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

鎖定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21年12月,是學校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及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加強高層次人才引育、全面加強有組織科研、全面加強學科生態體系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 [1] 
中文名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
創辦時間
2021年12月
主管部門
西南交通大學
現任領導
吳廣寧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研究生培養

深入貫徹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重要部署,以深化研究生培養體制改革、建設一流研究生培養體系為目標,未來技術研究院着力優化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深入實施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計劃。我院從科研項目、導師團隊、國際合作、培養模式等多方面匯聚資源,搭建平台,推進研究生培養過程和培養要素的交叉、融合,培養提升學術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一是打造優質平台。開展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和工程實訓平台建設,以優質學科羣和高水平平台為依託,培育引領未來發展的一流人才。依託學校相關實驗平台、研究中心等的共享,引入企業項目和實踐課題的工程實訓平台。
二是組建交叉團隊。以大科研平台、大工程項目和一體化人才培養計劃為平台,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導師團隊,激勵導師開展跨界合作、跨學科領域聯合指導。加強導師隊伍服務、建設與管理,明確導師工作標準,促進導師與學生的互動,實現教學相長。
三是遴選交叉生源。制定出台跨學科招收推免生實施辦法,加大理、工、醫等跨學科培養力度,尊重學生的學術興趣和發展意願,激發研究生的學習動力與創新意識。
四是完善知識體系。系統開展研究生學科核心課程建設,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持續建設高水平研究生新工科課程,注重前沿引領和學科交叉,為研究生培養提供更豐富、優質的課程資源,幫助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潛質。
五是接軌國際培養體系。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鼓勵研究生出國(境)參加高水平國際會議、公派研究生項目、校際交換項目、短期出國交流項目及獎學金項目等,提升學術能力。 [5]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研究領域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新能源領域

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碳達峯、碳中和為目標,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內生動力,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展開跨學科交叉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
1.新型儲能
2.新能源技術
3.新能源裝備
專業支撐:儲能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動力等。 [3]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新材料領域

圍繞重大戰略急需,推動新材料的發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信息技術與新材料融合發展,推動新材料設計、加工、製造及測試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探索新型能源材料、醫工交叉材料等為重點,展開以下方向研究:
1.納米材料
2.先進功能材料
3.前沿新材料
專業支撐:納米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物理學、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 [3]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智能化領域

圍繞但不限於電力、信息、製造等行業智能化應用,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推動智能化成果轉化,提升智能化領域的創新技術,展開以下方向研究:
1.數字孿生技術
2.智能製造
3.地理信息技術
專業支撐:智能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機械工程、氣象等。 [3]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研究平台

學校建立了完善的平台共享管理制度。學校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和36個省部級科研基地。
國家實驗室: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級其它科研平台: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綜合交通運輸智能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現代交通通信與傳感網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系統可信性自動驗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現代軌道交通車輛設計與安全評估技術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軌道交通工程動力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中國—拉共體軌道交通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進驅動節能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學校領導

院長:吳廣寧 教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