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襲擊戰

鎖定
指乘敵不意或不備突然實施攻擊的作戰,主要樣式包括伏擊、急襲、奔襲、破襲和襲擾,最早出現春秋戰國時期。
中文名
襲擊戰
發佈者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公元前14世紀的卡迭石之戰中,赫梯國王穆瓦塔利斯曾運用伏擊和奇襲,與古埃及法老軍隊作戰。中國春秋時期,燕軍抗擊鄭軍的北制之戰和鄭抗北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襲擊戰。前480年的薩拉米斯海戰中,希臘艦隊對波斯艦隊實施了海上襲擊戰。中國漢武帝時期,出現了騎兵大規模機動作戰的遠程奔襲。明永樂年間(1410~1424),在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中,使用了裝備火槍火炮的“神機營”,產生了火力襲擊。20世紀以來,隨着新式武器裝備的出現和戰役、戰鬥規模的擴大,諸軍種、兵種協同的襲擊戰被廣泛採用,火力襲擊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廣泛運用和發展了襲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對駐止而陣地尚不鞏固之敵,運用奇襲戰法殲敵;對運動之敵,運用伏擊或急襲戰法殲敵。抗日戰爭時期,對運動之敵的伏擊,通常要求充分準備,不失時機,選擇良好陣地和好打之敵。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運用伏擊重創日軍第5師。對敵交通線及其據守“點線”之敵的破襲,通常是以部分主力部隊為骨幹,充分發揮地方部隊和人民羣眾的作用,採取破壞與襲擊相結合的方法實施。解放戰爭時期,由過去分散的、小規模的襲擊戰,發展為集中的、較大規模的襲擊戰,同時成功地進行了大兵團的破襲。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進一步發展了對敵縱深目標的襲擊戰法。襲擊戰具有手段多樣、行動快速、主動靈活、隱蔽突然等特點。基本要求:①秘密而周詳的準備。嚴密組織偵察,正確選擇襲擊目標和確定殲敵地區。②積極創造和捕捉戰機。以各種措施欺騙和調動敵人,造成和利用敵人的錯覺和不意,乘敵不備,果斷實施。③快速機動,突然攻擊。利用有利條件,迅速、隱蔽地接敵,突然發起攻擊,速戰速決速撤。信息化條件下的襲擊戰,須採取各種偵察手段,特別是技術偵察手段,查明敵情、地形等。襲擊目標,力求選擇突出孤立之敵、立足未穩之敵或敵薄弱且要害的目標。襲擊方式,對孤軍深入、突出冒進之敵實施伏擊或急襲;對臨時駐止、分散、守備薄弱和縱深之敵實施奇襲或奔襲;對交通線、機場、港口、重要技術兵器陣地、指揮控制系統和後方補給系統等目標實施破襲。兵力部署,通常根據目標情況,將具有較強機動、突擊能力的部隊區分為若干個襲擊分隊。組織保障,採用多種欺騙和偽裝措施,切實隱蔽戰鬥企圖。接敵時,通常利用夜暗、有利地形、氣象水文條件,秘密、迅速地實施;嚴格控制輻射特徵明顯的偵察、觀察和通信等器材的使用;靈活處置各種情況,保證部隊迅速到達作戰地區。對駐止或立足未穩之敵襲擊時,以突然的火力摧毀敵指揮控制系統和火力系統;對敵縱深內重要目標襲擊時,要迅速而隱蔽地接近預定目標,以多點同時襲擊或者逐點襲擊的方法實施;對運動之敵伏擊時,靈活採用預置伏擊和機動伏擊的方法,正確確定伏擊部署,待敵進入殲擊地區,以火力急襲和快速設障打亂敵隊形,制止其機動,主力部隊向敵翼側實施攻擊,在堵擊部隊、尾擊部隊配合下,將敵切成數段,分割圍殲。隨着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發展和廣泛運用,以及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的出現,襲擊戰在作戰中將被廣泛採用,襲擊戰的空間範圍將不斷擴大、手段增多,組織指揮更加複雜;空降襲擊、空中機動奔襲將成為襲擊戰的重要手段,遠程精確火力襲擊將成為常見的一種襲擊樣式。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