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往南是黔西南

鎖定
詩集《西南往南是黔西南》由雲南德宏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收入了鳳鳴近年來創作和發表的詩歌作品百餘首,分為《家在忠貞豐茂的地方》《夢想如我還需要再發育》《永遠比遠方還要遙遠》《西南往南是黔西南》《農村包圍城市是我的堅持》五輯。 [4] 
作品名稱
西南往南是黔西南 [2] 
作    者
鳳鳴 [1] 
作    者
曾雲
創作年代
2015
文學體裁
詩歌

西南往南是黔西南內容簡介

詩集《西南往南是黔西南》收入了鳳鳴近年來創作和發表的詩歌作品百餘首,分為《家在忠貞豐茂的地方》《夢想如我還需要再發育》《永遠比遠方還要遙遠》《西南往南是黔西南》《農村包圍城市是我的堅持》五輯。

西南往南是黔西南作品評價

耕植於故鄉的詩歌吟唱 [3] 
——序鳳鳴詩集《西南往南是黔西南》
牧之
牧之
近日在QQ上同鳳鳴聊天時,他一再囑我為他將要出版的詩集《西南往南是黔西南》寫序,作為編髮過他詩歌的編輯和老鄉,不禁為他的努力勤奮和對詩歌的一片虔誠之心感到欣喜。
如今,隨着網絡詩歌的衝擊,詩歌界的自身喧囂和良莠不齊,已讓不少堅守詩歌操守的人不得不感嘆:不帶功利性的純粹的詩人太少了。讀完鳳鳴的詩集《西南往南是黔西南》後,我感到,作為一個遠離故鄉黔西南在外求學的學生,能將詩歌當作自己在學習中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赤城地堅守詩歌與心靈的純淨操守,堅守對詩歌的純粹與熱愛,這對於同樣是堅守詩歌寫作的我來説,確實是一種極大的心靈慰藉和鞭策。
我總固執地認為,詩歌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更不是人人都能抒寫的。因為詩歌是從心靈深處奔湧出來的真情吟唱。而其它的文體的寫作彷彿都可以用修辭手法等將自己的本來面目隱藏起來,讓人捉摸不透。可從心靈深處噴湧而出的詩歌激情和意境,你卻無法將那鮮活四溢的來自心底的吟唱隱匿。
鳳鳴雖然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並且生活和學習在天津這樣的一個繁華的大都市,讀他的詩,我始終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詩歌情結中所向往和追尋的,依然是對故鄉的牽掛和對父母的深情眷戀。他在開卷之詩《我的身份》中深情寫道:
中國西南貴州貞豐
山溝裏飛出的金鳳凰在北方很黑的夜裏嘶鳴
太平街居士姓曾名雲
長在雙乳峯下的孩子
居鳳山之基沐日月之靈氣
雲貴高原的男兒活到了二十二歲
我生在農村我的父母都是農民
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的身份
永遠是父母的兒子
故鄉的花開蝴蝶兒飛
北方的路上漂泊依舊
想家的時候忘不掉山水是我的情人
我不讚美任何人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邊愛一邊恨
農民,才是我最真實的身份
或許會有人會認為在詩歌中用這樣的表述方式感到不甚習慣或不以為然,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會深切感受到一個農村孩子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茫茫大山,到遙遠的山外去追尋和實現自己夢中的理想,也許就慢慢地會琢磨到他詩歌中美之所在了。
那就是,他靈魂中流淌的情愫,是對故鄉的眷戀對父母的感恩,是對養育自己的故鄉大地的深情歌唱。
讀他的詩,使我感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熟視無睹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中會散發出我們意想不到的精神皈依和價值取向,這並不是像我們手中握着的一大疊鈔票那樣觸手可及,可是當我們把它作為一種精神皈依的滋補營養,那就不是鈔票的價值可以衡量的了。而這些彷彿都可以在鳳鳴的詩歌《一首叫太平街的詩》《我出生的村莊》《想起故鄉》《我在貞豐遇見了你》《花兒和少年》等等感受到的。
