街、仙遊縣城、廈門市、福州市等購房達120户。
境內交通條件迅速改善,過去西南村與木蘭溪一水之隔,羣眾出行靠渡船過溪,80年代至90年代,村裏連續修了兩座拱橋,西台大橋於1987年動工,1992年竣工,總長達134米,寬8米,總投資200多萬元,政府補助100多萬元,羣眾集資100多萬。此後,還建起烏台大橋,使境內交通更加便捷。還新建8條長達8.8千米的村道,投資200萬元,2004年集資40多萬元,政府補助30多萬元,鋪設水泥路面近5千米,大大提高了村裏的交通水平,方便了西南村人民羣眾的外入。
文化、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學校由舊變新,1949年前西南小學在三間危房教室上課的學生不足百人,1958年遷往吳氏宗祠上課,1978年重建8間土木結構的教室,2002年在各級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新建一座三層18間教室的水泥混凝土教學樓,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總投資104萬元。

西南村民俗風貌

西南村有兩架龍舟,自1983年至2010年,每年端午節期間,在木蘭溪舉行龍舟競賽傳統活動,豐富了民間羣眾體育競賽。
境內有鬥洋宮、西湖宮、濯靈格、洋山宮、開源祠、城建堂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