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襄城區

鎖定
襄城區,湖北省襄陽市轄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南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684.8平方千米 [15]  ,轄1個鄉、2個鎮、6個街道。截至2022年末,襄城區常住人口47.65萬人。 [20] 
襄城區因擁有始築於漢初的襄陽古城而得名,境內316、207國道、303、305省道貫穿區境,焦柳襄渝、漢丹、蒙西、鄭萬、漢十高鐵等鐵路貫穿,孝襄、襄十、襄荊、許樊、麻竹五條高速公路交匯;有古隆中、習家池、廣德寺、夫人城、昭明台、明王府等景點。 [1]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襄城區為湘鄂西片區。 [2] 
2022年,襄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4.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可比增長4.4%。 [20] 
中文名
襄城區
外文名
Xiangche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206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省襄陽市
地理位置
襄陽市城區南部
面    積
684.8 km²
下轄地區
1個鄉、2個鎮、6個街道
政府駐地
檀溪街道檀溪路158號
電話區號
0710
郵政編碼
441000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人口數量
47.65 萬(2022年) [20] 
著名景點
襄陽古城
襄陽烈士陵園
古隆中
車牌代碼
鄂F
地區生產總值
464.01 億元(2022年) [20] 

襄城區歷史沿革

今日襄城 今日襄城
春秋戰國時期,先為楚下邑,後又於今襄陽城置北津戍。
秦,襄陽屬南郡。
西漢初年設襄陽縣,轄漢水以南,中廬縣以東,邔縣以北的地區。境內萬山以東屬南郡襄陽縣,萬山以西屬南陽郡鄧縣。武帝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郡襄陽縣。
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複稱“襄陽”,仍屬荊州南郡。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陽郡,郡治在襄陽城內。
曹魏、西晉時,仍屬荊州襄陽郡。
東晉時以襄陽僑置雍州。
南北朝時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襄陽從荊州劃出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州治在襄陽城內。南齊沿仍。梁朝時蕭詧以襄陽降西魏,西魏改稱襄州,置總管府。屬襄州總管府襄陽郡襄陽縣。北周沿仍。
隋文帝時屬襄州襄陽縣。隋煬帝時屬襄陽郡襄陽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貞觀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陽城內,屬山南道襄州襄陽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天寶時改州為郡,乾元時複稱襄州)。
五代時,屬山南道(實即山南東道)襄州襄陽縣。
北宋時,屬京西南路襄州襄陽縣。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襄陽府襄陽縣。
南宋紹光五年(1135年),“省鄧城,入襄陽”,襄陽縣轄境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屬江北河南行中書省襄陽路襄陽縣。
明洪武初年,屬湖廣行中書省襄陽府襄陽縣。洪武九年(1376年),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襄陽縣。崇禎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一度改稱襄陽為襄京。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襄陽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襄陽府,初屬安襄鄖荊道襄陽縣,後改屬鄂北道襄陽縣。民國三年(1914年)屬湖北省襄陽道襄陽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於省。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湖北省鄂北行政公署襄陽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設行政督察區,屬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襄陽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襄陽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發動襄樊戰役,隨即攻克襄陽城。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中共桐柏區黨委決定成立襄樊市愛國民主政府,領轄襄、樊二鎮,劃襄陽城為襄樊市襄城區,並建立襄樊市襄城愛國民主政府。境內泥咀、尹集、歐廟、李劉集設4個區(以後併為泥咀、歐廟兩個區),隸屬桐柏公署襄西辦事處。5月,襄樊市政府、襄西辦事處撤銷,併入襄陽縣愛國民主區政府,遂改稱襄陽縣襄城愛國民主區政府。
1949年10月,改為襄陽縣襄城區人民政府,轄襄陽城和城郊的龐公、觀音、檀溪、劉河、楊河、中心6鄉。
1950年5月,恢復襄樊市,改稱為襄樊市襄城辦事處,下轄延北、延中、東正、西大、延南5個街政府。
襄城區城樓 襄城區城樓
1954年6月,改稱為襄樊市第一辦事處。
1956年8月,改稱為襄樊市襄城街道辦事處。
1960年6月,建立襄樊市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8年9月,成立襄樊市襄城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銷公社革委會,改建為襄樊市襄城街道辦事處。
1981年3月,襄樊市襄城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襄樊市襄陽城街道辦事處。
1983年12月,襄樊市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襄城、樊東、樊西、郊區四個縣級建制區。襄城區轄東街、南街、中街、北街、紅花園、閘口、西街、老龍堤、勝豐路、荊州街、四季青、檀溪、洪橋、宏偉、新村、青山15個居委會。
1995年10月,國務院批覆撤銷襄樊市襄城區、樊西區、樊東區、郊區,成立襄樊市襄城區、樊城區。市轄區劃進行調整,襄城區在原來基礎上新劃入漢水流域以南的原郊區的檀溪、尹集、龐公3個鄉,襄城區轄王府、龐公、昭明、餘家湖、隆中、檀溪6個街道辦事處和尹集鄉。 [3] 

