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手參

鎖定
西南手參(學名:Gymnadenia orchidis Lindl.)是蘭科、手參屬植物。莖直立卵狀橢圓形,較粗壯,上部具直 至數枚苞片狀小葉,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總狀花序具多數密生的花,圓柱形,花紫紅色或粉紅色,極罕為帶白色,7-9月開花。 [1] 
分佈於中國、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藏、四川、陝西、甘肅、青海等省。 [1]  生長於海拔2800-41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下和高山草地中。 [1] 
塊莖藥用。功效同於手參。 [1]  西南手參是一種珍稀的高山野生花卉, [12]  適於盆栽或花壇、林下種植。 [9] 
2023年,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5]  2021年,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Ⅱ級。 [4]  2013年,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無危(LC)。 [6] 
中文名
西南手參
拉丁學名
Gymnadenia orchidis Lindl. [3] 
中國植物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天門冬目
蘭科
手參屬
西南手參

西南手參形態特徵

植株高17-35釐米。塊莖卵狀橢圓形,長1-3釐米,肉質,下部掌狀分裂,裂片細長。莖直立,較粗壯,圓柱形,基部具2-3枚筒狀鞘,其上具3-5枚葉,上部具1至數枚苞片狀小葉。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4-16釐米,寬(2.5-)3-4.5釐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收狹成抱莖的鞘。 [1] 
西南手參
總狀花序具多數密生的花,圓柱形,長4-14釐米;花苞片披針形,直立伸展,先端漸尖,不成尾狀,最下部的明顯長於花;子房紡錘形,頂部稍弧曲,連花梗長7-8毫米;花紫紅色或粉紅色,極罕為帶白色;中萼片直立,卵形,長3-5毫米,寬2-3.5毫米,先端鈍,具3脈;側萼片反折,斜卵形,較中萼片稍長和寬,邊緣向外卷,先端鈍,具3脈,前面1條脈常具支脈;花瓣直立,斜寬卵狀三角形,與中萼片等長且較寬,較側萼片稍狹,邊緣具波狀齒,先端鈍,具3脈,前面的1條脈常具支脈;唇瓣向前伸展,寬倒卵形,長3-5毫米,前部3裂,中裂片較側裂片稍大或等大,三角形,先端鈍或稍尖;距細而長,狹圓筒形,下垂,長7-10毫米,稍向前彎,向末端略增粗或稍漸狹,通常長於子房或等長;花粉團卵球形,具細長的柄和粘盤,粘盤披針形。 [1] 

西南手參近種區別

西南手參與短距手參Gymnadenia crassinervis Finet)其最主要區別點在於前者的唇瓣距長於子房或至少等長於子房,而後者的唇瓣距較子房短一倍,它們在西藏是界限清楚的兩個好種。 [11] 

西南手參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貢山、福貢、蘭坪、德欽、維西、香格里拉、麗江、寧菠、鶴慶)、西藏、四川、陝西、甘肅、青海等省。 [1]  [8]  生長於海拔2800-41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下和高山草地中。 [1]  耐嚴寒,適生於草甸土、亞高山和高山草甸土、沼澤土、風沙土等土壤中。 [10] 

西南手參生長習性

西南手參形態略呈手掌狀,下部具有指狀分枝。生長年限越長其分枝越多,通常一年生為1指狀分枝,兩年生為2指狀分枝,三年生為3指狀分枝,四年生為4指狀分枝,生長超過四年西南手參塊莖開始萎縮。西南手參藥材商品多見2-4指狀分枝。 [7] 

西南手參主要價值

西南手參藥用

塊莖藥用。功效同於手參。 [1]  具有補腎益氣和生津潤肺的功效,收載於《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中。現代研究表明,西南手參中含有二氫類、菲類、背類、芳香族類以及其它類化合物,包括dactylorhinB、dactylorhinA,militarine,loroglossin,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和對耗基苯甲醛等。 [7] 

西南手參觀賞

西南手參是一種珍稀的高山野生花卉, [12]  適於盆栽或花壇、林下種植。 [9]  西南手參個體間差異變化較大,在同一片草地中,有的個體花紫紅色,苞片和花序軸為綠色,也有花為紫紅色,苞片變淺紫色,有的連花序軸也變淺紫至紫色,有的花為粉紅色,苞片綠色或帶淡紫色,花序軸綠色:有的花為純白色或粉白色,苞片與花序軸均為綠色。 [11] 

西南手參保護現狀

西南手參保護級別

2023年,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5] 
2021年,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Ⅱ級。 [4] 
2013年,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無危(LC)。 [6] 

西南手參種羣現狀

西南手參呈零星分佈。致使其瀕危的主要原因過度採挖。 [13] 

西南手參植物文化

西南手參藏藥名為“旺拉”塊根藥用同“手參”。手參在《本草綱目拾遺》中稱為佛手參,因為它的塊根肉質似佛手。古代民間傳説藥王孫思邈在陝西太白山上採藥草,發現一個人參娃娃,藥王後來把人蔘娃娃的雙手埋在太白山,於是就從那兒長出了手參,成為一種名貴中藥。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