從農村走進城市,是好多農村孩子的夢想,而故鄉農村又是他們追求夢想的根基所繫。正如鳳鳴自己説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讓我更愛黔西南,我喜歡黔西南的山與水,山水交融,無論晴天雨天都會是一幅濃墨重彩的壁畫風景。我在黔西南生活的日子裏,就算普通,但我可以每天發呆似的觀察着,孕育出的詩歌都是思想的結晶,甚至是我未來的孩子,從出生到死亡我都會精心呵護。”
一個熱愛故鄉的人,一個鐘情於詩歌和心中懷揣着鄉愁的人,何愁寫不出震撼心靈的詩歌。
詩歌的靈感一旦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和土壤,就會迅速滋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鳳鳴的詩中,好多都是對故鄉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的描述。在這些描述中,不僅記錄了他心靈的點滴感受,也寄託了他對故鄉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的情之所繫。顯然,他對故鄉這一片熱土所保留的美好記憶和懷念,構成了他詩集中最令人為之心動的內容。
鳳鳴的詩,都是來自生活的,質樸但不拘謹,厚重但不古板,散發着純淨的馨香。他寫鄉村、寫城市、寫童年、寫風景、寫朦朧的愛情……寫重壓之下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東西縈繞在他的字裏行間,那就是心靈的自由和詩歌的純粹。
詩歌,作為讀者我們可以通過閲讀來抵達詩人的心靈世界,而詩人也可以通過創作中的抒寫來調動讀者的情懷。
鳳鳴在《黃昏雨後,一座村莊》裏寫到:
一半晴空,一半烏雲
夏天的花兒謝了沒有結果
村莊的天上看不見彩虹
黃昏了。夕陽遠走
如同一座遠山就要坍塌
一座村莊,一棟老屋或者一段野史
都如同我的心情
安靜地掉入陷阱
而他在《雙乳峯》是這樣抒寫的:
長得像雙乳的山峯
傳説是一位母親的墳墓
安葬在貞豐大地
千百年來沒有四季分明
所有女性都是母親
所有抽象都是樸素的吟唱
這座山峯長相絕美
藍天白雲日月天地
都是它親生的孩子
我的靈魂在養精蓄鋭
我的歸屬,在故鄉
鳳鳴在《黃昏雨後,一座村莊》《雙乳峯》等的抒寫裏讓我感到,在進行詩歌寫作的詩人們在詩歌中對生命的闡述、表達和抒情是獨特而彰顯才華的,詩人們對每一個生活的現實敍説看似漫不經心,但都能敏鋭地看出詩人們悟出的人生底藴。
有時,我總在想,詩人能否在現實與跌宕的碎片中看透人生的磨難與灑脱,能否在夢與幻般的環境中讓我們看他到內心的世界。而在視覺空間的盡頭,他們能否在有意或無意之間把個體生命的全部意義提升到一種全新的詩美境界?
這算不算是我們詩人終生不能抵達的夢境?
而詩歌能讓我們堅守心靈的安寧和純淨嗎?
我總在想,詩是詩人生命中最為純粹的心靈活動。因為詩人們的心都懷着愛意,就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説的那樣“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多好!
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深情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回過來,我在讀鳳鳴詩歌的時候,也同樣可以感受到到他對故鄉土地的那份熾熱的情感,是真誠的,也是深沉的。在他的《邂逅荷花一樣的美麗》《東門河的愛情》《時光小鎮》《我的體內充滿着回家的慾望》《興義的情人節》《在派出所過夜》等等,都充滿着對黔西南這片大地上人、事、物的深切關注和吟唱。
這裏彷彿有我們曾經的苦難和無奈,更有燦爛的笑容和嚮往!
如今,我們雖然還生活在一個“消費盛行化、人性物質化、幸福感官化、理想實物化、神性肉身化、愛情貨幣化、藝術商品化”的時代。
我堅信,詩歌還是能讓我們堅守寫作的人堅守心靈的安寧和純淨!
作為詩人,我們希望我們不會在浮躁的時代中沉淪意志,不會在動盪中失去自我,而會在逆境中用執着和熱血,實現詩歌操守中的靈魂洗滌,在肉體的折磨與靈魂的煎烤中完成詩歌的昇華,煉就詩人的意志和品格。
為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歌唱。
我相信鳳鳴也會這樣追尋的。
是為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