襄城區行政區劃

襄城區區劃沿革

護城河 護城河
2001年12月,撤銷餘家湖辦事處。
2002年1月,原襄陽縣歐廟鎮、泥咀鎮劃入襄城區管轄。2002年末,襄城區轄王府、龐公、昭明、隆中、檀溪5個街道辦事處和尹集鄉、泥咀鎮、歐廟鎮3個鄉鎮。
2003年11月,泥咀鎮更名為卧龍鎮。至2006年底,襄城區轄1鄉、2鎮,5個街道辦事處。
2008年12月,成立餘家湖街道辦事處(餘家湖街道辦事處和襄城經濟開發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3] 

襄城區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9月,襄城區轄1個鄉、2個鎮、6個街道,有村117個、社區54個;此外,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2個市政府派出託管機構(襄陽古城管理委員會、峴山文化旅遊區管理局)。 [4]  區人民政府駐檀溪街道檀溪路158號。
名稱
下轄地區
下轄15個社區:楊家花園社區、馬王廟社區、卉木林巷社區、昭明台社區、新街社區、荊州街社區、大北門社區、中山巷社區、馮家巷社區、仲宣樓社區、綠影壁社區、王府口社區、民主路社區、紅花園社區、西街社區。
下轄11個行政村:棗林村、莫村、趙莊村、賀店村、李劉集村、周營村、曹灣村、曾堖村、王樹崗村、黃龍觀村、塗溝村;3個社區:錢營社區、水窪社區、周家衝社區。
真武山街道辦事處下轄9個社區:檀溪社區、陵園路社區、鳳雛社區、長虹社區、鐵佛寺社區、擂鼓台社區、勝利街社區、張公祠社區、慧苑社區
下轄6個社區:順安山社區、萬山社區、虎頭山社區、檀溪湖社區、營盤社區、麒麟社區。
下轄5個行政村:洪廟村、塗家巷村、河心村、孫家巷村、楊家河村;11個社區:南麗社區、文昌門社區、王家窪社區、龐公祠社區、十家廟社區、觀音閣社區、四季青社區、蘇家園社區、東門社區、建錦社區、閘口社區。
6個社區:順安山社區、萬山社區、虎頭山社區、檀溪湖社區、營盤社區、麒麟社區。
下轄1個行政村:花櫟木店村;3個社區:千山社區、黃家灣社區、隆中社區。
下轄40個行政村:新建村、光明村、東合村、毛梁村、薛梁村、譚莊村、畢廟村、高灣村、胡巷村、袁巷村、屠巷村、黃河村、魏灣村、華崗村、玉皇村、白馬村、青山村、回龍村、梁家村、姚河村、壋鏵村、徐台村、大堰村、西鄉村、金橋村、鄢洲村、橫嶺村、蓮花村、朝陽村、洪廟村、官山村、晏灣村、楊井村、雲岫村、崗廟村、姜新村、隆林村、平橋村、聞畈村、牌坊村;4個社區:卧龍社區、新集社區、街東社區、街西社區。
歐廟鎮
下轄41個行政村:孟灣村、楊集村、閆咀村、梅崗村、九屋村、新街村、西灣村、魯衙村、何灣村、王崗村、趙山村、黃衝村、劉莊村、傅崗村、橡樹村、徐灣村、大營村、石灣村、李灣村、李堖村、大洲村、肖洲村、散洲村、桃園村、康灣村、張東村、張西村、梁東村、梁西村、陳河村、胡河村、劉口村、郭河村、潼口村、盧畈村、黃橋村、柳林村、王溝村、鄒灣村、章洲村、文堖村;2個社區:歐廟社區、法龍社區。
下轄19個行政村:尹集村、姚庵村、白雲村、鳳凰村、青龍村、肖衝村、江壋村、觀音村、木橋村、尤河村、卸甲山村、卞崗村、江廟村、龐崗村、康咀村、熊廟村、千弓村、聶營村、褚廟村;1個社區:尹集社區。
參考資料來源 [4] 

