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人民革命大學

鎖定
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0-1953),由鄧小平、劉伯承等創辦的一所公立大學。該校改造和培養了大批具有專業化、現代化知識的優秀人才,為建國初期大西南地區的生產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中文名
西南人民革命大學
創辦時間
1950年3月21日
創辦人
劉伯承
知名校友
劉伯承
所屬地區
重慶

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歷史沿革

重慶解放後,為了“適應西南地區解放後的和平建設,團結、教育、改造廣大社會知識青年,培養為國家建設服務的人才”,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在財政經濟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創辦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學。
西南革大從1950年3月成立到1953年9月結束,在三年多的時間裏,樹立了“團結、緊張、活潑、嚴肅”的校風,踐行了“實事求是、民主作風、虛心冷靜、艱苦樸素”的校訓,為西南地區培養了近十萬各類建設人才,為建設新西南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距離國民黨特務在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製造的“11·27大屠殺”僅僅三天。此時,烽火方歇,百廢待興,擺在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面前的重要任務,就是如何管理、建設包括重慶在內的西南地區。首要工作就是要解決“幹部荒”的問題。
當時,跟隨人民解放軍南下進入西南地區參加工作的幹部總人數不足3萬,此後又決定招聘10萬餘名幹部,但相對於幅員230萬平方公里、7000萬人口的西南地區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鑑於“中國革命已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勝利,和平建設工作業已開始,估計大約一年左右,我西南區在國家建設特別是經濟建設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以迅速有效的方法,團結、改造廣大知識分子,使之迅速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果斷作出決策,設立“一個專門教育培養人才的機構”——西南人民革命大學。
1950年3月11日,西南軍政委員會致電中宣部並轉中央政務院,擬請創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統一對舊公務人員和知識分子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的改造教育”。3月21日,政務院回電,同意創建。
於是,在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的直接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西南局常委兼宣傳部長張子意為主任,原中共貴州省委書記鄧止戈、原陝南公學教育長黃覺民為副主任的籌備處在重慶化龍橋紅巖村立人中學正式成立。籌備處下設教育、行政、組織三個處。同時在西南軍政委員會直接領導下,還專門成立招生委員會,分別在紅巖村總校、市中區的川東師範和沙磁區的重慶大學設立招生處。至此,西南人民革命大學開始了正式籌建和招生工作。
此後,為了加強對西南革大的領導,西南局決定由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擔任校長,張子意兼任副校長,鄧止戈、鄭思羣擔任教育長,黃覺民擔任副教育長。學校師資幹部主要來源於第二野戰軍女子大學,補訓2師4、5團,重慶寒假研究會,西南局幹部訓練班學員(以西南服務團為主體)。
西南革大在重慶設立總校,校部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部設在嘉陵江畔以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為中心的紅巖村至虎頭巖一帶。其中,第四分部開始設在原新華日報總館舊址所在的虎頭巖,後來遷到南岸小温泉南林學院舊址。
除重慶總校外,西南革大在西南各地設立成都分校(校址成都)、雲南分校(校址昆明)、貴州分校(校址貴陽)、川南分校(校址瀘州)、川北分校(校址南充)、西康分校(校址雅安),校長分別由李井泉(時任川西區黨委第一書記、行政公署主任兼成都市委第一書記)、周保中(時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陳曾固(時任貴州省委副書記、貴州省政府副主席)、劉批雲(時任川南區黨委宣傳部長、川南行政公署副主任)、胡耀邦(時任川北區黨委第一書記、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廖志高(時任西康區黨委書記、西康省政府主席)兼任。
經過一個多月緊張有序的籌備,1950年5月14日下午5點,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總校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在紅巖村西南革大總校大操場隆重舉行。西南區和重慶市的黨政軍領導人,機關、部隊、教育界、工商界代表人士,以及學校全體幹部師生共7000餘人參加了典禮。
校長劉伯承向全場人員作了開學第一課:《堅定我們人民大眾的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明確指出,西南革大的辦學宗旨、目標和任務就是“我們打破舊世界的目的,就是要建設一個人民的新世界;我們為要建設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就辦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學”,要求學員認真學習毛澤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人民羣眾緊密聯繫、自我批評的工作作風,強調“只有在學習中、在工作中,時時刻刻地去培養這種優良的作風,才能堅定我們人民大眾的立場,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大眾服務”。 [1] 

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發展沿革

當年第一期招收學員 20000 多人,生源由各機關、團體推薦,大部分是有志為人民服務的舊公教人員、失業文教人員、進步青年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學生:西南革大繼承和發揚延安抗大的革命精神,每期集中三個月的時間學習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基本問題及時事政策,畢業後分配工作,讓畢業學員投入到各項建設中去。在建校後不久,西南人民革命大學又肩負起另一項重要使命、即負責西南地區幹部的培訓工作。到 1953 年為止,數千名幹部從這裏畢業。走向西南地區和全國。 [2] 
西南革大總校最後併入西南局黨校,後又改為中共中央第七中級黨校,繼而合併到四川省委黨校。原革大教育長鄧止戈先後任西南局黨校、中共中央第七中級黨校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長。西南革大附屬醫院、託兒所也併入西南局黨校醫院、託兒所。其中,原西南革大附屬醫院位於紅巖村宋子文公館舊址,初建時僅設門診室、住院部(分內科病房和外科病房),相應設手術室、供應室、照光室、藥房等部門。到1953年西南革大與西南局黨校合併,更名為西南局黨校醫院後,已發展成房屋建築6000多平方米,佔地面積56畝。醫院設3個門診室(歇台子、小龍坎、紅巖村),1954年移交重慶市衞生局,更名為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
西南革大各地分校,也於1952年起先後轉為行政幹部學校和中共黨校。其中,成都分校校長戴伯行調任四川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川北分校教育長鄭方調任瀘州化工學院(後合併到成都工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川南分校校長劉批雲調任雲南大學校長。
西南革大雖存續時間不長,但卻“在三年對爭取、團結、改造、教育知識分子,對培養提高工人積極分子和籌辦政法、財經、俄文等院校,均已完成任務,並取得了一定成績,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的使命業已圓滿地完成了”。1953年9月,西南革大正式宣佈結束。 [1] 
參考資料
  • 1.    丁英順:《西南人民革命大學誕生記》,《紅巖春秋》,2020年第2期,第12-17頁。
  • 2.    徐一良.學府遺珍.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18年: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