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襲奪河

鎖定
襲奪河,地理學術語。相鄰流域的河流由於侵蝕基準面的高度不同或挽近構造運動影響的差異,其向源侵蝕的速度各不相同,侵蝕速度較快的,源頭向分水嶺伸展的速度也快,往往切穿分水嶺,把分水嶺的另一側的河流搶奪過來,這種現象稱為河流襲奪。搶水的河流稱為襲奪河。 [1] 
中文名
襲奪河
外文名
Pirate River
現    象
把分水嶺的另一側的河流搶奪過來
影    響
水量增加,浸蝕能力增強
所屬學科
地理學
起源與特徵
它的特徵導致水系擴大,水量增加,浸蝕能力增強;被搶水的河流稱為被奪河,具體表現為河流水量減少,
水小谷寬。被奪河的下游,因上游被奪改道,水量減少,形成源頭截斷現象,稱斷頭河。斷頭河與被奪河之間,河流襲奪前是連續的河谷,河流襲奪後,成了被奪河與斷頭河的分水嶺,但河谷的形態仍然保存,稱為風口。風口內可以找到過去河流的沉積物,甚至老階地還有保存。河流襲奪反映了河流發展和水系變遷的歷史。根據河流地貌和第四紀地質的調查,劃分出不同時代的河流流向和河道的位置,弄清河流發育的歷史,這對尋找沖積砂礦很有意義。另外,河流襲奪往往是由於挽近構造運動所致,因而在地震地質工作中,為查明活動構造,往往對河流發育歷史進行分析和研究。 [1] 
參考資料
  • 1.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大辭典(一)普通地質 構造地質分冊 上冊》.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