襄城區地理環境

襄城區位置境域

襄城區位於鄂西北部,扼漢水中游南岸,襄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東與襄州區、北與樊城區隔漢江相望,南與宜城市交界,西南與南漳縣接壤,西北與谷城縣毗鄰。地理座標東經110°50′—112°13′,北緯31°50′—32°03′,東西長約30千米,南北寬約23千米,轄區版圖面積684.8平方千米。 [5] 

襄城區地形地貌

襄城區位於鄂西北漢水中游以南,地處我國地勢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北邊界以漢江為界,濱江為沙洲地,中西部以崗地、丘陵山地為主。境內主要有扁山、萬山、峴山、真武山等。地區南部扁山為最高點,海拔460.5米,最低點位於歐廟鎮漢江出境處,海拔標高58米。 [6] 

襄城區氣候

襄城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年無霜期228—249天;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0—2100小時,年平均氣温15—16攝氏度,相對濕度為76%。 [6] 

襄城區水文

襄城區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漢江1條,總長78.95千米;二級河獅子巖河、回龍河,肖家河,渭水4條,總長83.74千米;三級河4條,總長71.25千米。河流總長度233.94千米,河網密度2.9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9.8億立方米,年排澇量2.3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3.8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漢江,從西至東流經境內卧龍、檀溪、龐公、餘家湖、歐廟,長78.95千米,流域面積27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3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獅子巖河、回龍河、肖家河、渭水。 [6] 

襄城區自然資源

襄城區水資源

襄城區地下水資源儲量豐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11.08億立方米。漢江客水流量435億立方米,其他中小河(溪)水流量1.39億立方米。48座中小水庫總蓄水能力8960萬立方米,常年蓄水量4200萬立方米。 [7] 

襄城區生物資源

襄城區常見動物類85種,其中野生動物50餘種;魚類資源50多種,其中鯉科魚31種。林地面積18141.71公頃,其中有林地14643.11公頃,灌木林地104.36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59.7公頃,苗圃地194.42公頃,宜林地2041.02公頃,林業輔助生產用地27.91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1.99萬立力米;森林覆蓋率22.79%,林木綠化率24.12%。全區共有植物資源20科207種類。其中木本植物160種,草本植物47種。 [7] 

襄城區礦產資源

襄城區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主要有硫鐵、膨潤土、耐火粘土、白雲岩、小奇山灰巖等。其中硫鐵儲量100萬噸,膨潤土儲量300萬噸,耐火粘土儲量50萬噸,白雲岩儲量2000萬噸,小奇山灰巖儲量1000萬噸。已經正在開發的有膨潤土礦等,尚未開發的有硫鐵礦、耐火粘土礦、白雲岩礦、小奇山灰巖礦等。 [6] 

襄城區人口

截至2018年底,襄城區總人口59萬人。 [1]  區內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錫伯族、朝鮮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水族等,其中以回族、土家族、滿族居多。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襄城區常住人口475611人 [14] 
2022年末,襄城區户籍人口為46.39萬人,常住人口47.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76萬人。 [20] 

襄城區政治

襄城區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長
區政協主席
李明勝
參考資料
[18]  [21-22] 

襄城區經濟

襄城區綜述

2022年,襄城區地區生產總值464.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可比增長4.4%,增幅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7.41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21.24億元,同比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15.36億元,同比增長1.4%。三次產業結構為5.9:26.1:68.0。
2022年,襄城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6%,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8.0%;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同比下降5.0%。從投資結構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6倍;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3.5%。從投資規模看,5000萬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7.8%。
2022年,襄城區財政總收入20.4億元,同比下降12.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47億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長3.2%(同比增長-6.3%),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0.0個百分點。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6億元,可比增長6.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本級)17.19億元,同比增長1.1%。
2022年,襄城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192元,同比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75元,同比增長8.6%。 [20] 
2020年,襄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2.8%,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82億元,同比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78.75億元,同比下降14.6%;第三產業增加值273.25億元,同比增長1.7%。三次產業結構為6.1:21.0:72.9 [16] 
2021年,襄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5.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可比增長14.9%,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4.63億元,同比增長12.0%;第二產業增加值112.62億元,同比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297.91億元,同比增長14.9%。三次產業結構為5.7:25.9:68.4。 [19] 

襄城區第一產業

2022年,襄城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51.58億元,可比增長5.2%;實現增加值28.82億元,可比增長5.0%。
2022年,襄城區糧食總面積共39.06萬畝,同比增長0.03%;糧食總產量共16.71萬噸,同比下降0.5%(其中,夏糧產量5.88萬噸,同比增長3.7%;秋糧產量10.83萬噸,同比下降2.5%)。
2022年,襄城區生豬出欄26.74萬頭,同比增長0.2%,生豬存欄8.77萬頭,同比下降15.2%;牛出欄0.63萬頭,同比增長2.6%,牛存欄0.34萬頭,同比下降15.3%;羊出欄2.79萬隻,同比增長12.4%,羊存欄1.50萬隻,同比增長3.3%;家禽出籠255.97萬隻,同比增長6.7%,家禽存籠140.09萬隻,同比增長15.4%。 [20] 
2021年,襄城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46.14億元,可比增長15.7%;實現增加值25.70億元,可比增長11.9%。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共39.05萬畝,同比增長2.6%,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7.26萬畝,同比增長1.2%;秋糧播種面積21.79萬畝,同比增長3.7%;糧食總產量共16.79萬噸,同比增長0.1%。全年生豬出欄26.68萬頭,同比增長69.9%,生豬存欄10.34萬頭,同比增長35.4%;羊出欄2.48萬隻,同比增長6.5%,羊存欄1.45萬隻,同比增長11.2%;家禽出欄239.98萬隻,同比下降7.1%,家禽存籠121.40萬隻,同比增長16.6%。 [19] 

襄城區第二產業

雪後唐城 雪後唐城
2022年,襄城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61.70億元,同比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97.95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按輕重工業劃分:輕工業實現產值54.68億元,同比增長2.8%;重工業實現產值143.27億元,同比增長21.7%。按行業類別劃分:製造業完成產值135.30億元,同比增長9.2%;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產值62.65億元,同比增長3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12.6%,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從行業情況來看,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所分佈的21個行業中,有15個行業同比增速低於全區平均水平,且有9個行業同比增速為負增長:汽車製造業、酒飲料製造業、印刷業、紡織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電氣機械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醫藥製造業,同比分別下降:17.5%、11.7%、10.0%、6.0%、5.7%、2.8%、2.6%、1.6%和0.5%。

襄城區第三產業

2022年,襄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34億元,同比增長3.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銷售額(營業額)54.99億元,同比增長15.4%(限額以上零售額34.20億元,同比增長14.8%)。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8.8%,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2.3%,住宿業營業額增長23.4%,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4.8%。
2022年,襄城區實際利用外資5599萬美元,同比增長18.9%;進出口總額95263萬元,同比增長-9.4%,其中:外貿出口79754萬元(約11497萬美元),同比增長-16.8%。 [20] 
2018年,襄城區限額以上批發業實現銷售額5.51億元,同比增長20.0%,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8.1億元,同比增長20.3%,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4億元,同比增長21.1%;餐飲業實現營業額24.99億元,同比增長19.4%。從消費類別來看,糧油食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分別增長18.9%、22.1%;汽車類等銷售增長達到38.5%。

襄城區社會事業

襄城區科學技術

2016年,襄城區組織實施科技計劃市級項目10項,當年投入科研經費135萬元。完成科技成果轉化8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高新技術產品登記企業4家。 [8] 

襄城區教育事業

2016年,襄城區有區屬學校100所,同比增加2所。其中初級中學14所、在校學生7865人、在任教師1405人;小學36所、在校學生20953人,在任教師1225人;幼兒園(含託兒所)49所,在園幼兒11327人;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2443人,在任教師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02%。
2016年,襄城區投入1489.25萬元,改造卧龍鎮高灣小學、歐廟鎮胡河小學等9所薄弱學校及歐廟鎮梁東小學、柳林小學等5所學校廁所、圍牆。定期註冊全區3070名專任教師,招聘9名新機制教師,引進名師5名,公開招聘區編教師67名。新增湖北名師工作室、市級名師工作室各1個,2人入選“湖北省首批卓越校長、教師”培養工程,2名教師分別被省政府外僑辦外派至菲律賓華教中心、印尼泗水新中三語學校援教1年;1名教師到新加坡參加骨幹教師教學能力培訓;27名校長、教師進入湖北省國培和特級教師巡講師資庫,30人被評為市級名師、名校長,17人被評為省特級教師。實施集團化辦學,荊州街小學聯手恆大名都配建小學,開辦荊州街小學恆大名都分校;組建三十三中教育集團,襄陽名校三十三中帶薄弱學校第十中學。12月,襄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督導評估組認定。 [8] 
2018年,襄城區改造薄弱學校5所,改擴建幼兒園2所,新組建3個教育聯盟、14個城鄉教育幫扶中心。 [9] 

襄城區文化事業

2016年,襄城區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設在區文化館),七星鎮痛膏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旭升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非遺項目“龍鳳書”傳承人王順祥家庭被授予全國“書香之家”榮譽稱號。
2016年1月,襄陽市襄城區文化館投入使用。該館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投資800餘萬元,內部設置多功能演藝廳、綜合排練室、計算機網絡教室、非遺工作室、非物質文化展廳及包括舞蹈、鋼琴、聲樂、繪畫、書法、攝影在內的藝術培訓室,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二級館。襄城區文化館與襄陽市圖書館、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襄陽市廣播電視台、襄陽市書法家協會和襄城區老年大學等單位合作,在襄城區文化館設立分館和創作培訓基地等分支機構。 [8] 
2018年,襄城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正式掛牌,全年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00餘場。 [9] 

襄城區醫療衞生

2016年,襄城區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1個,鄉鎮以上衞生機構16個,其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站1個、鄉鎮衞生院7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個,下轄村衞生室129個、社區衞生服務站17個。開放病牀400張,衞生技術人員837人。“四化”鄉鎮衞生院創建改造覆蓋率70%、村級衞生室達到“五化”建設達標率在85%以上。經醫療衞生部門批准持有鄉村醫生執業證以上的鄉村醫生167人。鄉鎮以上醫療衞生機構年門診37.57萬人(次)。全區籌集新農合統籌基金1.05億元。截至2016年底,全區新農合基金使用率69.22%。補償59.55萬人次,其中普通門診補償56.63萬人次,補償率54.67%;門診重症補償3365人次,補償率51.65%;住院補償總人次2.45萬人次,補償率62.61%。參合人數19.45萬人,參合率100%。 [8] 

襄城區社會保障

2016年,襄城區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85人,佔年計劃的107%;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154人,佔年計劃105%;扶持創業228人,佔年計劃104%;創業帶動就業1002人,佔年計劃101%;城鎮登記失業率0.71%,控制在4.4%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11.17萬人,發放養老金2759.24萬元;居民醫保參保率95%以上,基金統籌支付2691.22萬元,大病支付138.79萬元;審核被徵地養老保險11個批次,涉及人數648人,測算資金1985.09萬元。全年檢查用工單位179家,審查書面資料171户,涉及勞動者3372人;立案受理投訴舉報96起,結案96起,按期結案率100%,移交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8起,追討農民工工資1858.25萬元,涉及1357人,收存農民工工資保障金65户,收存金額1460.96萬元。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58起,結案58起,結案率100%,涉及勞動者當事人88人,案件調解率41%。 [8] 
2018年,襄城區民生支出12.1億元,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4%,其中,投入3.4億元,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投入2.8億元,落實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投入2.2億元,落實城鄉居民醫療與養老保險;投入1.2億元,推進社區和新農村建設;投入4630萬元,用於發放城鄉低保金及高齡補貼;投入3500萬元,推進廁所革命和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 [9] 

襄城區交通運輸

襄城區境內路網縱橫交錯,316、207國道、303、305省道貫穿區境,焦柳襄渝、漢丹、蒙西、鄭萬、漢十高鐵等鐵路貫穿東西南北,孝襄、襄十、襄荊、許樊、麻竹五條高速公路交匯,漢江黃金水道貫穿全境。 [1] 
2016年,襄城區公路總里程1529.49千米,路面密度223.35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一級公路102.94千米、二級公路31.18千米、三級公路56.9千米、四級公路1338.48千米。全區竣工縣鄉公路建設4.45千米,投資額577萬元;竣工通村公路35千米,投資700萬元。改造危橋2座103.3米,投資額202萬元。其中血防大橋長50米,改造完成;姚河橋長51.04米,前期工作完成。投資600萬元維修路面49967平方米(其中歐廟鎮200萬元,卧龍鎮160萬元,餘家湖辦事處80萬元,龐公辦事處40萬元,尹集鄉120萬元),修建錯車台140個,候車站棚150座。 [8] 

襄城區風景名勝

襄陽古城
襄陽古城踞漢水中游,與樊城相對。始於春秋早期楚國北津戍,城池始建於西漢,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明洪武初年,衞國公鄧愈守襄陽,在整修舊城的同時,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襄陽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2001年6月25日,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襄陽古城 襄陽古城
襄陽烈士陵園
襄陽烈士陵園位於襄陽城西南之羊祜山,佔地面積1100餘畝,始建於1951年,1975年重建,是為紀念解放襄樊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及在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身的革命烈士而興建的。羊祜山由三座山峯組成,主峯高220米。28米高的烈士塔矗立於山頂,其下有640餘級登山梯道,山半腰建有三座烈士亭和一座烈士事蹟陳列館,山西麓為骨灰堂,山下還建有烈士亭一座。革命烈士公墓裏安葬有在襄樊戰役中犧牲的103名革命烈士及大革命時期部分老前輩的遺骨,烈士骨灰堂內安放有五十多位在不同時期為襄樊的解放和建設事業而犧牲的革命烈士。襄陽市烈士陵園是湖北省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襄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確定為襄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0] 
襄陽烈士陵園 襄陽烈士陵園
古隆中
古隆中是諸葛亮躬耕苦讀之所,襄陽城西去13公里處,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總面積209平方公里,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目前主要景點有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台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古隆中 古隆中

襄城區著名人物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11] 

襄城區城市榮譽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區 [12]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揚為2020年“與愛同行惠遊湖北”活動先進縣、市、區。 [13]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